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法正的人吗 法正在三国是什么人物
或许是因为诸葛亮在三国的历史中实在太耀眼,导致刘备身边其他的谋士都显得有些黯淡无光。当然蜀汉的能臣肯定不止诸葛亮一位,法正也是深的刘备信任和尊敬的谋士。法正原先是刘璋部下,后来被刘备劝降,此后成为刘备身边的核心人物之一。刘备进攻汉中,法正献上妙计才助蜀军除掉曹操大将夏侯渊。恐怕还有很多朋友不太清楚法正一生究竟有哪些功绩,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据三国志记载,法正是刘备的“谋主”,刘备对法正言听计从,法正也没辜负刘备信任,为刘备夺取益州、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正第一计:与张松密谋奉刘备为主,促使刘备入川
法正因为不受刘璋重用,而深感怀才不遇,其好友益州别驾张松虽然位高权重(相当于副刺史,官位仅次于刘璋!),但是觉得刘璋暗弱,跟着没前途,所以也一直想良禽择木。后来张松推举法正作为使者出使刘备,刘备与法正相谈甚欢。法正回来以后,二人一拍即合,密谋奉刘备为主。于是法正献策让张松以让刘备入川对抗张鲁为理由邀请刘备入蜀。
法正第二计:献上里应外合之计,说服刘备入川谋取益州
张松推荐法正再次作为使者,邀请刘备入川对抗张鲁。法正再次见到刘备以后,为刘备献上里应外合之计: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三国志
法正与张松的暗中投靠,正印证了隆中对那句“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于是刘备得计以后欣然率军入川。
法正第三计:预料到刘璋不会采纳郑度的建议,稳定军心
刘备与刘璋正式决裂以后,刘璋手下的益州从事郑度抓住刘备孤军深入,兵力,补给不足的弱点,建议刘璋采用坚壁清野的计策对抗刘备。刘备得知以后,十分害怕,因为假设刘璋真的采纳这个计策,刘备的处境将十分危险。但是法正却说,主公不用担心,刘璋不会采纳的。后来果然不出所料,刘璋不仅没有采纳郑度的计策,反而将他罢免、
法正第四计:写信劝降刘璋,动摇刘璋抵抗之心
刘备包围雒城时,法正还曾写信劝降刘璋,虽然刘璋并未回应,但是这封信极大动摇了刘璋抵抗刘备的决心。
法正第五计:说服刘备重用许靖,以显示其重贤之心
许靖原本是刘璋手下的蜀郡太守,原本准备投降刘备,但是事情泄露被刘璋逮捕,刘璋投降以后,刘备因为鄙视许靖的而不愿意用他,虽然许靖名动天下,但是看人眼光很准的刘备一眼就看出来许靖是欺世盗名之徒。然而法正却指出,虽然许靖有名无实,但是许靖已经名动天下。假如主公不重用许靖,那么天下人会以为主公轻视贤人。于是刘备决定重用许靖,让它成为刘备集团官位最高的人。
法正第六计:说服刘备纳吴懿之妹,以取得益州豪强支持
益州大族吴懿想把自己的妹妹吴氏许配给刘备,但是刘备却不太愿意,因为吴氏乃是刘璋已经病逝的兄长刘瑁之妻,刘备和刘瑁都是汉室宗亲,这样的确不太合适,这时候法正以晋文公娶亲侄之妻为例,劝说刘备接纳吴氏,刘备这才醒悟,迎娶了吴氏。
法正第七计:与诸葛亮等联合制定蜀科,整顿法纪
法正与诸葛亮、刘巴、李严、伊籍一起联合制定了《蜀科》,整顿了益州的法纪,由于《蜀科》过于严厉,引起益州豪强的抵触,法正曾经向诸葛亮建议“缓刑弛禁”以安抚豪强,稳定益州局势,诸葛亮则写了《答法正书》回应法正,其中指出“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于是法正被诸葛亮说服,放弃了自己的主张。
法正第八计:指出汉中的战略意义,说服刘备发动汉中之战
公元217年,法正为刘备提出著名的汉中策: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偪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三国志
法正指出了汉中的战略意义,成功说服刘备不计代价与曹操争夺汉中,,其意义不亚于诸葛亮的隆中对。
法正第九计:计斩夏侯渊
汉中之战的转折点是定军山之战黄忠阵斩夏侯渊,而黄忠之所以能够斩杀夏侯渊,得益于法正的计策:法正首先让刘备主动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占据定军山有利地形。之后刘备依计又进攻张郃,引诱夏侯渊救援张郃,而黄忠则突袭夏侯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