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真正来历(清明节由来)

春节的真正来历(清明节由来)(1)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2013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清明人们会买些果品、素食、糕点、去供奉祭拜先人,以表达不忘先人的深厚情感。但对于清明节的由来你又知道多少?下面就跟随小编了解一下吧!

春节的真正来历(清明节由来)(2)

春节的真正来历(清明节由来)(3)

清明节起源

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时饥饿难耐,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割腿肉熬汤于公子食用,重耳从振精神,事后发现肉是介子推的肉时,流下来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即位。即位后文公重赏了当初伴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他却打好行装隐居绵山。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春节的真正来历(清明节由来)(4)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春节的真正来历(清明节由来)(5)

后续发展

明节后来吸收上巳节的内容。古时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调整的需要。

融汇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地位。

春节的真正来历(清明节由来)(6)

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春节的真正来历(清明节由来)(7)

转载于吉林人民广播电台

春节的真正来历(清明节由来)(8)

监制:刘 辉

审核:王永刚 编辑:后孝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