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姚阳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华东师大副研究员杨晓哲谈线上教育教学)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实现2月底前不开学,3月初开展在线教学。这虽然是面对特殊疫情的紧急措施,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但也是未来我们必须面对的新情况。全国中小学学生有1.8亿,如此大规模地开展在线教学,不仅我国史无前例,在全世界也没有先例。
本文作者、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晓哲
为什么要用“线上教学”的方式?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客观来说,如今的中小学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有各类校外辅导机构,这些机构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无法进行线下教育,必然转向线上教育。
于是,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学校的教师们都纷纷开始准备起来。一线教师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教学工具、线上平台、技术操作,等等,甚至添置、整合各种设备。
可爱而又敬业的老师们开始准备三月份的在线教学,接受市区校层面的在线教师培训,或是先和学生试一试远程连接,为学生们准备一些在线拓展课程。教师们的心里既有担心,又有兴奋,既有焦虑,又有勇气。
然而,慢慢地,大多数教师开始发现,在线教学所需要的技术并不复杂,而真正让他们担忧的是:学习质量难保证、学习进度难掌控、学习任务难组织、学习效果难评价、核心素养难提升,这些教育教学最本质的问题开始凸显。
我曾想过中小学在线教学的诸多可能性,却万万没有想到过,因为疫情,所有中小学都要“赶鸭子上架”去试一试在线教学。
对于那些平日里,完全没有使用过在线平台进行教学的师生,肯定是没那么快能适应的。再加上各种培训准备不充分、管理不到位,必然会出现很多新问题。但是,问题总归是会出现,并且很多问题会得以解决。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能把中小学在线教学实现出应有的教育理想。
由于可能出现一涌而上造成网络瘫痪的可能,各地相继出台了不鼓励所有教师直播,主要采取全省或全市统一电视直播为主的方式。这种方式有一定好处,不容易出错,没有技术不稳定的压力。
然而,这种电视直播的方式恐怕只能作为备选方案。大部分的学校不太可能统一采取看电视的方式,全市或全省统一观看统一的教师上课,即使贯彻落实了,学生学习效果也非常有限。
采用电视进行教育已经被大量实证研究证明是低效的,或是无效的。因此,本次疫情特殊时期,才需要采用电视结合线上教育的方式,或是其他更灵活的方案。
中小学在线教育并没有那么简单,需要我们换一种视角去设计在线课程教学。
它不是简单地将线下课程搬到线上,也不是简单的远程题海战术外加线上答疑。线上教育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例如:更丰富的学习信息来源,更多元的师生交互,更真实的社会学习环境,更多样的数字化创造。
鼓励学生进行一次直播分享,进行一次视频录制,组织一次在线同步编辑,撰写一篇博文,开通一个学习空间,完成一次信息简报,撰写一份小组项目报告,等等。这些新的方式如何融入课程教学之中。
在线学习,跳出了原本学习方式的小格子,却被我们自己的思维大格子所束缚。
学校和学习的“围墙”暂时没有了学生在家里接受学校的教育方案,但也不排除受到校外辅导机构在线课程的冲击。学校无法再将学生束缚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这考验着学校的教学水平与管理能力。在线课程的“战场”还远没有开始,各种在线课程将如何吸引学生、吸引家长。
当然,有些在线课程是糟粕,我们应该懂得判断和摒弃。也有些课程非常优秀,学习效果非常好,但又是一些不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课程,我们也需要选择舍弃。
但还有更多更加优秀的在线课程,将会在这一次被发现、被喜欢、被热爱,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在线课程。我们也期待,教育人有更广泛的合作。
3月份,大多数家长都复工了,很多孩子都是自己居家学习。即便远程视频,也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监督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需要成长为真正的学习者。学习的自由度被放大了,学习的时间被灵活化了,学习的选择多元了,师生的互动多向了,学生要学会如何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
我们很多人缺少在信息时代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很多人在不验证信息真伪的情况下就转发信息、表达情绪。我们也有很多人并不擅长在信息时代获取信息、加工整合、迁移应用,缺少数字化表达与创造的能力。
我们的教育并没有给他们太多数字化学习的机会。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仅仅是信息素养,而是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这一步或早或晚,在线教育将以怎样的方式,能否促进学习者走向终身学习者呢?
我们并不想美化在线教育,在特殊时期,在线教育就此到来。然而,我们更希望这一次的在线教育不仅仅是短期的应急,而是促进更长远的转变。
相关阅读:
三套工具组合助力教师在家有效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丨“防疫有我”
华东师大副研究员徐显龙:避免线上教学掉入技术“陷阱”丨“防疫有我”
编辑:关中小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