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老宅寄乡愁散文(乡土散文老宅子)
前几天,母亲打电话说,村里的老宅子卖掉了。我的心一下释然了,也茫然了一刹那,是啊,老宅子是我梦茵中经常留恋的地方,那一缕缕一丝丝青涩时光最美好的记忆和梦想就是从那里放飞的,以后也许真的就回不去了。
这几年国家对农村的政策越来越好,危房改造暖民心工程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尤其我们老宅子的左邻右舍都维修了房子后,父母亲就经常和我电话里念叨,我知道他们是想让我找人也维修一下,可是不住人的房子不在维修范围之内,一辈子不麻烦别人的人也怕麻烦。我说要不自己花钱维修一下吧,他们也不同意,说又不住,花那钱干啥。说卖了吧,村子里也不值钱,关键也没有合适的人买,就那样经历了几十年的风吹日晒雨淋的老宅子,严重变形走样,它时时刻刻牵动着父母亲的心,怕哪天坍塌了,又怕村里人说三道四。
这个房子是父亲当年和母亲结婚时买别人家的,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二手房,我记得父亲说过,当时花了146元。在农村里,一辈子没盖个房子,你就让人看不起。后来我出去参加工作后,父亲又在村里盖了六间大瓦房(现在也没人住)。
“人活脸面,树活皮”在那个年代的农村里,人们的穷富不是背后议论的对象,但一个人的名声是村民们茶余饭后,冬天农闲时街上墙根下晒太阳的男女老少的谈资。记得那时候外面的人到村里招工,尤其招女服务员或者娱乐场所的女接待,村里人就挡在村口不让进村,说我们村没有干那些工作的女孩子。往往上下邻村有些女孩子出去打工了,尤其在一些娱乐场所打工,时间一长,就有一些“小道消息”传回了村里,男人们谈论时,口若悬河,添油加醋,女人们谈论时更是眉飞色舞,绘声绘色,把村里一些有此想法的女孩子说的立刻又打消了念头。夏天的桥头上,冬天的墙根下,就是村里面搬弄是非传播小道消息的中心。
那年夏天,村里来了一个用粮食换香瓜的外地人,我和小伙伴们簇拥着拉瓜的车,一阵阵瓜的清香充斥着我和小伙伴们挂着鼻涕的鼻腔和味蕾,流着口水,踮着脚,用手死死抓着车架,贪婪地盯着那一个个胖乎乎,脆生生,青里透着黄,黄里泛着白的甜香瓜,看着吵着闹着我身边围着挤着搡着的小伙伴们又三三两两不见了,我赶紧挤出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终于在一个门栋里找到了他们,他们依偎在一起,脑瓜上留着汗,得意的表情尽显在那红扑扑的脸上,你咬一口我咬一口拌着鼻涕口水和瓜上的泥土吃的太香了,我和几个没偷着的小伙伴努力地吞咽着口水。
我趁他们几个没注意,猛转身飞奔回去,挤进人群,闭着眼睛,伸手就抓住一个瓜,手还没缩回来,忽然感觉被一只大手攥住了我的手腕,还有点痛,在众目睽睽这下,眼前感觉一下被灿烂的阳光照的有点眩晕,一声声刺耳的骂声瞬间击破了我的泪腺,我蹲在地上嚎啕大哭,羞愧难受,被小伙伴们叫来的母亲还打了我一个耳光,最后母亲给人赔礼道歉,又给我买了一个瓜,才算挽回了脸面。
现在每每看到那句,“莫伸手,伸手必被抓”我真的是深有体会,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子”这也成了我的人生准则。
有一年探亲回家,走到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商业气息浓厚的公交车站代替了那个桥头,水泥路延伸到了家门口,忽然感觉街门也窄了,房子也低了,父母亲的个子也小了,那条养了几十年的狗也懒得动了,蜷曲在墙角下摇晃了一下尾巴就算是打招呼了,还有那只老猫,在炕上伸了伸腰,翻了个身,眼皮都没挣就又睡着了,我想也许他们真的老了。那次走时,我就和父母说搬到新房吧,新房盖好几年了,也没住。我走后没多久就搬到了新房,又过了几年又搬到了县城的楼房。
而最近一次回去,就是今年夏天,和父母亲回去看了看老宅子,今年雨水多,老宅子有点负重不堪,房子里面到处都有我和妹妹们的记忆,炕上的墙围画有我和妹妹们描绘过的痕迹,窗户框上有我用小刀刻下的印记,窗户上的剪纸还是那么栩栩如生,窗玻璃上的福字让鸡啄的只剩下一点点印记,墙上的年画《鱼》《娃娃》代表了那个年月父母亲们的愿望,相框里那一张张发黄变色的相片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美好瞬间,无意间翻起炕席,又看见了我和妹妹们的书和本,还有她们的糖纸,我居然还找到了刊发我第一首诗歌的《宝地》,衣柜里那一摞摞旧衣服,真的感觉昨天我们还住在这里。
现在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但现实问题也凸现出来,年轻人的流失,农村缺乏了活力和朝气。机械化耕种的普及,在村里也很难再看到牛,马,驴,骡子成群结队的走过。以前村子里左邻右舍互送炸糕的好习俗早就没有了,互帮互助盖房子,种地,抬材打墓的现象也慢慢消失了。现在他们谈论的话题也早就换了主题,今年谁家在外面打工挣了多少钱,也没人再关心你在外面干啥工作了,只关心谁谁家又在县城买了楼房买了车。以前那种浓浓的农村气息渐渐淡去了,传承了多少年的村风民俗也渐行渐远了。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天晚上,我真的做梦了,在老宅子院子里和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玩捉迷藏,过家家,打陀螺,像电影一样历历在目。
老宅子,装满了父母亲的汗水和心血;老宅子,镶嵌着我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老宅子,它见证了农村和农民的蜕变;老宅子,它更传承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