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

淮安清江浦陈家花园一处房屋内,一位妇人正在讲述《岳飞传》里的故事 ,她的儿子,五岁的大鸾围绕在母亲的膝下,忽闪着一双童真的眼睛,全神贯注,听得入了迷。

透过雕花的窗杦,窗外一些不知名的鸟儿站在树梢上,叽叽喳喳的和鸣声飘进来。

除此之外十分安静,没有外人打扰。

几缕阳光照进窗内,映照着大鸾稚嫩的脸颊。

窗外的海棠安静地生长着,抽出椭圆形的嫩叶,美得如一幅图画。

从大鸾三四岁时,母亲陈氏就教他认字、写字;五岁时,吟诵古诗词给他听,引导他热爱古典书籍。良好的启蒙教育使他增长了见识,激发了他强烈的求知欲。

幼年的大鸾聪明活泼,并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母亲专门请人给他做了一只盛字块的小柳斗,把古诗一个字一个字写在方块厚纸片上,然后打乱,让他拼读一首完整的诗词。

陈氏懂得慈母的重要性,她也想效法古时的那些用心良苦培养出人才的著名母亲那样,用中华文化浇灌孩子的童心,培育孩子的认知,熏陶孩子的思想,一心一意想让儿子将来有出息。

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1)

周恩来嗣母陈氏

陈氏,1878年出生在宝应县,其父陈沅是个老秀才,兼通医理,亦绍兴人氏,先住清江浦,后调任宝应。陈氏生于宝应,上有两姐,人称陈三姑。母亲是山东袁状元家的四小姐。她能赋诗填词,书法和绘画也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天上飞的是什么鸟,陈三姑就能在纸上画什么鸟。

她很少出门,终日守在家中大鸾相依为命,把全部的感情、心血和学识都倾注在对大鸾的抚养和教育上。

母亲孜孜不倦给他讲述各种历史故事,像“岳飞朱仙镇大捷”、“关天培虎门殉国”、“梁红玉击鼓抗金”大鸾“辄绕膝不去,终日听之不倦”母亲绘声绘声地把知识道理编成故事,听者是一种享受,说者也是一种满足。人生的道理就这样传递给孩子。

大鸾不满一岁时,他最小的叔父周贻淦病危,膝下无子女。为安慰弥留之际的叔父,他的亲生父母将他过继给叔父。所以大鸾是陈氏的养子,原本大鸾应该称呼她为婶母。

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2)

从大鸾的出生说起。

1898年3月5日,初春的早晨,江苏淮安府山阳县城内驸马巷的东宅院的一间屋子里忙碌异常,一阵嘹亮的哭声..........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个孩子乳名大鸾、字翔宇、谱名恩来。他就是日后成为我们伟大的人民总理的周恩来同志。

恩者,爱也;来者,未来也。

鸾是一种与凤凰齐名的神鸟。

《山海经》云:“女床山上……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大鸾降生时,正值国家内忧外患,家境也日渐没落。家人极其用心地在这个孩子身上倾注了美好夙愿。期翼孩子成大器,像只大鹏神鸟一样,飞翔在天地之间。

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从祖父一代迁居淮安。从周恩来记事的时候起,这个官僚世家已经开始衰落下来。祖父周起魁从幕僚做起至县令,一身清廉,50多岁去世,没有财产,没有田产,留下淮安驸马巷一处房屋。

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3)

父亲周劭纲,长年在外省做公务员,挣的钱很少。

母亲万冬儿生于1877年,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父亲万青选原籍江西南昌,与周恩来的祖辈一样,也是师爷出身,后来在淮安府的清河县做了30年知县。

周家与万家之间的也算世交,之前有过两次联姻,万冬儿嫁进周家日子虽然比娘家清苦许多,但是她与丈夫恩爱相守,从未埋怨。

万冬儿读过五六年家塾,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生性开朗、精明果断,周家的许多大小事情,都离不开她。周家是有名望之家,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迎来送行,求人办事,万冬儿都办得井井有条,体体面面。周恩来的爽朗、坦率、精明、上进、自信等性格很可能得益于生母的影响。

周恩来是祖父周殿魁的长孙,父亲周贻能的长子。长子、长孙出世,周家充满了喜气。在母亲心中,更是充满了慈爱。

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4)

母亲对大鸾视之若珍宝,当她听到大鸾咯咯的笑声,看着孩子可爱的脸,她就再多的忧愁也能消散。心中充满了安慰和希望,她一心要把孩子抚养好,使他将来能早日撑起周家的门面,不久以后周家发生了变故。

周恩来最小的叔父周贻淦一病不起,周贻淦是个二十出头的读书人,没娶妻子之前就得了咯血病,也就是中医诊断的“肺痨”。为了使贻淦身体能好起来,也使他的妻子陈氏有所寄托,周恩来的祖父母商议把不满周岁的长孙过继给小儿子“冲喜”。

这件事在母亲万冬儿和父亲周劭纲的内心是为难的不舍的,大鸾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没有学会叫爸爸妈妈,叫母亲怎么忍心,要知道,过继的儿子就等于给了别人,管别人叫母亲,如果不是非常的通情达理真的是做不到的,哪个母亲能接受孩子喊另一个人母亲。可是家里人在难处总是需要拉上一把,能不管不问吗?

万冬儿是能顾全大局的,她听从了公婆的话,把儿子过继给三弟。

两个月后,小叔父还是撒手而去。周恩来由嗣母陈氏抚养。

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5)

周恩来过继给陈氏后,改称生母为“干妈”。称养母陈氏为“娘”。生母万冬儿,怜悯陈氏,年轻守寡,孤苦伶仃。陈氏感念万冬儿对自己的恩惠,敬佩万冬儿持家勤俭。体谅万冬儿操持破落大家庭的艰辛。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挚,办事细心,仁慈礼让。万冬儿善良大度,勤劳能干,性格直爽,两位周家的媳妇和睦相处,给大鸾两份的母爱。

万冬儿后来又先后生二子,给周家添了三个孙子。

1904年,周恩来六岁时,同他父母、嗣母陈氏及两个弟弟恩溥、恩寿一家六口搬到清江浦镇陈家花园,和外祖父家比邻,开始在外祖父家的家塾念书。

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6)

周恩来的弟弟周恩溥、周恩寿

在后来的四五年的时间里,在嗣母亲陈氏的关怀和指导下,周恩来读了很多中国历史故事的书籍。在我国历史上,曾涌现过无数抗击外族统治者入侵、保持民族气节的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也涌现过许多领导人民反抗压迫剥削的革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强烈地打动了少年周恩来的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万冬儿操劳过度,身体不支,染上肺疾 ,周恩来父亲不在家中,陈氏对她多有照顾,万冬儿感知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叮嘱陈氏照顾孩子们 ,陈氏点头应承。哪知不久陈氏也感染肺疾,身体也比较虚弱, 两位年轻的母亲,周家的媳妇同病相怜,就这样相互扶持 。

时为1907年的春天。万冬儿在清河县清江浦镇病逝,终年31岁,留下三个儿子和常年奔波辛劳的丈夫。

她来到周家10年,兢兢业业,短暂的一生,操劳的一生,为家族奉献,为家庭付出,就这样年华早逝,留给丈夫孩子无尽的伤痛。

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7)

陈氏不仅生活上陷入绝境,精神上受到沉痛打击,她对周恩来说:“我也活不长了。”不得已,陈氏提出回宝应娘家,一是让懂医术的侄儿陈式周看病,二是安排后事。随后,陈氏和周恩来登上木帆船来到了宝应水巷口3号陈家。

陈氏病势不见回转,反而日渐沉重,遂携幼子返回清江浦陈家花园,不久即病逝于清江浦,时间为1908年7月28日,年仅30岁。

这个苦命的女子,当初嫁进周家时丈夫就已经生病,她明知日后生活的孤苦,还是一心一意守着,尽着本分。耗尽年华,留不住,泪千行。

两位母亲,曾经给了童年恩来纯厚的爱的两位母亲都离他而去了!他还是个孩子,怎么承受,想想都如此心酸!

童年周恩来遭受了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周恩来从不到一岁到陈氏去世这八九年一直跟着这位嗣母生活,他对陈氏的感情很深。

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8)

周恩来父亲周劭纲

苦难在周恩来小小年纪就降临在他的身上,也深深地影响着他后来的人生走向。

周恩来艰难地带着两个弟弟回到淮安老家居住。父亲和伯父在外地谋生,小叔父早逝,三叔父贻奎又是个身体偏瘫的残疾人。在周家同辈人中,年龄最大的当属周恩来了,他也才不过10岁!

这个家已是债台高筑,周恩来不得不典当借债度日。这一时期,是他最困苦的少年时期。但是两位母亲以往的言传身教,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当家的生活,给了他许多锻炼。

童年的周恩来经历了家庭的太多变故与磨难,这些苦难经历磨炼了他,把他打磨成柔软的利剑,让他具备了精明果敢、富于条理的能力。

几十年后他曾回忆说:

封建家庭素来好面子,摆空场面,宁可债台高筑,不肯丢掉面子。因此,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父亲常外出,我10岁、11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柴米油盐,外出应酬,在这方面,给了我一些锻炼。

1910年春天,伯父托回乡探亲的堂伯父周贻谦,把周恩来带出了淮安,到东北去生活、求学。这一走,他一步一回头。没想到,此后一生中他再也没回淮安。他始终把对母亲的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1918年1月2日,周恩来旅日期间写下了情深意切的《念娘日记》(给嗣母):

“我把带来的母亲亲笔写的诗本打开来念了好几遍,焚好了香,静坐一会儿,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那眼泪忍不住的要流下来。想起来时光容易,墨迹还有,母亲已去世十年了,不知还想着有我这个儿子没有。”

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9)

周恩来曾说:“一个人的幼年所受的影响,往往在他的思想上、生活作风上长期存在。”

生母万氏的精明强干、贤惠热心,嗣母陈氏的知识丰富、慈爱宽厚。她们都以纯厚的母爱对周恩来倾注了全部心血,并以不同的方式和性格影响着他。

1946年9月,他在接受美国记者李勃曼采访时,又一次深情地回忆两位母亲:

我的母亲长得很漂亮,为人善良。她从小开朗活泼,虽身为贵族小姐,却不像大家闺秀,不肯缠足。外公经常带着她到处走,参加各种活动、礼仪等,所以她以后很会处事,很会应酬。

她生了三个小孩──我和两个弟弟……我出生后,因叔父周贻淦已去世,照传统习惯,把我过继给叔父,由守寡的叔母抚养。叔母即嗣母陈氏,是受过教育的女子,在我3、4岁时就亲自教我读书。嗣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承继过来的。

尽管两位母亲陪伴他到10岁,那么短暂的爱,绵延了那么长久,在他的记忆情感里是那样的重要。当年,母亲们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周恩来身上;周恩来日后又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民。

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周总理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10)

文本由作者主观思想 历史客观事实梳理撰写。关注@文乎关注离我们最近的历史;直书真实的历史故事;走近谱写历史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