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的装备和交通工具(二战前中德以货易货)

这是一笔让侵华日军伤亡惨重的交易,靠着德国送来的40万套武器装备,中国军队将30万日军歼灭殆尽而为了这批装备,中国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二战德国的装备和交通工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二战德国的装备和交通工具(二战前中德以货易货)

二战德国的装备和交通工具

这是一笔让侵华日军伤亡惨重的交易,靠着德国送来的40万套武器装备,中国军队将30万日军歼灭殆尽。而为了这批装备,中国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国民党德械师

作为日本的盟国,德国为何在抗日战争前给我国送来如此多的武器装备?为了这批装备,中国又付出了什么?对于中德之间的交易,日本又是作何反应?今天冷哥就带大家一起回顾二战时中德之间的军贸交易。

孤立无援的中国,野心勃勃的德国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2个月后,德国以战败国的身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可没想到,这份和约竟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德国作为一个面积不到36万平方公里的小国,不仅人口稀少,而且自然资源也非常匮乏,除了煤炭以及食盐能够自给自足外,其他的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全都依赖于进口,所以自从19世纪开始,德国就在全世界疯狂开辟殖民地。可是,随着《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德国彻底迎来了生存危机

图片来源网络

德国的领土被大规模削减,人口损失超过10%,在海外的所有殖民地更是被美国、法国以及英国割据,更难以接受的是,德国原本就无比匮乏的自然资源,也损失了近五分之一。除了这些损失之外,德国还背负了高达1320亿马克的战争债,以德国当时的经济实力,这笔债务至少需要92年才能彻底还清。

可是,沉重的债务并没有让德国一蹶不振,他们反而快速调整状态,并且很快萌生了发起二次侵略的野心,而引导这一切的,则是德国近代史上最“疯狂”的人物——希特勒

希特勒

尽管有了发动侵略的想法,可德国的实际情况却让希特勒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工业强国,德国虽然在创新以及制造方面具有优势,可在原料以及能源方面却捉襟见肘。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匮乏的自然资源,让德国不得不寻找一个合适的“伙伴”。

而彼时的中国,虽然名义上是一战的战胜国,可最后却落得个“战败国”的待遇,甚至不少国家开始对中国蠢蠢欲动。1931年,日本在我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原本以为“国联”会快速从中调停,可没想到,世界各国却很快跟日本成了一丘之貉。

九一八事变

在美国看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完全符合美国的利益,这样不仅能快速削弱欧洲国家对亚洲地区的控制,让美国有利可图;而且还能大发一笔战争财;让美国快速崛起。为此,美国不仅对中国方面的援助请求视若无睹,而且还持续为日本提供石油、钢铁等战略物资。而英国和法国出于对日本的忌惮,不仅都向日本输送了大量的军事装备,而且还对中国实施了“武器禁运”措施。

日军侵华的号角已经响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而就在我国无力破局之际,作为日本盟友的德国,却给我国递来橄榄枝,德国此举究竟是心怀鬼胎还是另有所图?

各取所需的交易,无能为力的妥协

这是让希特勒迟迟不敢发动二战的真实原因,没有足够的原料和能源,德国的“复仇计划”将彻底沦为泡影。而就在希特勒一筹莫展之际,蒋介石的一封信,顿时让德国一片哗然。

希特勒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利用欧洲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德国快速崛起,而在此过程中,为了快速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更为了顺利实施“复仇计划”,德国在军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以及财力。从1933年到1937年这短短4年时间里,德国在军费上的支出就从开始的15亿马克增加到了110亿马克

可是,在军事力量快速发展的同时,德国很快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国内的原料供应逐渐枯竭,而一战协约国又对德国进行了资源封锁。德国要想打赢这场侵略之战,那就必须找到一个长期的原料供应源。而就在德国穷途末路之时,蒋介石给德国送去了一个“惊喜”

随着日军侵华行为愈发猖獗,中国的在武器装备不足方面的问题愈发明显,可我国当时的军事工业却比较落后,无论是生产力还是产出武器的攻击力,都远远无法跟日本抗衡。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得向世界各国求援,可是在“弱国无外交”的历史真理之下,美国、英国以及法国都纷纷拒绝了蒋介石的请求。

走投无路之下,蒋介石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德国身上,当蒋介石的亲笔信被送到希特勒面前后,希特勒却给出了一个出乎预料的答复:“德国同意向中国出售武器装备,但是中国需要拿三样东西来换。”而希特勒点名要的三种东西,就是钨、锑、锡三种矿产资源。

蒋介石

钨是当时德国最稀缺的一种资源,因为德国的军械专家发现,含钨枪支的子弹发射速度更快,而且用钨制造的装甲板以及装甲弹都有非常强的防御攻击能力。比如后来在二战中,德军重创苏联重型坦克的装甲弹,就是使用钨制造的。

而锑作为一种重要添加剂,在平时的利用率并不高,可是在战争时期,锑却是一种非常紧俏的资源,因为锑不仅有非常高的耐火性,而且还能跟其它金属结合,从而大大增加金属的强度,是德国制造齿轮的绝佳材料。

最后一种锡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耐腐蚀性非常强,它可以大大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所以锡材料也算是保证部队后勤补给的重要战略物资,除此之外,锡还可以跟很多元素形成合金,当时德国急需这种材料制造装甲车以及坦克车的轴承。

锡材料

对于德国紧缺的钨、锑、锡三种矿产资源,我国的储存量却都极其丰富,而对于我国急需的武器装备,德国却产能过剩。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和德国决定各取所需。可是,这笔你情我愿的交易,却为何在1941年突然中止了?

没有永远的合作,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是一笔让希特勒为之疯狂的交易,更是一笔让德军在欧洲战场战无不胜的交易。不到6年时间,超过5万吨的矿产资源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德国,而中国也凭借着德国送来的40万套武器装备,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占领中国”的计划。可如此互惠互利的一笔交易,却为何在不久后被德国突然叫停了?

中德军贸订单(部分)

1934年8月,蒋介石和希特勒正式签订了《中德易货协定》,德国负责向中国提供武器,而中国负责向德国提供钨、锑、锡三种矿产资源。短短1年多的时间,德国就将价值5000万英镑的武器装备送到了中国,其中除了步枪、子弹、防毒面具以及钢盔之外,还有战斗机、坦克以及军舰等机械化装备。

1936年到1937年之间,中国和德国再次进行了5000万英镑的交易。也正是凭借着这些装备,国民党快速筹建了德械师,而这支德械师部队,在之后的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以及武汉会战中都给日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我国对武器的需求量猛增,可此时的德国却突然狮子大开口,提出的交易条件越来越多。刚开始,德国提出的交易条件是中国每年向德国提供6000吨左右的矿产资源,可后来突然增加到了8000吨,除此之外,德国还向中国要了另外一个东西,那就是粮食

图片来源网络

德国绝大部分土地都常年受到潮湿的西风影响,这就导致他们很难发展农业,一直以来,德国80%以上的农产品都依赖进口,可一旦爆发战事,那就必须有大量的粮食储备,而此时德国的经济实力根本不允许他们从国外采购大量的粮食。不过德国很快就把目光对准了中国,尽管明知德国的要求不合理,可为了获得足够的军火,我国也只能答应德国的条件。

可没想到,不久之后,德国的条件再次改变,德国表示:中国不能全部用物资换取德国的武器装备,还必须支付一定的货币。这对当时外汇紧缺的中国而言,无疑是火上浇油,可为了装备,我国只得再次应允。

可是,到了1941年,德国突然叫停了和我国的军贸交易,不仅公开表示了对日本的支持,而且还下令禁止向我国提供军火。德国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此时德国已经拥有了足够的矿产资源和粮食储备,其二则是德国对苏联的进攻遭到了顽强抵抗,德国需要日本这个盟友的支持。正是基于这两个因素,中德之间持续了6年的军贸交易彻底结束。

国民党德械师

在数十年的抗争中,中国深知“弱国无外交”的真理。可是,凭借着一代代伟大领袖的英明决策、凭借着无数中华儿女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终于迎来了万道曙光。在过去的72年里,我们的国家负重前行,在一代代中国人的顽强拼搏之下,我们的国家正在一步步靠近属于中国人的“中国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