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夜视相机里的世界(红外相机眼中的生灵)
有人说,红外相机“偷窥”了野生动物的隐私,这一点都不为过。
虽然多年从事秦岭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接触它们的机会不算少,但第一次取回野生动物的资料时,还是被这些生灵的隐秘生活所惊叹。随着一次次红外相机数据的解读,野生动物世界不断被解码,精妙的生态系统像一架很复杂的机器,层层剥开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感到生命的伟大与奇妙。
猫一样的脸庞,壮硕的身躯,铜钱似的斑纹,长长的微翘着的尾巴,也许在逡巡着它的领地,也许在寻找着它的猎物,金钱豹,是它!当它出现在镜头中时,有些让人不敢相信。这个无数次写在资料书里的动物,这个被当地人传说得神乎其神,称之为“草彪”的家伙,真的在保护区出现了?我的心头一紧:先别向外公布这个消息,几年前华南虎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成为公众茶前饭后的谈资和笑柄,教训至今还记忆犹新。然而,它并不孤独,接下来的几年,在保护区的很多地方,它不断闪亮登场:静卧,好像不是它的风格,但是,老虎都有打盹的时候嘛,人家又不是永动机,正常;张大嘴巴,秀一秀豹牙,扬起头颅,俯瞰山林,这是王者风范!前肢腾空而起,一闪而过,发现猎物啦!抬起后肢做标记,这是我的领地,我是老大,谁来谁倒霉!豹妈妈领着它的两个宝宝在溪流边,宝宝迈着高频率的步伐,跟前跟后,不离左右,一会儿吃奶,一会儿跳跃,豹妈妈不时回过头来爱抚地亲亲它的宝贝,瞧这温馨的一家子!。。。不过,有些遗憾,我还是想听到它怒吼呼啸的那一声,想看看它特有的取食猎物方式,假以时日,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瞧,国宝大熊猫亮相了。果然,不同凡响。这阵式,跟雪夜里的模特走T型台差不多,聚光灯咬住它不放:第一只,21:07分出现,八字猫步很正宗,不慌不忙;第二只,21:16分来了,带些许残雪的嘴向前伸,几乎挨着地面,好像寻找什么;第三只,21:30分到达,明显体型高大,似有大将风度,循着前面几只的足迹,走走停停,时而抖掉身上的雪,显摆一下自己衣服的八卦图案。这些平时独来独往的家伙,这次扎堆出行,去干什么?会不会是去参加高端论坛?给人类颁发保护大熊猫奖?或许是去相亲的路上吧?反正,这是它的隐私,不得而知,随你怎么说长道短。
玩雪,不只是小孩子的专利。这只大熊猫来到缓坡雪地里,可能是心里高兴吧,乐呵呵地前爪握着雪块,在胸前左看右看,突然,它迅速将身体团成圆球,往下坡方向滚,像只大雪块在飞。别急,还有动作呢。回到原地,将前爪、肚皮跟雪地平行,朝下溜,九十公斤左右的重物,一滑就是四、五米,可见,滑雪技术不赖。玩够了,该歇会儿,喘口气,抖抖雪块,有点冷,找个向阳处晒晒太阳吧,慢悠悠地离开了相机的视野。
谁说大熊猫是孤独的,谁说它不会通讯联络?你看,这只来到一棵高大的巴山冷杉树跟前,犹豫了一下,将后肢缓缓抬起,沿着树干向上,再向上,整个身体呈垂直状,头向下,将小尾巴翘起,用屁股在树干上来回蹭几下,重新回到地面。这可不时模特表演里的规定动作,这里面门道多着呢:屁股周围有腺体,蹭几下就将分泌物留在树干上,分泌物中包含了许多信息,有性别、年龄、健康状况、领地等,跟人类的身份证或名片差不多。其它大熊猫来此,会敏锐地闻到这些气味里包含的信息,选择逃离、跟踪、交配、侵犯等行为,自个儿衡量后再决定吧。做标记的树称之为消息树,相当于社区里的留言板或信息中心。树的选择也有讲究,树干要结实,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树还得长在高处,四周空旷,有利于气味传播,还得考虑森林里不止大熊猫有做标记的行为,其它种类动物也有可能,事实上,食肉动物都有这种行为。混在一起会造成信息紊乱,那影响可就大了。
国宝的故事永远没个完。交配、育雏、争斗、领地划分等,还没看到呢。别再抱怨人类强烈的好奇心了,满足满足吧。
说着说着,羚牛来了。高海拔地区,它在相机镜头里最常见。媒体的报道说它很多,甚至有些泛滥成灾,经常下山攻击人类,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其实,它很绅士。总是慢悠悠的,有些庸懒,连跳跃逃离都很有范的:一百多公斤的体重,跳起来轻松敏捷灵活,不费劲;当危险来临时,总是成年公牛在前,母牛护着牛犊带着小牛一起在山林中穿行。它很有眼力,我们选择安装红外相机的地方,它也认为好,来此玩耍休息。有时瞪大眼睛,对着镜头不眨眼卖萌,不知是要研究这个陌生的东西,还是专门像明星或球迷一样在镜头前做秀?有的看相机这个怪物不顺眼,直接用头去顶,把相机位置搞偏甚至坏掉!
一道长长的山梁,明媚的阳光洒在上面,清风徐徐,松涛阵阵,一头、两头。。。好家伙,共有二十多头分散开来。仔细看,有卧的,有站岗放哨的,有吃草的,有反刍的,有玩耍打斗的,还有低头沉思的。更有意思的,几个小牛犊在周围调皮地跳来蹦去,灰黑色的毛发,胖乎乎的身体,小耳朵摇动着,活泼可爱极了。要是它总是这个样子,真想抱一个回家当宠物养!瞧这和谐的一家子,一玩就是近两小时,可把我们的相机累坏了—不断地拍摄。可以想像,当时相机发烫,有些招架不住,只好硬撑。
密林中,几头羚牛在不紧不慢地安静地取食。地上的草,它用舌头卷进嘴里,吃一会儿,咀嚼一会儿;灌木或竹叶,取食最方便;稍高一点的树叶,得伸长脖子够,用牙齿拉下来踩在蹄下再吃;再高一些的,就用前腿搭在树干上,伸长脖子够着吃。当然,更高处的食物只能望而却步了。
寒冬时节的羚牛毛色最好看。天是蓝的,树是灰的,地是雪白的,针叶树的绿点缀着山林的生机。公牛健壮,毛色黄中透红,母牛肥硕,毛色发白,感觉毛发顺溜致密,不俱寒冷。初春季节最难熬,经过冬天的寒冷和食物匮乏,体力消耗大,羚牛明显消瘦,毛发杂乱,精神状态不如从前。如果得不到营养补充,体力下降,下山取食时就不容易再回归山林。
羚牛的角很有意思。从半岁开始长角,两岁时角是直的,斜向外向长。三岁左右,角开始向内弯曲,到四岁左右成年时,角呈黑色,角干部横向,再向后向上弯曲,角尖止于脑后。角是羚牛抵御天敌袭击最有力的武器。
相机给它的镜头最多,有哺乳、交配、爱抚、争斗、休息、取食、饮水等。当然,也不是没有遗憾,分娩就没拍到。(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