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贫困村规划(遵义仁怀从贫困村到)

在贵州省仁怀市,就有这么一个贫困村,村里平均每年都有50名学生考上大学从2014年至今考取二本以上大学生共有302人,在全国都十分罕见,这一现象也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和省内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今年,村里又传来了喜讯,68人参加高考,55人考上二本以上院校,升学率高达80.5%,它就是当地有名的“大学村”——新田村,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贵州贫困村规划?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贵州贫困村规划(遵义仁怀从贫困村到)

贵州贫困村规划

在贵州省仁怀市,就有这么一个贫困村,村里平均每年都有50名学生考上大学。从2014年至今考取二本以上大学生共有302人,在全国都十分罕见,这一现象也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和省内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今年,村里又传来了喜讯,68人参加高考,55人考上二本以上院校,升学率高达80.5%,它就是当地有名的“大学村”——新田村。

穷则思变 读书才有出路

仁怀市大坝镇新田村是贵州省一类贫困村,也是仁怀市9个极贫困村之一。由于山高坡陡、纵横切割大、土地贫瘠,加上村民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贫穷落后”一直当地难以摆脱的标签。

虽然生产条件差、收入低,但改变命运的思想却一直扎根在当地群众的心中,家长们从小将“想要走出大山,就必须要读书”的思想灌输给孩子。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家长们省吃俭用也要供孩子上学,不少读初中的孩子住不起校只能走读,一天来回要走几公里,放学回家的路上,李子、红薯、野果就成为他们充饥的“美食”;在县城里读高中的孩子,每周就从老家带点酸菜、酸萝卜丝等腌菜,用塑料口袋扎好当做“口粮”。虽然困难重重,但新田村的学子们却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希望之路。

或许同属于贫困的角落,新田人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支持鼓励的“抱团取暖”精神。从80年代开始,无论哪家孩子考上中专、大学,只要经济上有困难,村里人都会相互帮助,把舍不得吃的土鸡、鸡蛋卖了,每家给大学生凑一二十元钱,放着鞭炮欢送他们走出村子。有些从新田村考出来的师范院校学生,也会回到新田村支教教书。这种守望相助、聚力传承,更加夯实了新田村的教育基础,在全村形成了共抓教育的良好氛围。

新田人懂得投资理论,家长们普遍认为,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早在十年前,石子坪组的杨启雄,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大学、两个上高中,他白天在私营酒厂烤酒很辛苦,有时晚上还要去找第二份职业,妻子在老家种高粱,还要种蔬菜背上街卖,自己的土地不够,还要租用别人的土地种。

他们两夫妻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初中生,那时条件不好,初中毕业后只好回家种地。他希望自己的故事不要在下一代身上重演,所以即使再苦再累、省吃俭用也要供孩子读书。他说:“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虽然现在很辛苦,把有限的钱放在培养孩子身上,孩子们有了知识,就有了改变生活的力量。”

今年新田村的学子们又考出了好成绩,成绩出来那几天,新田村监委会主任杨万江每天都会利用村广播播报村里学生高考的情况,与村民们分享这份喜悦。广播的声音传遍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村民们由衷地为学子们高兴。“今年我们村又考了50多个大学生,现在外面的人都说我们新田村是‘大学村’,我听到很骄傲,也感到很自豪,现在我们村都不比谁家有钱,谁家房子大了,都是比谁家娃儿考得好,谁家大学生多!”村民李洪钊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除了通过广播播报、张贴喜报等形式,每年高考结束,新田村都要举办主题为“感党恩·报桑梓”金秋助学活动,其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们进行主题演讲,向村里的“学弟学妹们”传授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方法。每到这个时候,村里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都会被家长带来“听课学习”。在孩子们的眼中,“偶像”就是一个个拿着鲜红的录取通知书,站在台上自信演讲的哥哥姐姐们,耳濡目染下,“一定要好好读书,改变命运”的思想也逐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更发芽、拙长成长。

教育扶贫 点亮梦想之灯

新田小学于1908年建校,是新田村的第一所小学,走进这里,朗朗的读书声从学校里传来,孩子们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上课,脸上流露出自信的表情,窗户外是平整的操场,绿绿的树荫。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乡村小学,见证了新田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3以来,仁怀市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40多亿元,用于改善校园环境,完善教育设施设备。位于新田村的新田小学和沿河小学也都在改造薄弱学校的范围内,其中,新田小学投资300多万元,沿河小学投资100多万元,学校修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台、体育健身器材、学生餐厅、功能教室、教师宿舍、办公室、公厕等设施,一点也不逊色城里的小学。通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成长“起点”,既守住了“保基本”民生底线、有力推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也有效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学校的巨变让新田小学的校长冯世国深有感触。“以前学校没有改造提升前,环境差,设施设备也不完善,老师想要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是比较困难的,但如今,随着学校基础设施变得越来越齐全,孩子们上学的环境更好了,我们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技能,孩子们也越来越自信!”

新田小学五年级学生蔡连美是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虽然家里条件比较困难,但这个小姑娘却成绩优秀,年年都拿三好学生。她告诉记者,她能够读书,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每年政府都会发放1000元的生活补贴给我,学校还可以吃免费的营养午餐,老师也很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

2014年以来,仁怀市累计资助学生800132人次,资助资金46808.215万元。新田村所在的大坝镇,也依托政策优势,全面落实了义务阶段国家“两免政策”、寄宿生生活补助和建档立卡学生教育扶贫政策,扎实开展控辍保学、送教上门等工作,确保学生“多渠道”享受教育机会,打通了贫困学生资助、保学、送教的“最后一厘米”。

在基础保障上,新田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组也随时解决学生面临的困难。由仁怀市文体旅游局下派的驻村工作组同村党支部配合,在进行群众遍访、回访同时,积极对接企业、个人,开展学生校服费募捐、家庭困难救助,利用群众会、院坝会,对群众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宣传、思想动员,实地解决学生读书的困难和矛盾,拔掉了群众的教育“病根”和“穷根”。

社会关注 爱心涌动乡村

和蔡连美一样,杨超也是新田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今年参加高考的他,考出了505分的好成绩,上了理科一本线,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母亲十分开心,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孩子读大学不仅有国家和市级的助学金,村里还将发放2000元的教育助学金,孩子的学费根本不用愁。“去年我家也脱了贫,今年娃儿考上大学,可以说是喜上加喜!”杨超母亲方三满脸笑容地说。

村里的这笔助学金是来自爱心人士的捐赠。从2016年起,大坝镇每年组织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在活动中,爱心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向准大学生、优秀大学生、贫困学生捐赠资金,发放奖励。近几年来,大坝镇已通过助学活动资助学生847人,资助金额200余万元,爱心款主要用于圆寒门学子的大学梦、表扬优秀教师和学生、为学校购置课外读物等。

“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个希望。仁怀市各酒企历来就有尊师重教、捐资助学的优良传统。”仁怀市茅台镇金酱酒业已连续3年参加大坝镇捐资助学活动,累计捐款近5万元,该酒企负责人汪洪斌告诉记者,“新田村的学子在逆境下依旧年年考出好成绩,我们也深感骄傲和自豪,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捐赠,带动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助力他们实现求学梦想。”

随着新田村考上的大学生逐年增多,“新田现象”也引起各方关注,捐赠资金也从2016年的10多万增加到2020年的36万元。加上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优秀大学生选择回乡创业,改变家乡。如今,新田村发展起了花椒产业、生猪产业、蛋鸡产业……2019年,新田村实现全员脱贫,教育扶贫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说起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分管教育的大坝镇新田村监委会主任杨万江心中感慨万千:“如今的新田村,在教育方面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考出去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村,让人感动的是,不少毕业的学生已经开始反哺家乡,有的开办企业,有的捐资助学,为新田村奔小康注入了青春活力。”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正是有了政府重视,家庭关注,再加上教育部门对工作的补短建强,现在新田村走出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广。新田村的学生仍旧每年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奋力走出大山的新田孩子,也正在用“新田现象”,创造教育改变命运的“新田奇迹”。(仁怀市融媒体中心 王莺桦 通讯员:杨永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仁怀市融媒体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