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国家的葬礼(欧洲的葬礼文化)

1 不可以大哭

在中国,亲人去世后,家人悲伤大哭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欧洲很多国家,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葬礼中,都不可以大哭,可以默默流泪或小声抽泣,不能发出很大的声音,最好是不出声。我曾经在医院里经历了丧失至亲的痛苦,当时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悲痛,大哭起来。这时护士立刻走过来,严厉的制止了我,说:“不许哭!憋回去!” 当时我吃惊万分,想她怎么可以这样。后来才了解到,这是他们的习俗,主要是来自于西方天主教的文化。他们认为,即使是悲伤,人也要有所节制,如果大哭,会惊扰逝者的灵魂升天。

曾经一位年长的母亲在失去儿子后,在葬礼中,她一滴眼泪都没掉,同去的西人朋友评价道:“她真坚强啊!值得敬佩!” 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人们可能就会不理解了,不哭不喊,这人是不是太没感情了。

会给亲朋好友写葬礼信

亲人离世后,家人马上会给亲朋好友写葬礼信,通知死讯。这种信类似邀请函的形式,家里人会聚集在一起,买信封、买邮票和写信。这种邀请函也叫哀悼卡,上面的内容大致包括:

1、逝者的名字及生卒年月的信息。

2、一些告慰逝者、鼓励生者坚强的句子,比如:“当生活变得痛苦时,离开是一种解脱 ” 等等。

3、逝者家庭成员信息,比如父母、配偶、儿孙、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等,列出他们的名字及跟逝者的关系。

4、瞻仰遗容和举办葬礼的时间、地点。

5、对医护人员感谢,家庭医生及护士的名字也可以出现在葬礼信中。

家人会一封一封的写信,并把它们发送出去。写信的工程量挺大的,家里人和其他亲属,能参与的都会尽量参与进来。老人和孩子一般就不参与了。

还需要登报发表声明?

在欧洲,有这样的习俗,亲人的死讯需要登报声明,会写上某某某生于哪年、卒于哪年等内容,丧葬公司会帮忙办理这些事,最后把登报的报纸拿给亲人看。丧葬公司也会帮忙办理注销户籍、注销逝者银行账户、保险账户等事宜。

参加葬礼的人可以留下用餐吗?

丧餐,在中国葬礼文化中也称“答谢餐”。老外也有这样的习俗,亲朋好友参加完葬礼后一起吃饭。一般在教堂举办完葬礼后,丧葬公司会安排餐饮,提供咖啡、香槟、果汁、水、面包及三明治等食物。也可以去办葬礼附近的某个指定餐馆用餐,但都需要提前预定,报人数。并不是所有参加葬礼的人都被邀请去吃丧餐,通常是逝者的直系亲属和极其要好的朋友才可以去。办简朴的丧事是天主教文化的又一个特色。那些没有被邀请的人,参加完葬礼,就可以走了。

参加葬礼需要准备礼品吗?

逝者的直系亲属,如父母、配偶、兄弟姐妹、子女等会赠送鲜花,极其要好的朋友中,个别人也有赠送鲜花的,但是不送也无所谓。其他的远房亲戚、一般的朋友不必赠送鲜花,但是有一样东西是必须要送的,那就是明信片,上面要用心写上哀悼的词汇、句子,并写上赠送者的名字。

对明信片的花费没有要求,买价格很便宜的明信片也可以。明信片虽然便宜,但是可别小看了它们,逝者的亲人们会将这些卡片收集起来,事后坐在一起,一张一张地看,大家还会互相传着看,有流泪的、有感慨的、有悲伤的……他们用这种方式来缅怀逝去的亲人。

除了明信片之外,不需要再送其他东西了,更不用给钱。不像在中国,参加葬礼的人会根据关系远近给一些钱。在欧洲一张明信片就解决了,没有那些人情世故。

华人忌讳但西方人很重视的纪念卡

逝者的家人会制作纪念卡,以缅怀亲人。纪念卡也称为祈祷卡,像明信片一样,通常是对折的,里面包括逝者的照片、生平信息及家人的信息,有时还包括诗词或祈祷文。纪念卡会放在举办葬礼的地方,参加葬礼的人一般都会带回来一张。也有的家属会随身携带这种卡,平时遇到认识的人,讲诉家人去世消息的同时,也会赠送一张。西方人很珍视纪念卡,他们会把它留做纪念,会摆放在家里显眼的地方一段时间,为的是怀念逝者、纪念与逝者的情谊。但是把这样的卡片留在家里做纪念,对很多华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参加葬礼有着装要求吗?

按照西方的习俗,在葬礼上,穿戴要很正式。一般穿黑色为好,也可以穿灰色、白色的衣服。男士一般穿西装,女士穿套装,并且要熨烫整齐。男女的发型也要很正式,要打发蜡,喷发胶。这么庄严、肃穆的场合,人们的穿戴是不能随随便便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要求也不那么严格了,也有穿便装参加葬礼的。

路遇送葬队伍怎么办?

如果某人在路上,正巧遇上送葬的队伍,该怎么办呢?按照欧洲的风俗,他们不只是看看,会跟在送葬队伍的后面,走一段路,冲冲晦气。

自杀是不允许的

在西方国家中,基督教的影响非常大,他们认为,人的生命都是神安排的,上帝是生命的主宰,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自行决定生命的结束日期。自杀就是放弃了神的救赎,是对神的安排犯罪。因此,在过去,自杀者是不能够被埋在教堂的墓地的,人们认为,没有尊严的人是不能够埋在这里的。自杀者会被埋在十字路口,而且只能在晚上埋葬,也没有宗教仪式等等。但是到了现在,很多事情也都发生了改变。

各个国家的葬礼(欧洲的葬礼文化)(1)

各个国家的葬礼(欧洲的葬礼文化)(2)

各个国家的葬礼(欧洲的葬礼文化)(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