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初圆珠笔尖不愿意生产(谈谈圆珠笔尖的变迁)
中国公知圈里曾经流传过一个传说:中国虽强,但是连圆珠笔芯也造不出来,只有瑞士和日本能造,可见中国工业是多么的落后。
中国小粉红圈里也流传着一个传说:由于公知们一直宣扬中国造不出圆珠笔芯,后来被总理看到了,给钢铁行业开了一个会,要求大家攻克圆珠笔芯的关键技术,于是太钢一咬牙,炼了一炉圆珠笔芯用的钢,用强大的产量直接把瑞士和日本公司挤跨了。
这些陈年老梗总会有一些脑筋不那么灵活的人,依据自己的立场,没事讲出来秀一下优越。然而在2022年的今天,竟然还有人来拿这个梗说事,而且还偷偷地把主角从瑞士换成了瑞典。因此,笔者觉得自己该写一篇文章,以正视听。
首先,圆珠笔芯是一个很小的市场,这个正常人都能理解。中国每年的圆珠笔尖只需要一千多吨的钢材。而且圆珠笔是一个利润很低的东西。所以中国没什么人造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们还是造根溯源,以正视听。
先来看看圆珠笔这个东西。商品化的圆珠笔最早诞生于1943年的匈牙利,由记者拉迪斯洛·比洛和他的兄弟,化学家奥尔格生产,并且申请了专利。
1945年,美国人米尔顿·雷诺推出了新型圆珠笔,很好用,但是比较贵,售价在10美元左右。同年,法国人马塞尔·比希研制了新的制造流程,成功推出了廉价的圆珠笔,很快圆珠笔价格就降到了10美分以下。
1948年,上海丰华圆珠笔厂生产了中国第一支圆珠笔。
由此可见,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很早就生产出了圆珠笔,而且圆珠笔可以说从1945年以后,就没有成为过利润率很高的产品。有限的市场和利润无疑让商家们对此缺乏兴趣。所以最终只有几家企业制造其中的圆珠笔芯,是可以理解的。
再来看看中国相关产业的情况,稍微懂点机械加工的人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化钨加工国和出口国,不仅可以生产圆珠笔用碳化钨,就是乡镇企业,也能生产包括不锈钢钢珠、碳化钨球珠和陶瓷球珠在内的几乎所有规格的圆珠笔球珠。因此,完全不存在中国造不出圆珠笔尖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会有中国造不出圆珠笔尖这个舆论的出现呢?这恐怕要从2011年3月,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课题申请指南开始说起。
那么我们先来说说科技部课题申请指南是个怎么回事。每年国家都会准备一批科技发展的经费给到各个口,例如说科技部、发改委、装备发展部等等。这些单位,就会邀请一些业内有名望的专家一起提(yan)交(jiu)指(fen)南(qian),然后将这些指南发布出来,各种想从国家要经费的单位就会按照这些指南写论证报告来申报。通常各位大佬所在单位都会分到一部分经费。开玩笑呢,不然不是白写指南了。
这些指南一定很神圣,很高科技呢?并不一定,这些指南更大程度上代表了各门各派的利益。甚至很多写指南的专家,根本对专业知识一窍不通,但是很会当官。笔者当年还见到过一个神奇的指南:利用因果论武器打击敌军的关键技术研究。
所以这些指南代表科学研究方向肯定是有一些,但是代表各门派利益的可能性更大。无须神化这些指南。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指南里要求研发的东西是啥,三个技术:
一个墨水关键技术、一个笔头材料及装备、一个笔头和墨水匹配技术和新型笔头研发。看到这里,是不是大家还得惊呼?神马?中国连墨水都造不出来?
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具体内容。
第一个课题,很明确,实现圆珠笔用墨水的国产化。
第二个课题,实现笔头制造材料(就是被广泛宣传的圆珠笔尖了)和制造设备的国产化。
第三个课题,你能说它不是用来凑数的么。。。。。。
再看看研究时限和经费
嗯,时限很明确,三年,六千万。所以13年中验,15年总验。2011年到2015年,这就是所谓攻关了五年的由来。事实上,这种项目承研单位事很多,很可能这种项目就是几个年轻人临到验收了弄出来交账的。毕竟这种项目课题,验收了之后真正能用的,其实没有几个,典型的如著名的汉芯事件。
所以这就是事情的来龙去脉了。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完全没人炒作中国生产不出墨水。虽然这其实是一个课题里出来的东西。
大家看了是不是很愤怒?想知道这六千万都被谁分了吧。答案是:20多家单位。包括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大学、青岛昌隆文具有限公司、温州天骄笔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纳诺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温州大学的中国轻工业制笔材料重点实验室在其网站上表示:
看吧,30余项课题到账了一千多万,平均每个课题30多万,这个国家级的课题应该比较大,也就是个百八十万吧。
所以这个课题,本质上就是制笔行业协会为了协会自身的利益,带领二十余家会员集体向国家要点经费过日子的事情而已。分到太钢能有多少钱?
最后再说太钢的产能,据说目前太钢一共只有一炉制造圆珠笔尖,一炉60吨,而中国每年消耗1000多吨,烧一炉的时间,个把小时,咱就算一天烧一炉,200个工作日吧,1200吨。妥妥的产能过剩。
那么,这个宣传中国造不出圆珠笔尖的舆论从哪来的呢?这就要问会煽情的记者们了。2015年11月22日,央视财经频道的《圆珠笔挑战高端制造》把这个事煽情了一遍,然后山西卫视和北京青年报等媒体也相继报道了太钢集团研发圆珠笔尖的消息。
报道原文如下:
里面很明确地写了,牵头单位是贝发集团、晨光集团和上海纳诺微科技。太钢只不过是从他们那里分包了一小点课题而已。估计在太钢的科研生产任务里,零头都算不上。
至于为神马记者偏爱圆珠笔尖这个事?我个人觉得,原因可能是就这个东西,他们听得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