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驳岸设计图(城市河道的发展现状及水体驳岸形式的选择)

城市河道的发展现状及水体驳岸形式的选择

卢云飞等

河流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人们对滨水环境是渴望和期待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热衷于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对河流滨水环境的关注度也明显提升,滨水驳岸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成为人们亲水的主要活动空间。

1 城市河道的发展现状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河道发展现状

目前,城市河道驳岸设计多为硬质为主,驳岸的垂直面直接裸露,既破坏了河岸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又加快了河水的流速,导致下游大量泥沙沉积和淤塞,致使河道景观越来越差,人们失去了安全感,开始远离这个区域。随着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部分地区开始注重自然生态驳岸的营造,但是受土地利用的限制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如何美化现有驳岸,软化生硬的河岸线就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2 河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设计与景观设计缺乏沟通,且景观设计滞后,导致好多不利于生态景观的因素已成事实,很难再改变,造成绿化设计和河道设计成为完全独立的 2 部分,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水利设计规范中缺乏生态建设内容,导致在水利设计中一味考虑行洪要求,而生态建设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2 城市河道将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新载体

德国、瑞士、日本等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提出了“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生态驳岸技术,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延续,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做法。

2.1 河道生态设计对城市建设的作用

通过对河道的生态建设,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水陆复合型生态系统。利用生态河道的可渗透性,在丰水期形成可渗透界面,河水可通过堤岸向地下水层渗透储存,枯水期地下水还可以通过堤岸反渗入河道,起到调节水源的作用。生态河道建设形成完整的滨水生态环境,为植被的多样化创造条件,同时,大量的植被和其他生物又可以吸收和分解河水中大量的污染物,从而适度净化水体。

3 水体驳岸形式的选择与应用

3.1 河道断面与驳岸的关系

河道断面的处理和驳岸的处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河道断面处理的关键是要设计一个能够常年保证有水的河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河床,这一点对于北方城市河道景观尤为重要。由于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平时河道水量小,但洪水来临时又有较大的流量,从防洪出发需要较宽的河道断面,但一年内大部分时间河道无水,景观效果差。为解决这种矛盾,可以采取一种多层台阶式的断面结构,使其低水位河道可以保证有一个连续的蓝带,能够为鱼类生存提供基本条件,同时,至少满足防洪要求。当较大洪水发生时允许淹没滩地,而平时这些滩地则是城市中理想的开敞空间环境,具有较好的亲水性适于休闲游憩。

3.2 生态驳岸的选择

(1)原自然型驳岸: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2)自然型驳岸: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可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腹地较小的河段,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可采取台阶式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利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具有较强的抗洪能力。

4 唐山青龙湖将生态性驳岸引入行洪河道,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空间

迎合城市发展观—— — 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唐山市开启了建设青龙湖公园项目。

4.1 项目概况

青龙湖公园位于唐山市西北处,属于新开河西段和北段的链接部。唐山青龙湖公园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门户,公园连接了城市中心区与周边新兴组团,是唐山城市空间发展,城市综合公共中心规划中一片重要的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37.4 万 m 2 ,其中水体面积 11.5 万 m 2 。

河道驳岸设计图(城市河道的发展现状及水体驳岸形式的选择)(1)

4.2 设计目标

设计着眼于将城市东、西 2 条河流进行连接,改善城市水生态系统,打造亲水性强、自然生态、充满活力的生活化城市滨水景观廊道。

4.3 设计原则

生态美学,防洪与景观审美相结合。

4.4 生态驳岸设计

本项目意在打造自然生态,充满活力的生活化城市滨水景观廊道,对于水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唐山作为一座典型的北方城市,水资源的缺乏也是其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保证河道内的水量,整体河床做了防渗处理,虽然减少了水量的流失,同时,也将水体和自然环境整体隔离开来,丧失了生态效应。如何通过驳岸设计,将河道重新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成为当下最棘手的一个课题。此河道作为行洪河道,用于汛期城市排水泄洪,现状河道宽60~260m,根据水文资料河道的最高水位为 4m,最低水位为1.2m,除大雨行洪之外,河床内大面积滩涂裸露,景观效果极差。设计中既要考虑水利方面的行洪要求,又要兼顾生态和景观效果,为了保证全年有景可观、有水可赏。因此,在设计中合理利用河床内裸露的地块进行景观改造,拉近游人与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最终使整个河道景观形成 3 个界面区域,即永久性淹没区、可淹没景观区和永久性景观区。

本项目中河道根据其宽度的不同分为 2 种:开阔河道区、狭窄河道区。由于河道的宽窄不一,会形成不同的水体流速对驳岸进行冲刷,破坏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驳岸形式设计中也要相应地进行变化,既要保证驳岸的安全性,又要保证其生态景观性。设计中对于河面较宽、水速交缓的河道区域采用原自然型驳岸形式,实现草坡入水,自然结合陆生环境与水生环境。同时,为了减少水体对驳岸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水下缓坡驳岸部分采用石笼固坡,既保证了驳岸的安全,又满足驳岸透水透气的生态要求。

对于河面较窄、水速较快的河道区域,根据高差及驳岸坡比的变化进行分类设计。采用规整式型驳岸,在驳岸坡度较小时,设计采用水下浆砌挡墙,防止排洪对驳岸的冲刷破坏,水上采用三维土工格室,并通过景石的压固,结合水生植物完成生态驳岸设计。在驳岸坡比较大的区域,设计保留水下浆砌挡墙的结构做法,防止水流冲刷,水上部分采用石笼挡墙来挡土固土,及时解决驳岸的高差问题,同时,也保证了丰水期水体通过石笼挡墙向地下渗透,补充地下水,确保生态效应。

5 结语

在城市生态建设不断发展的当下,滨水景观是人们渴望的,也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优化滨水驳岸建设,是将河流回归自然,将人群引回河畔的前提。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然,形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生态河流、生态驳岸景观建设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