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保护规划(高质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5月13日,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列主题研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与会专家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相关内容展开研讨,为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献计献策。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诸位专家,以及来自相关政府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等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探讨了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相关的文化内涵、规划设计、建设情况、产业发展、管理机制、投融资管理等重要问题。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兼大运河组协调人、研究员周泓洋介绍,此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好沿线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激活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服务于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实践。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文博考古分院院长贺云翱,阐述了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的多方面意义,并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思路和沿线地区开发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上海大学教授包国强,着重探讨了国家文化公园在建设中如何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研究馆员赵云,从核心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核心文化遗产的管控保护区与主题展示区规划,以及文化遗产利用的统筹运营三个方面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出了解决思路;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教授阐述了大运河的重要价值和如何推动大运河文化的创新传播;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副院长薛可教授,多方面论述了实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创新传播、提升大运河文化感染力的方法;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综合分析了京杭大运河的全线通水的社会、文化、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指出当前我国的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着碎片化的状况,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而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扭转这一缺陷的机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家明指出,要避免不同地区的国家文化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同质化模仿、机械化复制其他地区建设经验的弊病,国家文化公园要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三位一体的综合体;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宇教授指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核心是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要通过大数据、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赋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传播,并展望了新数字技术提供的新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研究室主任戴学锋研究员指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传统文化活化利用要关注如何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结合在一起,不能只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的历史再现,而是要将其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受众接触到这些传统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文旅研究基地主任吴承忠指出,当前中国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要探索不同类型区域的国家文化公园科学发展路径,建立国家级文化公园的国家标准和科学的评审制度等。
据悉,配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进程,后续主办方将继续举办相关研讨会。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