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种植技术及管理方面(四季草莓立体栽培水肥管理技术)

四季草莓立体栽培水肥管理技术

_许利平等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夏季气候冷凉,地理环境优越,2020年四季草莓种植面积约400 hm 2 ,现已成为国内四季草莓主产区之一。草莓立体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具有省力、高效、采摘、管理方便等优点;长出的草莓果实远离地面,具有洁净、美观等更好的观赏性,更符合现代新型农业发展的要求。四季草莓产业在承德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阐述了四季草莓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规律、灌溉的基本原理、营养液配置原则和灌溉施肥技术,为四季草莓立体栽培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草莓种植技术及管理方面(四季草莓立体栽培水肥管理技术)(1)

1 四季草莓需肥规律

1.1 不同生长阶段需肥差异 草莓生长阶段分为缓苗期(定植后 7~15 d)、苗期、花期和果期几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生长状态来看,每个阶段的需肥类别和数量都有所差异,具体差异必须通过每次水肥配方进行调整来满足植株的生理需求(表 1)。

表 1 四季草莓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差异

草莓种植技术及管理方面(四季草莓立体栽培水肥管理技术)(2)

1.2 基质不同温度对肥料吸收的差异 基质温度为15 ℃时是根系吸收水肥最理想的状态,在 12 ℃时植株根系只能吸收氮肥,当达到 15 ℃以上时可同时吸收氮、磷、钾肥,在 12 ℃以下时不吸收水和肥。

2 四季草莓灌溉基本原理

2.1 酸碱度(pH) 营养液的 pH 为 5.5~6.0 时最合适,pH值过低(4.5~5.0)影响根系对K 、Mg 2 、Ca 2 离子的吸收;过高(7.0~8.0)影响根系对 Mn 2 、Zn 2 、Cu 2 等离子的吸收。

基质无土栽培涉及到的 pH 包括三项:进液 pH、排液 pH 和基质 pH,其中进液 pH 由灌溉水和给肥量决定,基质 pH 在 5.5~6.0 范围适宜(表 2)。

表 2 pH 范围与营养元素的吸收

草莓种植技术及管理方面(四季草莓立体栽培水肥管理技术)(3)

2.2 电导率(EC) 草莓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进液排液 EC 值相同最理想,若进液 EC 等于排液 EC 加上0.2~0.3 也是合适的,如果排液 EC 值偏高,就需要适当降低进液 EC,反之则升高。

2.3 进排液量 单位长度的基质体积和基质的粗细决定了灌溉量,一般每次每米基质灌溉 500 mL,由于植株间生长状态不一样,不能单纯依靠单位长度植株数量来计算灌溉用水量,有时还需要根据基质排液量来调整灌溉量。

灌溉一定要有排液,有排液才能保证基质全部润湿,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而如果排液量过多则会引起基质含氧量低、根系腐烂甚至死亡、肥料流失、基质腐烂。

3 营养液配制的水质要求

3.1 营养液配制水质要求 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之前,一定要对当地灌溉水源进行各种元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确定灌溉水源是否适合。如果灌溉水源为硬水,则在配制营养液时需要将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计算出来,并从营养液设定配方中减掉。酸碱度:pH 在 5.5~8.5 之间均可。悬浮物含量≤10 mg/L,河水、水库水等要经过沉淀清澈之后才可用。氯化钠含量≤100 mg/L。

4 灌溉施肥技术

4.1 水肥配方的制定 根据灌溉水源的水质检测报告中各离子浓度值,并结合草莓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各个离子浓度的目标值,来制定水肥配方。

表 3 四季草莓水肥配方示意

草莓种植技术及管理方面(四季草莓立体栽培水肥管理技术)(4)

注:配方仅供参考,不能直接用于指导生产

4.2 肥料配制方法 氮、磷、钾、钙元素主要来源磷酸一铵、硝酸钙、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镁元素主要来源硫酸镁;微量元素主要来源螯合铁、硼酸、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锰、钼酸钠等。配肥步骤:母液罐加半桶水,打开搅拌,按照配方称取对应肥料,将肥料添加到对应的母液罐中,肥料称取完成后,母液罐继续加水,直到最大刻度值停止加水,之后继续搅拌 1~2 h,使肥料充分溶解。

注意事项:硝酸钙容易和磷、硫反应,在母液罐中形成沉淀。因此其中一个母液罐单独加入钙和螯合铁,另一个母液罐放入其他肥料。称取肥料时,微量元素应使用 0.01 g 的电子称来称量(表 4)。

表 4 常用肥料

草莓种植技术及管理方面(四季草莓立体栽培水肥管理技术)(5)

4.3 灌溉施肥原则 定植前要对基质进行浇水湿润。第 1 次可以浇清水;第 2 次可以用滴灌系统在定植前滴灌 EC 值低于 1.0 的营养液,来提升基质肥力,创造最适的根部环境,有利于苗子生根。

定植完成后第 1 周要保证浇水量充足;观察有新根长出时要降低浇水量促进根系伸长。

每天的灌溉量要根据草莓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天气状况来决定。晴天温度高、蒸发量大,要增加浇水次数;阴雨天温度低、蒸发量小,要减少浇水次数。另外还要根据基质干湿和排液量多少来调整日灌溉总量,基质最适宜含水量一般保持在 50%~70%。单次灌溉量由基质种类和基质持水量来决定。使用椰糠基质时,每米基质的单次灌溉量为 450~500 mL。

若使用排水快的基质(粗椰糠)需要单日灌溉次数较多,每次灌水量较少;而排水慢的基质(细椰糠)需要单日灌溉次数较少,而每次灌水量增加。总之,灌溉量要逐渐调整,每次增减幅度不能太大。

表 5 四季草莓不同生长阶段施肥技术

草莓种植技术及管理方面(四季草莓立体栽培水肥管理技术)(6)

注:浇水次数根据植株生长状况以及天气情况而定

4.4 相关指标监测 日常监测指标有:进液EC和pH,排液 EC 和 pH,基质的 EC 和 pH,进液量和排液量。

4.4.1 监测的意义 进液 EC 和 pH 值的检测在于判定进液是否符合预设值;排液EC和pH的检测在于判定基质是否缺肥、植株根系吸肥是否正常;基质的 EC 和 pH 检测能反映出植株根系的 EC 和 pH 环境是否正常;排液量检测能直接指导进液量,还能反映出植株的需水和需肥状况。

4.4.2 测量步骤 每区域选 2~3 个点。在进液管首端选取一个滴孔,用容积500 mL的量杯接取一定体积的进液;在每个基质槽的末端有排走剩余液体的排液口,每次灌溉后在排液口用 500 mL 量杯接取一定体积的排液;基质EC和pH检测,灌溉后取出根系周围基质,用力挤出基质内液体,收集到量杯中进行测量。

4.4.3 测量方式 用笔式EC和pH检测仪,现场取样现场及时测量。将 EC 笔和 pH 笔检测探头感应端放入量杯样品中,读数稳定后记录数值,即为样品的 EC和 pH 值。每检测完一个样品,要及时记录数据,如数值不稳定需要重复测量,每个指标至少测量 3个样品。

4.4.4 数据分析与调整 若排液 EC 值高于进液 EC值 0.3 以上,则需适当降低进液 EC 值;如果排液 EC值低于进液 EC 值,则需要适当升高进液 EC 值,最好保证进液 EC 与排液 EC 之和在 2.1~3.1。基质的 EC值最高不能超过 2.0,如果排液EC值较高时要及时检测基质 EC,观察根系是否有烧根现象,如果排液量不足进液的20%,表明灌溉量偏少或单次灌溉时间偏短,需要增加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如果超过进液的 30%表明灌溉量偏大,需要降低灌溉量或缩短单次灌溉时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