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最优秀的作品(郭沫若的代表作)

生命与文学不是判然两物。生命是文学的本质,文学是生命的反映。离开了生命,没有文学。——郭沫若

郭沫若最优秀的作品(郭沫若的代表作)(1)

五四时代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时代,是一个觉醒的时代,"科学"和"民主"走进了有识之士的心中。五四文学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滥觞,从文学革命开始,中国文学走向了一个有异于传统文学的新时期。此时,小说、诗歌、戏剧乃至散文都开始达到一个新的高潮。尤其是中国新诗,从古典诗歌开始突破走向白话新诗的创作,并且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涌现出一批新的诗人,浪漫主义新诗的巨子郭沫若便是其中之一。

郭沫若,作为中国新诗的浪漫主义派的奠基人。他早期创作的诗歌大胆、浪漫,充满了毁坏一切、破旧立新的思想。其中代表诗集《女神》中颇具争论的《天狗》一诗,全诗夹杂着中英文,均以"我"字开头,似一人在歇斯底里地咆哮,如同疯言疯语。但就是这篇颇具争议的文章,却被多次选入课本,原因何在?

诗与诗人的共同重生

郭沫若最优秀的作品(郭沫若的代表作)(2)

郭沫若于1892年生于四川乐山。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等到长大成人便借着留学的风潮到日本求学。郭沫若与文学巨匠——鲁迅一样,起初到日本学习的都是医学专业,最终都拿起了笔做匕首,刺向敌人的心脏。那个时代,风雨飘摇、社会动荡,身在国外的游子们,远离祖国却都怀着"感时忧国"的心,时刻关心着祖国的一举一动。

作为上个世纪标准的"90后",郭沫若也是怀揣一腔热血的有志之士。在国内爆发五四运动之际,他人在日本也积极响应国内的新文化运动,组织救国团体,创造新诗,呼应国内的斗争形势。《天狗》既是他在这一时期所作的新诗。

郭沫若最优秀的作品(郭沫若的代表作)(3)

《天狗》是完全不同于古典诗歌的,它是以白话作为语言基础的。五四时期,白话文的推行经历了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将白话运用于小说,古已有之,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中早有论证。然而将白话入诗,确是一个大胆的做法。因为白话文毕竟不同于文言文,诗歌需要的意境与美,以白话文作诗究竟能不能达到艺术的美学高度,是很被怀疑的。

早期,胡适尝试白话入诗的,被广为流传的一首诗《两只蝴蝶》:"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首诗从文学史的意义上来讲,也独一无二,因为它是白话入诗的先锋。但是在诗本身的意义上,却稍显稚嫩。然而,继胡适之后的郭沫若,确实在诗本身的意义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天狗》既是例证。

郭沫若最优秀的作品(郭沫若的代表作)(4)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天狗》的诞生不仅开启了郭沫若作为中国新诗奠基人的鼎力之作,使得诗人重生;同时,《天狗》独特的写作手法与歇斯底里的"狂欢"内容,也让诗自身成为了白话新诗开天辟地之作,得以进入文学史,永久流传。

《天狗》:原始的力,"狂欢化"的特质

五四一代是追求个性解放的一代,那个时期的青年渴望冲破传统桎梏,打破枷锁,勇敢地成为自己,既"我便是我""我是属于我自己的"。而《天狗》则无疑喊出了五四青年的心声,它代表了时代的最强音。

郭沫若最优秀的作品(郭沫若的代表作)(5)

《天狗》以天狗吞月的故事为原型,以第一人称的叙事将自我延伸达到新的高度,呈现出巨大的力,汇聚巨大的能量,这力便是原始的力。全诗共29句,每一句都以"我"开头,这个我干嘛呢?"我"吞月、吞日、吞一切的星球,甚至把全宇宙都给吞了。诗中的"我"化作了一个巨大的能量体,"我"吸收一切的能量,显示出极大的能力,于是"我"运动:飞奔、狂叫、燃烧,是一个彻底的毁坏者,甚至于把"我自己"都完完全全地摧毁了,于是一个新的"我",作为个体的"我"诞生了。

这个积蓄着一切能量的"我",用强大的原始的力摧毁旧的我,创造新的我。这不正是五四一代的"新青年"所要做的事情嘛!《天狗》中的"我"咆哮、狂欢,看似歇斯底里,实则代表了中国新一代的力量,代表了绝不同于以往所有时期的新的人出现了。

郭沫若最优秀的作品(郭沫若的代表作)(6)

同时,《天狗》还具有着"狂欢化"的特质。"狂欢化"是文论家巴赫金所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核心为"将狂欢化式内容转化为文学语言的表达"。《天狗》开篇便是高潮,即兴高涨,伴随着歇斯底里的狂叫与蛮不讲理的破坏,达到极致的狂欢化状态。天狗的"狂欢",是狂叫、燃烧的"狂欢";是"剥我的皮,食我的肉,嚼我的血,啮我的心肝"的极度残忍与痛苦的"狂欢"。

这场"狂欢"注定颠覆了常规化、理想化的规则,冲破了禁忌,开启了一条非常规的合理化道路。于是,历经这场破天荒的"狂欢"后的我,发出了振聋发聩的一声"我便是我呀!",这个"我"要爆了。这便给五四一代的青年以勇气,冲破一切的胆量,尽情地走出家门,到广阔的天地中,到纷繁的社会中,尽情地狂欢,尽情地去作为吧!

郭沫若最优秀的作品(郭沫若的代表作)(7)

《天狗》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中国新诗文学史上不可磨灭、不可忽视的一抹印记。它作为那个时代的新诗奠基之作,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鼓励破旧立新,残酷地去毁坏那个旧的"我",新的"我"才会得以出生。

《天狗》近似疯言疯语的"狂叫"与歇斯底里的"咆哮",绝不是索然无味的胡乱呼喊。它无可替代的文学史地位,显示了它是那个时期划时代的巨作,被选入课本,能让新一代的学生知晓先辈们的"青春时代"是如此有力量的,是如此"胆大妄为"的,又是何等地充满勇气的。

尾声

《天狗》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意义,但它仍不能全面代表郭沫若的一生成就,它只是他人生画卷中浓墨的一笔。《天狗》多次入选课本,也是让学生有一个了解郭沫若个人历史与思想的契机,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子,他无疑是当之无愧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