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菇中毒一家4口(致死率95浙江一家四口误吃)

8月31日,浙江杭州的一家医院急诊室里,接诊了因食物中毒的的一家四口,经过了解,这一家四口是因为误食了“毒蘑菇”而中毒的,经过回忆:他们吃掉的蘑菇是从自己家的菜园里采摘来的,因为这些蘑菇看起来和平时吃的蘑菇差不多,所以,他们也就没有多想,直接洗干净后烹饪吃掉了。

万万没想到,当天晚上,一家4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于是他们赶忙携带剩下的蘑菇样品,前往医院就诊。

随后,经过医生的辨认,被这一家四口吃掉的蘑菇,竟然是在我国最常见的毒蘑菇——铅绿褶菇,在我国的“毒蘑菇中毒”事件中,属它造成的事件最多。

野生菇中毒一家4口(致死率95浙江一家四口误吃)(1)

那么,到底什么是“铅绿褶菇”呢?它的毒性究竟有多强呢?

关注奇点使者,掌握最新科学资讯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铅绿褶菇”,在我国,已知的毒蘑菇约有400多种,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毒蘑菇并不像我们认知中的那样,颜色鲜艳,看起来就释放出“生人勿进”的气势,实际上大多数的毒蘑菇,气势都长得人畜无害,很难让人将它和可食用的蘑菇区分开来。

从分布来看,毒蘑菇遍布我国各地,当然,属华南、云南、东北等地的毒蘑菇最多,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的气候环境,更适合毒蘑菇的生长。

拿这一次被一家四口误食的“铅绿褶菇”来说,它整体呈白色,菌盖比较大,如果仔细辨认的话,会发现伞盖上有着点点的褐色凸起,因为色彩不过鲜艳,所以,人们也都误认为它是可以吃的蘑菇,却不知道它的毒性惊人。

野生菇中毒一家4口(致死率95浙江一家四口误吃)(2)

那么,“铅绿褶菇”的毒性到底有多强呢?

使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铅绿褶菇”竟然是剧毒蘑菇的代表之一,它含有多种可以作用于人体肝脏、神经系统、胃肠、血液系统的毒素,若是食用量比较多,还易造成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死亡。

每年的夏秋季节,南方一带的降水充沛,这也是“铅绿褶菇”疯长的季节,之所以它是我国导致最多人中毒的蘑菇,是因为它在路边随处可见,比方说草地、花坛等,都可以看到它们成群生长的身影。

野生菇中毒一家4口(致死率95浙江一家四口误吃)(3)

拿我国广东省来说,在过去的20年里,至少有211人因为误食“铅绿褶菇”中毒,例如在2020年6月,家住广州的钟先生,就在家附近的大树下,采摘了一些看起来很美味的野生白蘑菇,回到家后烹饪了食用,结果才过了2个多小时,毒性就迅速发作,去往医院检查后,医生最终确认他是因为误食了“铅绿褶菇”,才导致的“急性毒蕈中毒”。

所以,使者在这里也提醒大家,不要在野外看到“普普通通”的蘑菇,就将它们摘下来食用,要知道,很多民间流传的“毒蘑菇鉴定方法”,其实并不可靠。不盲目采摘,不购买自己不认识的蘑菇,才是避免中毒的最佳方法。然而,即使你避过了“铅绿褶菇”,还有以下几种常见毒蘑菇可能会索要人的性命,我们接着往下看

野生菇中毒一家4口(致死率95浙江一家四口误吃)(4)

那么,除了“铅绿褶菇”之外,我国还有哪些毒蘑菇比较常见呢?

其实还有一种毒蘑菇也很常见,而且已有多人因误食了它而死亡,它就叫“白毒伞”。

“致命白毒伞”在我国多地都有分布,误食后的致死率高达95%以上。和“铅绿褶菇”一样,白毒伞的外表也是平平无奇,通体白色看起来也和印象中的“毒蘑菇”完全不搭边,然而,它们却是蘑菇中的“隐藏毒王”。

在今年8月,河南郑州的一家三口,就因为误食了白毒伞后集体中毒,被紧急送往了医院抢救,不幸的是,家里4岁的小女孩因为中毒太深,最终抢救无效离世了。

此外,根据数据显示,在我国,白毒伞已经累计造成了60多人中毒身亡,而且因为它们对于大脑的神经系统损害非常严重,一些中毒者经过抢救后,即使没有死亡,也容易留下后遗症,并且后续的治疗费用也是很惊人的。

野生菇中毒一家4口(致死率95浙江一家四口误吃)(5)

例如我国深圳,就曾有一家四口因为误食了白毒伞,其中3人都出现了很严重的肾损伤,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后续的治疗费用却高达上百万,最终不得已卖掉了房子用来续命,由此可见,大家不要因为贪便宜或者为了尝野味,而盲目在野外采摘蘑菇和野菜,毕竟它们随时可以让你倾家荡产,严重的还会丢掉性命。

除了“铅绿褶菇”和白毒伞,我国比较常见的毒蘑菇还有长得和白毒伞差不多的蘑菇,名为“灰花纹鹅膏”,它和白毒伞最大的差别是它的通体是灰色,它的致死率高达90%,除此之外,还有通体黄色的“黄盖鹅膏”,以及菌盖是粉红色的“粉褶菌”等,它们都属于“吃一口就要人命”的蘑菇。

所以朋友们,还是那句话,大家不要随便相信网络上关于毒蘑菇的鉴别方法,也不要随便采摘、购买和食用自己不认识的蘑菇,这才是保命的关键,朋友们,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我是奇点使者,关注我,下期更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