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

前言

有了第一篇,马上动手第二篇。本来想写《球爱的的天空》,因为那是我看的第一部高尔夫电影,还是在遥远的vcd时代,凯文科斯特纳也是我比较喜欢的男演员,女主的颜值放在今天也依然在线。不过因为太熟悉了,我想还是往后放放吧,借写作之机好好复习复习那些即将淡忘的作品吧---《果岭争雄:一场最伟大的比赛》。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1)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2)

电影来源于一本书,书名就叫《The Greatest Game Ever Played》。上图分别是书的封面和电影的海报。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3)

故事讲的是关于一场球,真的就是一场球,1913年的美国公开赛。全片两小时,这场球占了1.5个小时,这在所有的高尔夫电影里也是唯一的一部了。打球的人都知道,公开赛赛事一比就是四天,两天资格赛,一天移动日比赛,一天决赛,按四天总成绩算名次,如果有平局,增加一次延长赛。从镜头运用上来说,导演也是尽心尽力了,各种特写、跟踪、第一视角镜头,长镜头能用的基本都用了,再配上激动人心的配乐,完美地诠释了顶级赛事的跌宕起伏。实际上,据真实的史料记载,虽然正赛是打平了,但是延长赛索然无味,波澜不惊,最终弗朗西斯领先瓦顿5杆,领先雷6杆赢得冠军。但是电影里为了戏剧性的效果,将延长赛的比分设计为一直到第18洞最后一球,72-73,弗朗西斯赢了瓦顿。之所以被称为伟大而比赛,是因为是美国本土的草根选手传统强国英国的高手,是美国掀翻了英国在高球界的统治地位,好莱坞典型的题材。看看这张电影里的截图,延长赛开球第一洞,可见当时的轰动性。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4)

二刷电影之后,我隐隐觉得,简单的说一场球,讲一个励志故事,似乎不足以表达电影的核心。应该能有一个关键词,可以把电影里一个个感人的场景像珍珠一样串在一起,构成一个华丽而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

这根主线到底是什么?我一直在努力的寻找着,突然,我无意中看到一个短视频,是关于林丹和李宗伟,我想到一个词,MEN。于是我把之前写的文字全部删了,重新写了这个影评。名字就是,一部属于男人的高尔夫电影----一场最伟大的比赛。

没错,这是一个关于男人的影片,既讲述了一个男人的成长经历,也讲述了另一个男人与心魔斗争的历程,电影中的若干人物之间的关系,或是对手,或是朋友,或是父子,或是战友,或是不同阶层,都在体现着属于男人的情谊。这种情谊,贯穿始终,内敛却充满张力,无声却荡气回肠。

弗朗西斯与瓦顿----英雄相惜

电影的主人公的弗朗西斯奥米特(Francis Ouimet,没错看名字就知道是个法国后裔),但是镜头却是从另一位传奇明星哈利瓦顿(Harry Vardon)的小时候开始。英格兰泽西岛,海边长满杂草的荒原上,破败的石屋里,瓦顿从床上起身,看到窗外晃动的人影,走了出去,看见四个戴礼貌的人正在丈量土地。他好奇的问到你们是什么人,在做什么,对方傲慢的告诉他,我们在建高尔夫球场,当瓦顿再次问道,什么是高尔夫时,对方鄙夷回答,那是绅士的运动,和你这种人无关,随即抛出一枚硬币。镜头采用仰视的视角拍摄,凸显人物地位不平等造成的压抑,同时也暗示着瓦顿童年的阴影。多年以后即使瓦顿功成名就,这个阶层造成的阴影一直伴随着他,直到1931年那一场伟大的比赛。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5)

镜头随硬币转移到美国波士顿,此时的弗朗西斯正在做球童。在陪客户打球时,无意中捡到一颗球,球上印着“瓦顿飞行者Vardon Flyer”,弗朗西斯回家满怀虔诚的把球放在一个底座上。弗朗西斯的家就在马萨诸塞州布鲁克莱恩市Brookline(布鲁克莱恩就在波士顿边上,10分钟就到市中心),他的家不算富裕,但是房子就在布鲁克莱恩乡村俱乐部的边上,隔着一条马路,小弗朗西斯经常穿过球场去上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位置使他从小就接触到了高尔夫运动。说句题外话,布鲁克莱恩乡村俱乐部是美国最早的高尔夫球场,最早的乡村俱乐部。而美国第一个高尔夫俱乐部是纽约杨克斯的圣安德鲁斯俱乐部(可见圣安德鲁斯的影响力)。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6)

和前一篇文章《鲍比琼斯—天才一击》介绍的鲍比琼斯不同的是,弗朗西斯的爸爸是反对孩子打球的(鲍比的爸爸是支持鲍比打球的),希望他有个正当职业,但是为了养家糊口,弗朗西斯老爹也没办法,靠山吃山,送小弗朗西斯去球场当了球童,一当就是十年。在球场,瓦顿遇到了慧眼识珠的伯乐,黑廷斯和坎贝尔,这两个人跟随着他一路成长。

1900年,美国斯伯丁公司(对的,就是我们认为只做篮球的公司)邀请三届英国公开赛冠军瓦顿到美国巡回表演,就是去各个球场打球,推广斯伯丁新出的古塔胶球,没错,就是弗朗西斯在球场曾经捡到过的“瓦顿飞行者Vardon Flyer”。据记载,瓦顿在全部88场比赛中,赢87场,仅仅输一场,横扫美国。可见当时英国高尔夫对美国的绝对碾压,也难怪到了1913年弗朗西斯赢得胜利,美国球手和观众是那么狂欢至极。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7)

弗朗西斯看到报纸的广告,想去看偶像。但是他爸爸坚决地拒绝了这个要求。好在弗朗西斯有个疼爱他的妈妈,比较支持他的爱好。他妈妈借口上街买东西,让儿子实现了去城里看球星的梦想。第一次见到偶像,小弗朗西斯还大胆地上台参与了互动。瓦顿耐心地给小弗朗西斯纠正了动作,注意,瓦顿标志性的握杆姿势有了特写。同时留下了众多高尔夫爱好者都听说过的那句话,握球杆要像手心里握着一只小鸟,太紧会死掉,太松会飞走。当然,还有一句鸡汤文:即使在最灰暗的日子里,我们也要时刻记住,我们永不绝望。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8)

第二面,是在球场。弗朗西斯由于输掉了业余公开赛,按照和父亲的约定,被迫放弃了打球,在一家高尔夫球具店打杂,连做个销售都不够格。1913年,因为美国公开赛在当地球场举行,需要有一个当地球手参加,高球协会会长来请他参加美国公开赛,但弗朗西斯已经答应父亲不再打球,所以当场拒绝。然而,毕竟高球是弗朗西斯的心头好,怎么可能说放就放。当他去给美女萨拉(本剧中弗朗西斯的发小朋友,也一直在支持弗朗西斯打球)送球具的时候,远远的第二次看到偶像瓦顿,那一刻,他终于再次激起了打球的热情,立即找到主席答应参赛。可以说,是瓦顿的影响力使得弗朗西斯再次回到赛场。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9)

第三面,就已经是在1913年的那场决赛了。前两场比赛,弗朗西斯排名第五,在会所中偶遇,此时的弗朗西斯对瓦顿,依然是充满崇敬,以至于在对话时,还是显得有些紧张,直愣愣的看着对方。瓦顿有礼貌的先打了招呼,赞扬他打的不错。紧张的弗朗西斯回答道,你打得也不错。此时,弗朗西斯说了一句,我需要运气,你不需要。他本想赞扬对方球技的高超,但是在比赛中说这话,显得很突兀,甚至有点触霉头。但是瓦顿还是颇具绅士风格地回应了一声,那就祝你好运。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10)

第四面,就是在延长赛,同组打球。可以说,瓦顿对弗朗西斯,从不太重视,到认真对待,到英雄心心相惜,走过了一段心理历程的变化。这就像武侠故事里的绝顶高手,当遇到另一个高手时,越欣赏就越尊重。在比赛前夜,勋爵给两位英国选手打气,一个劲儿的贬低弗朗西斯,瓦顿听不下去了,转身说,我是来比赛的,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英国,如果明天奥米特先生赢得比赛,那也是因为他是最棒的,和他父亲是谁,有没有钱没有任何关系。这句话体现了对对手的尊重,维护了弗朗西斯的人格尊严,同时也表达了瓦顿对等级制度的不满。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11)

决赛后,瓦顿在更衣室对弗朗西斯说,我很尽兴,你值得赢得比赛。这句话道出了心声。高手之间过招,可以相互激发斗志,打得爽,打得痛快,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获得更多的快感,即使输了也是高兴的,恨不得再来一场。瓦顿的最后一句话,我们还会见的,就充满了这个意味。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12)

另一方面,瓦顿在决赛时,被眼前这个少年不畏强手,充满斗志的激情所打动,同样的出身卑微,弗朗西斯为了纯粹的比赛而挑战一切不可能,无畏阶层的束缚,而自己却一直在苦苦追寻社会地位和认可,这些看不见的阶层压力就是一直缠绕着自己的阴影。当瓦顿被弗朗西斯感动时,那些困扰自己多年的四个戴礼帽的黑衣人阴影终于烟消云散。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弗朗西斯解救了瓦顿,帮助瓦顿实现了自我救赎。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13)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14)

弗朗西斯与艾迪----可靠伙伴

美国公开赛前一天,弗朗西斯的球童因为别人出价更高,转去给别人当球童了。弗朗西斯只好找艾迪的哥哥当球童。这时候,艾迪第一次出现,胖乎乎的,很有性格,观众很容易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五年级的小学生。第二天,艾迪的哥哥没能来得了球场,在艾迪的坚持下,弗朗西斯只好答应让这个还没有球杆高的小孩子跟随自己打球。然而,毕竟是美国公开赛,关乎他弗朗西斯的梦想,所以一开始,他对艾迪,纯粹就是那种有当无的感觉。第一洞,艾迪还把球梯弄散了,回去取沙再来,弗朗西斯一脸的尴尬,艾迪倒是心大得很,满脸的“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15)

那一场比赛,被迪斯尼影业渲染得充满对抗性,让人热血沸腾。期间,好事的记者告诉弗朗西斯,你现在第二名了,紧跟瓦顿,再加上美国总统到场看球,一下子给了他巨大压力,成绩立即下滑。小球童艾迪及时提醒他冷静,才慢慢爬上来的。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16)

延长赛前一晚,美国高尔夫协会希望更换球童,但是弗朗西斯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这个年轻人和更年轻的少年,已经决定一同并肩挑战未来,哪怕前路坎坷,刀山火海,我只选择你。这种男人与男人之间的信任和团队认同,通俗一点说就是兄弟情深,简单而又纯粹,可以超越年龄,可以超越雇佣关系。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17)

延长赛第17洞,当瓦顿企图引导弗朗西斯直攻果岭方向时,安迪及时阻止了他,让他一时冲动的大脑冷静下来,选择了铁杆直打,两上,赢回一杆。此时的弗朗西斯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信任,对艾迪的充分的信任,两人 的默契达到新高度。以至于在最终夺冠被高高捧起时,弗朗西斯一直说,把钱装帽子里,把帽子递给艾迪,那一刻,我相信弗朗西斯是由衷的感谢艾迪。影片的结尾。两人肩并肩,走向球场深处,那种背影令人感动。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18)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19)

弗朗西斯与老弗朗西斯----父子情深

电影中,关于父子总共有五次比较明确的情节。第一次是父亲去看美国业务公开赛,就是弗朗西斯花了50美元参赛的那一次。他没有和儿子打招呼,临时自己去了球场,默默的站在一角,显然不是在看球,而是在看儿子,他开始慢慢尝试去了解儿子的选择,当然我相信,他还在惦记着那50美元会不会白白花掉。结果,适得其反,弗朗西斯输掉了比赛。那一刻,老弗朗西斯是失望的,刚刚打开的一扇门立刻就关上了。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20)

第二次是在弗朗西斯瞒着父亲参加美国公开赛,在门廊前,父子的一段对话,父亲说,我试图保护你,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的位置,并安心去做。而那些人不需要去找自己的位置,他们生来如此,这是他们的世界。此时的父亲是不相信通过打球能改变命运。而儿子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你可以说他是年少无知,懵懂无畏,但是这种简单的执着不也正是少年应有的特质吗,只有向前,才可以走得更远。

父亲的经历让他看到了阶层的不可逾越性,或许也是带着梦想从法国来到美国。但是残酷的现实让他仍然没有摆脱命运的安排,没有实现阶层的跃升。所以他害怕那些贵族们只是在利用他儿子,在消费他儿子的才华,并不会给他真正的社会地位。他说的没错,瓦顿已经是三次英国公开赛的冠军,但因为出身贫寒,仍然不是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连来美国参赛,都要忍受俱乐部主席居高临下的傲慢与施舍。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21)

第三次,决赛前夕,在饭桌上,父子再次发生争吵,父亲看到别人称呼弗朗西斯为奥米特先生,而对其他参赛选手却直呼其名,他甚为不满,由此可见他的敏感。同时还指责其他选手打球可以挣钱,而弗朗西斯即使赢了也不挣钱。因此,十分愤慨。弗朗西斯只好解释自己是业余选手,媒体不熟悉,而业余选手参赛是不拿奖金的(现在也基本如此,如果拿奖金,需要提前告知组委会捐赠给慈善机构,否则不能拿奖金。一旦拿奖金就会失去业余球手的资格)。这段对话,从另一方面,看得出来,父亲开始关注比赛,开始介意儿子的成绩。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22)

第四次,延长赛之前,当老两口谈起儿子的比赛时,父亲对母亲说,万一他失败了怎么办?那一刻,他的内心一方面渴望儿子胜利,希望儿子能闯出自己的天地,实现他的梦想,另一方又在担心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在为他的今后生活担忧。对话中,父亲的眼睛始终默默地看着那个厚厚的关于儿子比赛的剪报本。

第五次,是在儿子取得冠军被众人抬起来时,他也用力的挤到儿子身边,递上自己掏的美元(那时候,获得冠军,观众居然可以直接掏钱塞给球手,哈哈哈),当儿子反应过来,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眼睛里都是满满的理解和感谢。父子情深,那一刻一切隔阂都烟消云散。男人之间,不用太多言语,一个行动就足以表达一切。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23)

瓦顿与雷----无间战友

泰德雷(Ted Ray)在影片中,是作为瓦顿的队友出现的。与弗朗西斯在决赛前夕碰到的换球童的事件相类似,在瓦顿参加美国公开赛的时候,“组织上”也给他强加了一个搭档。但是瓦顿直接拒绝说,我已经有了人选。当时没球打的雷还在酒吧参加地下高尔夫赌博,但是当瓦顿一句话,雷立即动身一起去美国。这就是兄弟情深,打仗亲兄弟。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24)

雷在整部电影里也是很有个性的一个角色。他和瓦顿三观极其统一。当美国冠军约翰在欢迎宴会上大放厥词,暗中讥笑瓦顿是古董冠军时,瓦顿淡然处之,对对手的挑衅嗤之以鼻,而雷直言真想把那家伙干掉。比赛进程中,当英国业余冠军威尔弗雷德在餐厅挑衅二人,讥笑二人泽西岛的出身时,雷一句话没说,直接一拳把他鼻子打歪,然后来了句,对不起,我没法控制自己。那场景,很是解气。在延长赛前夜,当勋爵又在鄙视弗朗西斯的出身,雷也忍不住了,出于礼貌,说了句,我需要休息,转身离开会所,用行动展示了自己对对手的尊敬,以及对那些高高在上的伪善之徒的鄙视。

高尔夫大电影 高尔夫电影之二(25)

尾声

每一个平凡的人,努力拼搏,朝梦想前行,就值得尊敬。每一场比赛,纯粹而干净地对决,就是伟大。所谓的历史意义,不过是旁观者赋予的虚无缥缈的评价。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家庭,事业,生活,公益,每一件事情,都会因为你的参与而伟大。

期待疫情早日过去,上海加油!高金加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