九个带门字的地名(fù成门还是fǔ成门)

老北京城有一座朝西的大门,名为「阜成门」。

阜成门是老北京内城的九门之一,也是明清以来城内通往京西的主要通道,旧时城内所用的煤炭等物资皆由此门运入,是京西官道的起点。

九个带门字的地名(fù成门还是fǔ成门)(1)

阜成门在北京市的位置

虽然原先阜成门的城楼和城墙,已经在六七十年代时拆除,但是阜成门以及阜成门外的道路,一直到今天,仍旧是北京市区的主干道:「阜成门外大街」——「阜成路」——「阜石路」通道。

九个带门字的地名(fù成门还是fǔ成门)(2)

阜成门一带西二环街景

不过很多人会注意到,虽然在地铁、公交站等电子报站中,阜成门的「阜」字,都读作四声「fù」,但是售票员人工报站时都会读作三声「fǔ」,周围的北京人很多也都这样读

小伙伴们查过之后就能发现,「阜」字,在字典中只有一个标准读音,就是「fù」,那么北京人为什么会把这个字读成「fǔ」呢?

避免「阜外大街」与「复外大街」混淆

阜字在字典里的读音是去声(四声),单说「阜成门」时,很多年长的北京人也表示,本来的发音也是「fù」,并不是「fǔ」

只有在「阜外大街」这种情况下,会转音成「fǔ」,本来只是为了避免与「复外大街」混淆

而阜外大街的名称,不过几十年内的事情。

阜字的声调演变规律

那么,为什么阜字会是变成「fǔ」,而不是「fū」或「fú」或其他的什么读音呢?

这要从阜字的古音说起:

「阜」在今天的字典里是去声(四声)。而在《康熙字典》中,阜字的读音标注是「房九切」,是上声(相当于普通话的三声)。

九个带门字的地名(fù成门还是fǔ成门)(3)

康熙字典

那为什么上声(三声)的字会读成去声(四声)了呢?

这里涉及到一个北京话的读音规律(北方方言多数也都符合这个规律),叫作「浊上归去」,也叫作「阳上归去」。通俗地讲就是,古代的「阳上」(「浊上」)声调的多数字,在北京话(以及大多数北方的方言)中,读作去声(四声)。

「阜」字是全浊上声(阳上),所以按此规律,在北京话便应该读为去声(四声)。

但是前边说过了,古代的阳上「多数」字,在北京话读作去声,北方各地虽然都遵循此规律,而具体到归至去声的是哪些字,却会稍有差异

比如,在「东北话」等方言里,阜字就归到了上声里。

另外,有的字如「混」字,还存在「hǔn」和「hùn」两种读音

我们都知道,北京作为首都,在历史上尤其是1949年之后,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方言地区的移民,因此,「北京话」自然会或多或少吸收到一些其他方言的读音。

于是:

  • 一方面是出于避免与「复外大街」产生同音混淆
  • 另一方面,「阜」字已经有上声的异读音

因此,在某些场合下用到这个字时,就「启用」了另一种读音,有了「fǔ外大街」。

久而久之,在一些本来「不需要避免混淆」的场合,也延续了这样的读音。于是,将「阜成门」读成「fǔ成门」的现象,就越来越多了。


参考资料:

《汉语唐代四声的声调特征与全浊上归去的产生》.郑张尚芳.语言研究集刊2016.02

《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许芃.陕西师范大学.2009

《从现代汉语方言字调计量分析看古声调的演变与今声调的来源》.许芳.四川大学.2006

这便是关于北京阜成门的读音。北京地名的异读情况还有哪些呢?欢迎您留言和讨论。


欢迎关注【@方言地图】,聊聊地理历史、方言、区域经济、IT互联网等话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