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张代表作(百年泥人张)

泥人张代表作(百年泥人张)(1)

具有180余年历史的“泥人张”彩塑是深得中国百姓厚爱的民间艺术品,它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成就被世人铭记,徐悲鸿先生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对其做出过如此评价:“虽杨惠之,不足多也”。

8月10日,光明网与咪咕文化联合主办“致•非遗敬•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系列直播来到“泥人张”第四代传承人张锠的家中,与数十万网友共同聆听了其在艺术创作上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深刻解读。

泥人张代表作(百年泥人张)(2)

作为“泥人张”第四代传承人,张锠继承了“泥人张”彩塑艺术传统,又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众多艺术之长,形成了造型夸张简洁,形色和谐统一的现代装饰风格,对“泥人张”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张锠介绍,传统的“泥人张”技艺承载了书卷之气,亦有人物肖像绘画的技艺借鉴,塑造人物多取自民间生活,手法写形传神,兼具塑容绘质。张锠认为,艺术的传承是一个活态的传承,每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审美追求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泥人张”艺术也应该吸纳更多的艺术元素,与当今时代进行完美融合。

泥人张代表作(百年泥人张)(3)

张锠的雕塑作品极具多元和创新,整合与重塑了泥塑的审美经验、创作理念与表现形式,使彩塑艺术在融合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民间艺术与学院艺术等方面形成了贯通。传统彩塑、装饰彩塑、陶瓷彩塑、浮雕、现代雕塑……形式多样的作品,使人们从多个维度,深刻感受到“泥人张”这一古老技艺的民族化精神和中国气派。

泥人张代表作(百年泥人张)(4)

张锠的艺术探索起步于“泥人张”这一泥塑艺术,但他并没有停留在泥塑艺术这一层面,而是利用学院这一探索与研究的平台,构建出自己从泥塑艺术到雕塑艺术当代性探索的一个更大格局,为传统“泥人张”艺术强筋壮骨。

在题材、材料、功能方面,张锠做了大量的尝试。从流韵诗意的案头小彩塑、幽淡抒情的黛玉到童真惟妙的生肖,亦或是浪漫神异的聊斋、别出心裁的陶瓷彩塑,作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令人惊叹。

泥人张代表作(百年泥人张)(5)

家学、名师、才情、勤奋,这一系列因素构成了张锠在雕塑艺术上的格局与气象。在承袭父辈优秀技艺精华之余,他深刻感悟民族集体记忆与个人体验关系,并将之运用到作品创作中,同时吸收和提炼西方艺术风格特点,以传统为本,执中鉴西、吐故纳新,将东西方艺术融会贯通。

对于民族艺术,张锠呼吁人们不仅要更多地关注民族艺术与文化,更需要了解和认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积极的传承和延续。

泥人张代表作(百年泥人张)(6)

如今,张锠的许多学生已经是各大高校的学科带头人,传承并发扬着“泥人张”的技艺与精神,而张锠本人更是坚持在艺术道路上孜孜探索,不断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艺术作品。如今的“泥人张”艺术,正如郭沫若先生在1963年所言:“用泥造人首女娲,明山泥人锦上花。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

编辑/吴鹏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