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供给侧原则(供给侧该如何解读)
摘要:用新自由主义来解读“供给侧”,不仅可能影响到国家经济战略任务的正常开展,还可能对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国策带来影响。
九派新闻作者 张胜
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以来,社会上出现了各种解读。部分学者照搬西方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体系来解释中国的“供给侧”,认为“供给侧”等同于计划经济,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不能并存的观点喧嚣尘上。
对此,《求是》《人民日报》等党刊党报于近日接连发声,强调对新自由主义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
“供给侧”被新自由主义解读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重西方经济学、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倾向,导致不少学者对西方经济学的“迷信”和“崇拜”,从而促使新自由主义时常在国内抬头。
新自由主义发端于西方,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我国,在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时时会被照搬。近期,部分舆论声音照抄新自由主义,以此来解读“供给侧改革”。
什么是新自由主义?根据360百科解释,新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哲学,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5月24日,联合早报报道《有人把新自由主义重新包装成“供给侧改革”》提到,不同意识形态倾向的人做不同的解读,一些人把西方所谓的供给学派拿过来作为理论基础;另一些人则干脆把新自由主义重新包装;强调政府作用的则想调和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观察者网《里根“供给侧改革”的真相与美国百年经济危机史》也提到,很多信奉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就把19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信奉的供给经济学和他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跟“供给侧改革”划了等号,说中国搞供给侧改革就要学习里根。
在新浪微博上也可以看到网友对新自由主义的议论。
新自由主义并不适应中国国情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人民日报曾刊文《正确认识和科学引领社会思潮》称,新自由主义已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分化的工具。
九派新闻梳理了部分媒体报道,从中可以看出新自由主义泛滥所带来的恶果。
2012年6月,红旗文稿文章《新自由主义泛滥的恶果》对新自由主义泛滥的恶果进行了总结,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但经济增长减速,结构性矛盾尖锐;资本利润率有所回升,劳工力量被打压;经济金融化加强,各种金融风险加剧;贫富差距拉大,贫困问题严重;部分前社会主义国家陷入灾难性境地;拉丁美洲为新自由主义改革付出沉重代价;全球范围的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
从另一方面看,即使新自由主义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对于中国来说,它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该文认为,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流派,其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彻底私有化、全面市场化、绝对自由化均不适合中国国情。
党媒发声为“供给侧”正名
用新自由主义来解读“供给侧”,不仅可能影响到国家经济战略任务的正常开展,还可能对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国策带来影响。
近日,人民日报等党媒接连发声,为“供给侧改革”正名,表明国家对新自由主义抬头的重视和关注。
5月26日,人民日报7版头条发表了《坚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该文表示,长期以来,经济学界一直存在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实行私有化。按照这一错误逻辑,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鼓吹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目的是想把国有企业改革引导到私有化道路上去,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5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2版头条发表了《供给侧改革不是重启“计划经济”》。它认为,供给侧改革与“计划经济”的主体完全不同,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应该认识到,供给侧改革既不会走计划经济的“老路”,也不会走放任不管的“歪路”,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近日,《求是》杂志第10期刊文《决不能用新自由主义解构改革》,作者署名为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红旗文稿》杂志第10期刊文《警惕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兜售西方理论》,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周文。
《决不能用新自由主义解构改革》表示,能否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是对经济理论或政策主张科学性的试金石。市场机制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需要政府干预。当代中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改革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我们只有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犯颠覆性错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对于人民日报等党媒的发声,明晰事理的网友表示非常赞同。
(九派新闻版权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阅读更多有思想有价值有温度的精彩内容,请下载九派新闻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