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植群潮剧唱段精选(戏说潮剧蔡伯喈认像)

潮剧《蔡伯喈认像》唱词

蔡伯喈:(念)昔日弥陀寺中去点香,拾得丹青画一张。不知何人高挂起,教人暗地里,(唱)自思量。俺伯喈心儿里自思量,谁人手描?睹看他,形容里好感伤。

(白)看此老人家的面貌,越看越真,愈想愈现。(唱)好似俺伯喈爹娘模样,俺伯喈爹,蔡邕娘。(白)呀呀啐!倒是下官差了,做乜将此小画儿,认做俺家爹娘起来!幸喜夫人、院子,不在此间,若是在此,岂不被他一场取笑!

(唱)他既是我爹娘,假若是我那老爹娘,五娘妻颇贤良,在家中奉待姑嫜。再忍得颜容模样,他的颜容模样!么我的老爹娘!少不得似此这般凄凉形状。俺这里欲寄一封家书他就回去,怎奈朝中董卓弄权,吕布把守在虎牢三关。俺这里莫说是书信,就是天边鸿雁飞亦不能得着到,么我的老爹娘,你那里有谁来往,将家书带到洛阳。他既是我爹娘,假若是我的老爹娘,陈留郡曹逢这等饥荒,做乜没个媳妇来相访?么我的老爹娘,少不得似此这般凄凉形状。敢则是神图佛像,夭敢是神图弥陀佛像?

演员:李钦裕

李钦裕,曾用名李樾。汕头市潮阳区金玉镇苏洋乡人。

1940年卖身揭阳许沟潮音老怡梨春班,习生角,由黄巧仁先生启蒙学戏,就教于方暹泉先生,后师承杨其国先生。童伶时期,扮演了几十个不同剧目的小生角色,备受观众青睐。1948年童伶期满后,曾在汕头纸影班、元华纸影剧团、玉梨纸影班等任教戏,主要教授剧目有《一夜皇后》、《桃花寨》等。1949年回老怡梨春班,曾向潮剧名艺人谢大目学习传统剧目《失印》、《搜楼》。1954年调汕头市正顺潮剧团,1972年在汕头乐器厂,直至1992年退休。

1993年后被正式聘为汕头戏曲学校教师,教授《扫窗会》、《三击掌》、《回寒窑》等潮剧传统剧目及小生行当的表演艺术。

蔡植群潮剧唱段精选(戏说潮剧蔡伯喈认像)(1)

1988年在职期间,应邀为汕头戏曲学校学生传授传统古典剧目《蔡伯喈认像》,参加广东省艺术中专戏曲表演比赛,获指导教师奖。

蔡植群潮剧唱段精选(戏说潮剧蔡伯喈认像)(2)

▲为汕头戏校排练《蔡伯喈认像》与演员合影

蔡植群潮剧唱段精选(戏说潮剧蔡伯喈认像)(3)

《蔡伯喈认像》是杨其国先生中年时代才华横溢的作品,其中“重六”、“活五”的旋律明显可见黄玉斗的影子。这张唱片长年以来被视为潮剧小生唱腔之瑰宝,李钦裕气息饱满,吞吐自如,音色之美艳及可听性之高到现在仍少有同类录音能与之匹敌!

《蔡伯喈认像》弦乐效果惊人,质感柔滑如丝,旋律优雅而安逸,直接而明确,和风吹送,它所散发的醉人气息难以抵挡!音色活灵活现。

(摘自《潮剧唱片大观》的记载)

谈传统潮剧《蔡伯喈认像》的传承与发展

建国以来,潮剧多次发掘传统剧目,如丑戏汇演、旦戏汇演、须生汇演等等。至2003年,潮剧院又再次发掘传统剧目,出于对潮剧的爱心与关心,我也应邀到潮剧院排《扫窗》与《认像》。

《蔡伯喈认像》是潮剧一个较为古典、稀罕的剧目,是潮剧发掘传统剧目的最后一个戏。2004年1月,潮剧院院长郭楠上门邀请我去剧院排这个戏,说:“《认像》是好戏,潮剧只有你演过,剧院想请你帮助排演。”我对于潮剧始终是非常钟爱的。这是发掘潮剧传统剧目的最后一个戏,前人传给我,我传给后人,这是我的义务。因此我一口允纳,同时定下了林初发、刘小丽和吴奕敏作为剧中人物蔡伯喈、赵五娘和牛氏的扮演者。

从2004年3月开始教唱、排练至2008年6月12日彩排,由于剧团工作的特殊性,无法连续排,因此这个戏的排练断断续续历经了五年的时间。

可喜的是三位演员十分虚心,我十分满意,他们都是潮剧院一团的台柱,但对于每个动作一比再比,都不厌烦。

蔡植群潮剧唱段精选(戏说潮剧蔡伯喈认像)(4)

潮剧《蔡伯喈认像》的演出概貌

据记载,潮剧一向有尊正字戏为师的礼俗,《认像》也是源自于正字戏《琵琶记》,属正生行的传统折子戏。明嘉靖年间已有演出本《蔡伯喈》,至清末、民国,此剧仍常由正字戏、潮剧以折子戏形式演出。

据说,第一位有这个戏的是教戏的进源先生,第二位是乌辫先生,第三位是其国先生,第四位是我,初发已是第五代传人。

30年代乌辫先生的夫人洪柔英曾演过蔡伯喈,至日寇入侵,潮汕失陷,就不再演过,直到1954年才发掘出来。我是1954年7月由怡梨调入正顺潮剧团的,一进剧团就学了这个戏,由我演蔡伯喈,姚璇秋演赵五娘,陈泽玲演牛氏。我学这个戏下了很大功夫,由于我学戏是其国先生启蒙的,也是他打脚腿大的,他说:“你学这个戏要下点功夫,这个戏一出台是不简单的。”其国先生像教戏仔一样一字一句地教,我也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地学,从头到尾学了二个多月,一天二场,有时晚上没有演出也继续学。

这是一个古典剧目,包含的东西非常丰富。其音乐、鼓乐、唱腔、做功都有特点,一些是潮剧没有的。为传承传统艺术,剧团领导决心大,其国先生教的决心也大,我们学的决心更大。

第一晚在曲溪演出,由于观众不习惯大小生,故被观众喝倒采。第二晚在大同戏园参加共有22个剧团参与的粤东区戏曲会演,《蔡伯喈认像》被安排在第二夜第二个剧目,演出后三次谢幕,可见当时的演出是成功的。

然而,省一位林姓局长看后评价说:“你们演这个戏是宣传封建的美,宣传资产阶级(指蔡伯喈娶两个妻子)。牛氏的父亲是奸臣,女儿哪里有这么好的心肠,哪里鸡不食粟,猫不食鱼?希望这个戏你们少演或不演。” 就这样这个戏被搁置起来了。

1956年,剧团到广州演出,牛氏这个角色被改成婢女。省领导看后说:“这个戏为什么这么改?这是传统戏《琵琶记》中的一折,这么改违背历史。”当时剧团就提出汇演时省那位林姓局长对牛氏的评价以及对蔡伯喈娶两个妻子的指责。省宣传部长杜国庠说:“为什么不能娶两个妻子?现在还有呢,更别说是在那个朝代了。你们就按照原来的样子原原本本去演。”剧团回来之后,又按照原来的剧本演出。

1958年演出,由杜淑芳演赵五娘,柯佩文演牛氏。1962年,中国唱片公司到潮阳西园为这个戏录音,我唱蔡伯喈、杜淑芳唱赵五娘、林如娟唱牛氏。

1988年我应邀为汕头戏曲学校为学生传授传统剧目《蔡伯喈认像》,参加广东省艺术中专戏曲表演比赛,获指导教师奖和演员奖。

2008年6月12日,潮剧院在慧如剧场举行《蔡伯喈认像》的彩排演出,第二天还专门开了座谈会,座谈会上,潮剧艺术家们对这个戏还是肯定的,有些比较年轻的还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古老的传统潮剧,觉得十分新鲜与难得,我更为这个戏能得到传承而感到由衷地高兴,希望这个戏能一代一代传下去,使潮剧传统剧目永久保持青春。

蔡植群潮剧唱段精选(戏说潮剧蔡伯喈认像)(5)

排练潮剧《蔡伯喈认像》的心得

对这个戏的排练,我的把握是:形势不同了,要做到另一种排法。志伟同志提到中央关于发展传统剧目的四句重要的话: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我理解之后,在排练中使用了原来正字戏的一些优秀动作,因为我们当时有去看正字戏演出这个戏,当时他们专门演给我们六个人看,看后有感觉,至今印象十分深刻,这些动作都是十分古老与珍稀的,但当时正顺演出是没有的,因为在当时的排练过程中,我还是要听从导演指挥的。因此,我在排练中参照揉合了正字戏的部分动作。

例如:右手鸡(食)指转三圈,左手肘掌摇三个,配合三人同唱的三句曲:“此苦知多少,此恨难消,天降灾殃人难逃”。三人同唱同比,小丽比来最好。这个动作较稀罕,只有在正字戏的《认像》中才有。

在排练过程中要做到“古不陈旧,新不离本”才能符合观众的胃口,因此我又改动了一些舞台调度:当牛氏和伯喈谈到家中情况,二人各搬一只椅子来到台中,坐下。这椅子在台中的做法是原来的《柴房会》才有的。因前一段二人已经坐在公婆椅,所以这一段我就处理搬二只椅来在台中,这样才不会与前重复,不呆板,也较新鲜。

另外,蔡伯喈在责怪牛氏时,展开扇子摆正摆反转圆圈,左手云手,右手抱扇指牛氏,脚行横碎步;又如伯喈欲打牛氏的时候,对牛氏唱:“说什么、受烦恼,说什么、受苦劳,是你——”这时候做了四个整袖动作;再有就是伯喈要去辞官的时候,手抱乌纱,做左右动作,脚月畔型配合,即身略向左侧,抬右脚,然后身略向右侧,抬左脚。二个妻子问他欲往哪里,他唱道“直到午门去辞官诰”,将帽撑上头顶。这些动作都是原来正顺演出时没有的。

以我个人的理解,传承潮剧传统剧目,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应该是一种“扬弃”,这样,才能使传统剧目在传承的同时得到发展。因此在这次排练中,我大胆地对其进行了一些增删与调整。但由于我本人的水平限制,只能将自己的所知所会传授下去,在这里特将排练过程的点滴体会公诸于众,以期抛砖引玉。

资料搜集整理:湖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