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宝宝少生病记得做好这三点(如何让宝宝少生病)
苗萍给宝宝做检查 河南商报记者杨东华/摄
河南商报记者王苗苗
人,难的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儿,并一直坚持下去。
人,喜的是事业与爱好不谋而合,互相促进。
人生的喜与难很少有人兼具,但郑州人民医院儿童健康发展中心主任苗萍做到了。
从事儿科工作30年,从儿科到儿童保健,再到儿童健康发展中心,苗萍有话要对家长们说……
心声 因喜爱而选择因热爱而坚持
“我从事儿科完全是因为喜欢孩子。”高考填报志愿时,从小喜欢孩子的苗萍选择了报考医学院的儿科系专业,这也让她成为少有的,儿科系毕业且始终未离开儿科领域的儿科医生。
儿科医生收入低、工作累、风险高,已成全行业公认的事实,于是,苗萍一半以上的大学同学都脱离了儿科专业,转行到内、外科工作,“有不少人劝我,让我离开儿科,换个其他挣钱多、发展好的科室,但我就有点固执,我就想待在儿科。”
在苗萍看来,自己直率但不急躁的性格适合在儿科工作,特别是在与孩子的不断接触中,她还渐渐发现,受孩子们和工作性质的影响,自己的心态也更加年轻化。
“有没有人说您的模样也受了影响?”听到河南商报记者的话,苗萍笑了,“还真有,说我沾了孩子们的光,越活越年轻了。”留着齐眉娃娃头,身材瘦小的苗萍,的确让人难以将她与50多岁的年龄画上等号。
感受 酸甜味的工作让她收获颇多
“儿科就是哑科,面对的困难相对来说就会大不少。”苗萍说,医生了解患儿病史及病情,主要依靠家长转述,但家长的表述未必准确,“心细的、焦虑的家长,往往会把孩子的症状说得重些,心大的家长就可能忽略孩子的一些痛苦,表述出来的症状就简单些。”这就会造成医生的诊治有些偏颇。
苗萍还记得,曾接诊的一个孩子出现严重的细菌感染,按常规操作应及时给予适量的抗生素治疗,但患儿家长认为孩子太小拒绝使用抗生素,“没有家属同意我们不能随便用药,两天后这孩子发展成脑炎住进重症监护室,家长很后悔。”这样的反转导致当苗萍等医护人员将孩子医治好后,这对父母不仅十分感激,思想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家长从不信任变为信任,孩子从生病到健康、从危险到安全,苗萍经历过被误解、被斥责,也感受过被人紧握双手甚至跪下的由衷感谢,但这,就是她的酸甜味工作。
提醒 别过于迷信网络要相信医生
“苗主任,您看看孩子后脑勺和脖子后边红红的是咋回事?”“主任,孩子几岁可以用牙膏?”……只要闲下来,苗萍就会拿出手机,认真回复每一个家长的疑问,但渐渐地,她也发现了家长们身上的通病。
“网络可以看,百度可以搜,但还是应该多信任医生。”苗萍说,家长对医生的不信任会耽误很多事。
比如,孩子长到1岁半还不会说话,家长就认为孩子是“贵人语迟”,但他们并不知道,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除了不会说话,其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问题,甚至有轻度自闭症。再比如,老语说的“二十三,蹿一蹿”,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虽然现在个头不高,但慢慢长开就好了,殊不知孩子生长的黄金期错过就回不来了。
“还有吃菠菜不补铁、补铁比补钙更重要等这些事情,很多家长不知道,或者说他们有自己的认知。”在家长众多错误认识中,对多动症的难以接受,也让苗萍着急,“他们就觉得孩子只是调皮,不是病,但他们没想过,如果不干预,长大后会有更严重的问题。”
希望 每位家长都能成为知识型父母
“现在的孩子接触电子媒体多了,他们懂的也自然多了起来。”苗萍称,在父母对孩子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同时,孩子对父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冲突下,有时就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异常行为,比如啃指甲、尿床、抽动症等,“自闭症、焦虑、抑郁症的孩子数量每年都在增长。”
面对这种现实情况,苗萍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尽早了解孩子气质特点,顺应孩子气质喂养。“每个人生来都
不是天生会做父母的,都需要靠后天不断学习。”苗萍说,家长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在准备为人父母那一刻,大家就要做好充足的学习准备,而这样的学习要从备孕一直到孩子长大成人独立生活。
“很多医院都有这种公益的育儿、备孕课,可以去听听,也可以买一些权威书籍看看,最重要的还是要听医生的意见。”苗萍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知识型父母,同时,她也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保健的投入,比如可以将二类疫苗纳入一类疫苗,让老百姓别因钱忽视保健。
来源: 河南商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