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行业痛点(包装业务现象背后的猜想)

我成为一名业务员的路径,有性格上的必然性,也有职场上的偶然性,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包装行业痛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包装行业痛点(包装业务现象背后的猜想)

包装行业痛点

我成为一名业务员的路径,有性格上的必然性,也有职场上的偶然性。

作为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早年曾在一家国企做了几年法律顾问。

出于性格原因,自己总是觉得很难融入国企的职场环境,极其不喜欢里面的企业文化。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国企的收入实在是太低了,低到勉强维持生计。

不得不说是,因为数年的职业经历,本人对于法律职业本身的认同感也与日剧下。

仍然记得,我在做好辞职心理准备的前期,公司要招募一批销售人员,我去人力资源那里报名。

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很负责的告诉我,公司要我来是做法律工作的,而不是销售工作。

那就辞职吧,我转身跑去了广州打工,先从行政岗入职,逐步走上商务岗。

就这么过了几年,我对销售这个工作越来越认同,尽管这个工作充满挑战和机遇,充满变化和危险,但是我喜欢。

回望职业生涯,从普岗做到经理,从职业经理人做到个体工商户,然后,就止步于此。

讲真,销售工作并没有给我带来飞跃式的上升,却能深度满足我对工作的偏好、期望和节奏。

这必然是跟我个人的能力成正相关性,而且我也特别清晰自己在业务方面的短板、优势。

我喜欢做销售,认为销售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链条上的检道工。

销售的价值本质上不在于买卖,而是满足价值需求,包括产品和服务上的。

甚至在互联网兴盛如斯、人工智能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销售的价值依然存在。

除非真的到了物联网时代,可能真的没有传统销售什么事了,但只要有生理意义上的人的存在场景,销售必然还会以其他形式出现。

我做过很多品类的业务,譬如建筑、装修、大理石、地坪、农产品、包装材料、工业耗材、快消品、餐饮服务、工业装修等等。

目前仍在从事其中的一种到几种,而且随着客观市场和主观条件的变化,我的业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现仅就包装材料业务看到的一些现象跟大家分享,免得头条平台像昨天那样无端给我扣一顶“标题党”的大帽子。

包装材料这个业务,我已经做了三年多。我们从一个一条生产线的厂子,逐步成长为八条生产线,年度产值也从最初的百十来万,逐步增长到一千多万。

公司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市场和客户的支持,我们的客户从几十个包装袋买起,到现在的几十万的年度合作,都是我们共同成长的最好见证。

今年与前两年出现三个特别明显的现象:

1,小客户集体性消失

我所说的小客户,在我的评价体系里,就是年度合同额在一万以内的。

2,耗材也出现消费降级

比如以前用厚料,今年用薄料;以前用薄料,今年用更便宜的替代品。

3,大客户大订单层出不穷

这一点非常令人值得玩味,我推测可能会是以下几个原因:

1)可能是公司发展、业务积累的必然结果;

2)可能是区域市场突然爆发的结果;

3)可能是业务员个人能力、运气达到质变的结果

4)可能是大企业试水电商的现象级结果;

5)可能是南方包装加工市场极度萎缩带来的乱象

6)可能是我们花钱打的广告有效果了

以上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大客户大订单的横空出世,这对于我们无疑是利好消息,但我们也不难从中看到至少两个本质的变化。

其一,小微企业生存状态极其不佳,特别是我们行业比较集中的电商和云仓客户。

其二,市场分层速度极度变化,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这两个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继续做好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

2,不盲目增产扩能,维护好现金流生命线。

3,转变坚守区域市场的定式思维,可以向传统的业务边界地带试探性扩展。

4,加强同业合作,提升跨区域生产资源调配能力。

5,加强区域内大客户的深度合作,但不扩展品类。

做销售的同仁都知道,业务的魅力在于成果,但业务的短板就是变化。

也许只有喜爱变化,并能快速适应变化的人,才能成为合格的业务员,当然,最终的一切还是要拿业绩来说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