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感悟(论韬光养晦之利弊)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曾经是我们鼓舞人民,战胜强大敌人的法宝。这就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韬光养晦感悟(论韬光养晦之利弊)(1)

这虽然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听着就让人解气,比起那些光讲“韬光养晦”不讲“亮剑”的人,精神境界就高多了。

它传达出,毛泽东思想武装下的正义之师的气势和战无不胜的信心,表明了敢于亮剑的决心,它明明白白地警告敌人,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韬光养晦感悟(论韬光养晦之利弊)(2)

让帝国主义再敢发动战争前,先掂量掂量,有所顾忌,不敢肆意妄为。这才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是,后来几乎经常听到的却是一些公知们尽是讲些所谓“韬光养晦”的哲学。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原文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在老百姓看来,所谓“韬光养晦”说穿了就是退避三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与“和平共处”是两码事。因为前者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后者是“先礼后兵”。而只讲合作不讲原则,则失去了气节,屡次被欺负,也只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失去了一些利益是小,失去了民族气节是大,长期下去,我们这个民族甚是堪忧。

韬光养晦感悟(论韬光养晦之利弊)(3)

所以一般来讲,韬光养晦与厚积薄发,是连在一起使用,意思就是经过充分的准备,给予对手猛然,致命的一击。当年越王勾践就曾经卧薪尝胆,最后灭了吴国的故事就是例子。

但是光讲“韬光养晦”就让人不解了,因为事务是不断变化的,面临的对手也不一样,一剂药方不能治所有的病,别人要阻止你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这是两个不能调和的矛盾。如果光靠纵横捭阖的演说家耍耍嘴皮子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战,二战就不会爆发了。

韬光养晦感悟(论韬光养晦之利弊)(4)

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放眼望世界,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有哪一个大国是靠“韬光养晦”崛起的?不要再自欺欺人了。老祖宗的东西再好,也要因地制宜,活学活用。

难道我们还没有尝到教训吗?当年满清重臣李鸿章也信奉“韬光养晦”花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被打得全军覆没。事实证明没有敢战言战的意志,只会落得个“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的下场。

韬光养晦感悟(论韬光养晦之利弊)(5)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可以说是实力不够,忍一忍了也就算了。但绝不是自己把头埋起来,只管拉车,不抬头看路。假设有一天再发生类似于“甲午海战”那样的战争,我们会不会输掉,也未可知!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路走得好不好全靠自己走。

所以说,“韬光养晦”只是弱小战胜强大对手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在于隐瞒自己实现意图的过程,其目的是要达到最终消灭对手,而不是做缩头鸟龟,为临场怯懦找借口。

韬光养晦感悟(论韬光养晦之利弊)(6)

所以绝不能歪曲这句话的原意,更不能拿它包办一切。而是要大力提倡毛泽东军事思想,让全民共同守护自己的家园,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这才是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正能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