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适合做赠言的古诗(古诗文致谢火了)
“慨然叹然,遂作此文。
以念吾师之恩,以感吾亲之养,
以忆同窗之情,以记吾所亲历。”
“文可蓄千言,臆难只字抒;
四载求学路,万象更始新。”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两名毕业生的古文体论文致谢刷屏朋友圈。机械学院博士毕业生刘喆和土木学院本科毕业生郑皓洋分别用1934字的古文和625字的古体诗,将求学经历和毕业感想娓娓道来,表达了对恩师、亲人和同窗等的感激之情。
感谢24位亲友师长
博士毕业生用古文致敬10年求学经历
“一者稽首以拜恩师;二者稽首以拜父母;三者一揖以敬师兄师长,再揖以谢同窗弟友;四者执手以谢吾爱;五者深躬以谢吾国……”致谢中,机械学院2022届博士毕业生刘喆回忆了成长点滴,细数了导师、父母、师兄弟、同窗好友、女友等24位亲友对自己的帮助,以及祖国对自己的资助和影响,抒发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刘喆和导师巩建鸣教授
刘喆首先感谢的是恩师巩建鸣教授:“先生以德育我,以才知我,以怀教我,以行复我。”刘喆坦言,2012年他来到南京工业大学求学,4年后本科毕业时选择了硕博连读,初次接触科研时,感到非常迷茫,“当时有幸遇到了导师巩建鸣老师,巩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我指导和帮助,时刻关注我的科研进展,还鼓励我留学、参会等,而且在做人和为学上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刘喆觉得占用了老师太多时间,因而心有愧疚,但巩老师总是说他虽是校领导,但更是学者和老师,培养学生是他的本职。在导师的指导和影响下,刘喆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发表了6篇高水平论文,2次参加ISSI国际结构完整性会议,2020年还成为该会议评选出的全球5名“最佳学生论文奖”获得者之一,2021年申请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远赴丹麦技术大学深造。
“学成归来日,吾辈报国时。”“愿尽吾智,强国之强。”深得国家资助远学的恩惠,刘喆十分感激国家的栽培,也进一步坚定了走科研的道路。目前,他已在“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相关研究实现了不锈钢材料力学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的大幅提升。据悉,该项研究的落地应用在国内还是空白,刘喆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为该应用在中国的落地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天内,感激之情在笔尖缓缓流淌,古文致谢一气呵成,刘喆感慨道:“与其说这是热爱古文的力量在推动,倒不如说这是10年求学来最热切的情感爆发。”今年4月初,从小学开始就热爱古文的刘喆,想用一篇古文为博士生涯画上句号。“我父亲是语文老师,从小他就带我看古文、写古文,直到博士期间,我仍然时不时用古文写几篇生活学习之感,我想用求学之始培养的热爱,写下求学之终内心的情感,这也算是一种坚持和圆满吧。”
“刘喆师兄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仅科研做得好,还非常谦虚,在自己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懂得感恩,不忘还要继续前行。”同门师弟陈野风看到刘喆师兄的致谢,深受感染。
记事起就结识了古诗文
本科毕业生引经据典致敬青春
“文风复古、对仗工整、引经据典、字字真切。”土木学院本科毕业生郑皓洋在朋友圈发完自己的本科论文致谢后,圈粉无数。“也没有特别的用意,就是有感而发。”郑皓洋说,这篇致谢他大概花了两个小时写成,全文625字,没有刻意修饰,一切都是情感的自然抒发。
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郑皓洋没少引经据典。郑皓洋第一个感谢了父母:“一谢父母恩,赐发以劬劳;父母道德高,循子以良教;惟愿学有成,顾盼轻厘毫。”其中,“赐发以劬劳”出自《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念劬劳之恩,星夜前来,以全孝道。” “顾盼轻厘毫”出自《孔丛子·连丛子下》:“公顾盼崔生,欲分禄以周其无,君之惠也。”郑皓洋坦言,小时候,父母在部队,虽不经常在身边,但是他们的教诲一直伴随着自己。从小就对语言很敏感的他,幼时就爱读《唐诗三百首》,小学和初中时便开始熟读《古文观止》《说文解字》《诗经》等经典书目,时至今日,对古文的热爱从未间断过。
左一为郑皓洋
“艰难困苦事,玉汝便于成”成为郑皓洋四年大学的真实写照。大学期间,郑皓洋刻苦学习、认真踏实,大二时他还以满绩点的好成绩获评国家奖学金,大三时获评校长奖学金,大四毕业时成为学院唯一一名“江苏省优秀毕业生”;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受理三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项;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土木专业大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
“既缁难再白,勿谓一丝微;临别行阔步,恰似来途路。”面对未来,郑皓洋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已经成功保研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他坦言,还会像来的时候一样,毫不犹豫地朝下一个征程阔步前进。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
图片|本人
采写 | 朱琳
值班编辑 | 刘季林
责任编辑 | 朱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