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老家被人骂很傻的鲎)
骂人傻各地都有独具地域特色的骂法,听得懂的叫人憋屈,听不懂的可能还会让人觉得有趣。在我的老家,骂人很傻就是骂“你真是傻到鲎了!”,相信第一次听到的外地人都会觉得云里雾里的。
鲎这种和三叶虫同属泥盆纪的“生物活化石”,延绵至今竟已有3亿年了。小时候不懂这些,倒不觉得它有多神奇,只觉得它长得乌龟不像乌龟,螃蟹不像螃蟹,龙虾不像龙虾,看起来傻大憨的,便跟了大人叫它“海八怪”。鲎——这个它的正式名字倒是在骂人的时候才用上。
“广东有个大头仔,两眼生在屎忽(屁股)底,一分钱,快来睇一睇!”这是个在我们老家家喻户晓的民间笑话:说是一个脑瓜聪明的海边小伙子,改革开放初,带上一只鲎,逢偏远一点山区圩镇赶集,便起搭篷子,篷子中间吊上鲎,吆喝收费,因收费便宜,广告有诱惑力,每集都能吸引很多人进去参观,小伙子由此发财。
小时候,我们老念这段“广告词”,倒不是也想学着小伙子发财,而是小伙伴之间互相开玩笑调侃对方是那个被吊起供人参观卖钱的傻子——鲎。
鲎的寿命很长,它们在父母亲产下卵的沙滩上接受日月精华孵化出壳后,9岁以前就在浅海滩涂上慢慢的成长,一般到13岁左右才会性成孰。性成熟后,小个子的雄鲎便紧紧趴在大个子的雌鲎身上,两两搭配,从此不离不弃,成为一对忠贞无比的“海底鸳鸯”。因此,他们在海里被渔民的网网住或在沙滩上产卵搁浅被抓住,往往都是双双被抓,这大概也是它被指为“傻”的原因之一吧。
每年夏天6-8月,一对对鲎游到沙滩上产卵。它们会爬到沙滩上挖一个深约几厘米至十几厘米的洞,产下数百至一千枚左右的卵。据父辈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有时会在沙滩上看到成群结队的鲎产卵。但那时海产丰富,鲎能吃但味道一般,人们就懒得就抓它了。想抓它们的人,沙滩上把它们一一翻个身就行了,它们也像海龟一样,翻过身来就十分难以再正回身来,这大概也是人们笑它傻的另一个原因吧。
村里有个耳朵很背的老头,我们叫他为“阿聋公”的,他是我们周围几条渔村公认的捉鲎高手,涨潮时,他往沙滩走一两个来回,通过辨认沙滩上的痕迹,海浪里的波纹,就可以轻易的捉上三五对鲎。他把鲎一对对捆好,用备好的竹杆一串挑了回家,惹得我们这些总是跟着他后面偷学绝招而总不得要领的小屁孩们好大的羡慕嫉妒恨。
夏天父亲放蟹网,有时也能网到鲎,多的时候能捉到三四对。家里一时吃不完的,便在天井里围了一个竹篱笆,让它们在里面“咵咵”爬着。它们十分耐活,放上三五个月也不会饿死,这个倒是很神奇的。
鲎,肉较少,主要在胸前爪子和下半截身处有些肉,上半截身子有膏和籽(雌)。它们的肉较散较柴,膏、籽腥味重,比起龙虾、青蟹等其他海鲜来,口感确实是差多了。杀它时,如果不小心弄破了肠子,苦腥味更重。我是不喜欢吃的,但少时家贫,家里亲兄弟姐妹多,东西常不够吃,便被迫无奈的吃上几口。
估计跟我一样觉得鲎不好吃的人还不少,那时,吃不完的鲎往粪坑里丢,用来沤农家肥的情况不少见。但也有嗜好吃的,时不时还耳闻有哪家的婆娘,分不清中华鲎和圆尾鲎,赶海时,捉得有毒的圆尾鲎回来,吃了中毒。
这家伙的血液是蓝色的,从小就听说它能测毒。传说是皇帝吃饭,饭菜入口前,都要先用它验一下毒,只有饭菜里有毒,蓝色的鲎血立马变黑。我们便常常在大人杀鲎时,用碗接了鲎血,在小伙伴们“打公道”(聚餐)时,煞有介事的拿出来“验毒”。虽是草头百姓的命,却也操着皇帝的心呢!
“验毒”总失败,但鲎的另一种药效倒是让我们都挺印象深刻的:谁家小男孩鸡鸡长了“火追”(说是小孩向火堆拉尿了,火气顺风攻入小鸡鸡内部,导致龟头部分红肿),去找到鲎壳的尾刺一枚,截取一小段,用火烤热了,吹向小鸡鸡红肿处,第二天往往就见神奇消肿的。
但让我们印象最深刻恐怕都是,小时候我们犯低级错误了,父母会向我们大声斥骂:“你真是傻到鲎了!”被父母这样骂也罢了,更让人窝心的是会被幸灾乐祸的兄弟姐妹或小伙伴一旁学着鲎爬一边挤眉弄眼,让人憋屈的很。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中期到武汉上大学,毕业后留在武汉工作,转眼二十几年了。在外地,我常惦念着老家的海鲜,但对于鲎,却是因不甚关心真切的淡忘了。前几年,有一次暑期回老家,向父亲提起怎么见不到鲎了,父亲略感诧异:“鲎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了,你还不知道吗?!”
我深感震惊,仿佛是一个原来很熟悉的朋友突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居然一无所知一样。后面细一了解,也明白了这绵延了3亿年的活生物化石被逼到绝境的原因:首当其冲的便是人们的滥捕滥杀,因其“傻”,因其易捕,只要能吃,即使是“活化石”,又怎能敌得过人们无穷的口腹之欲呢。再就是,人们了发展经济,沿海很多沙滩都被人为破坏养虾养蟹了,鲎即便有卵也无处孵化,自然也是越来越少了。还有就是,以前,人们捕到幼鲎,因嫌其没用,往往都是丢回海里。现在一些养青蟹的,因其便宜,便专门收购小鲎,剁碎了喂蟹,使鲎又遭了一重劫难。
幸亏国家果断的把它列入二级保护动物行列,现在黑市虽然卖到几百块钱一对,还有人在偷偷的吃,毕竟不敢再明目张胆了。我庆幸老家的“本土骂”“你真是傻到鲎了!”还能找到它的根源,更庆幸这延绵了3亿年的“活化石生物”还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灭绝,海里还能看到这种“海底鸳鸯”笨拙而美丽的身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