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质量教育公平的实践与探索(新时代教育的雨花实践)

更高质量教育公平的实践与探索(新时代教育的雨花实践)(1)

新时代教育的“雨花实践”——

更加公平 更高质量 更为满意

南京日报2021年11月15日

更高质量教育公平的实践与探索(新时代教育的雨花实践)(2)

盛云生 中共雨花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雨花台区教育局局长、江苏省物理学科特级教师

更高质量教育公平的实践与探索(新时代教育的雨花实践)(3)

雨花台区教育局召开学校校长、书记和幼儿园园长参加的学期工作会议

  坚守教育初心,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全力提高教育质量。长期以来,雨花台区聚焦“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为满意”的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优化教育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区域教育内涵发展,今年,该区已成功创建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雨花台区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巩固、扩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民生的新成果——

  成功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教育是国之根本,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雨花台区在建设教育强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以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目标,全面加强区域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在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该区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意见》《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雨花台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为成功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导。

  与顶层设计相配套的是教育投入,教育经费投入是支撑区域教育发展的长远性、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巩固、扩大该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果,该区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严格管理和使用教育经费,落实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机制,保障了义务教育经费的逐年提升。自2017年的10.2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6.75亿元,增长幅度达63.57%。与此同时,2020年,该区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21.59%,普通中小学生均事业费增长7.98%。持续增长的教育经费投入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教育公平不断提升,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促进了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教育布局有了新规划——

  集团化办学全覆盖 满足人民教育需求

  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之一,关系到千家万户,影响面广、关注度高。教育规划布局优化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人民教育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满足。该区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区域义务教育发展需求,以集团化办学为举措,扩大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和引进市内名校教育资源,科学规划教育布局,统筹协调教育资源,加快学校建设进程。

  发展提速,牵手“名校”,借势借力。自2013年起,该区与力学小学、琅琊路小学、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中华中学等市内名校合作开办了力学小学金地自在城分校、琅琊路小学雨花分校、金陵中学岱山分校、南外雨花国际学校、中华中学雨花校区等多所中小学。对于引入的名校教育资源,不仅在经费投入、校园用地、硬件设施、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创新办学模式,探索管理体制改革,采取名校输出品牌的办学模式和“五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即“学校文化标识统一、管理要求统一、教研备课统一、活动策划统一、质量监控统一”,名校分校统一协同,发挥名校的示范引领和区域辐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区内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除了引进外力,该区还不断修炼内功。在扩大区内优质教育资源方面,雨花台区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新建扩建高质量学校。自2014年开始,成立了雨花台中学、雨花台区实验小学、雨花外国语小学和梅山总校等多个教育集团,不断加强集团化办学管理,培育了雨花外国语小学、雨花台区实验小学等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的优质学校,开办了雨中南站校区、雨外小南站校区、软件谷小学、软件谷中学等新学校。此外,根据区域发展需求,区域层面编制、修订了学校布局规划,优化了义务教育资源,有效缓解了义务教育资源需求的压力。同时,立足当下谋划未来,至2035年,该区中小学将增加至100所,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教师队伍有了新气象——

  名师资源共享,提升教育办学品质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提升教育办学品质的关键,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此,雨花台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师德建设为引领,以专业发展为核心,通过内培外引、教师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养。

  在对内培育方面,该区多年来连续开展新入职教师“启航工程”、骨干教师“领航工程”、名特优教师“远航工程”的“三航工程”,分别以课程式培训、研修式培训和项目化培训整体推进;持续推进“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深化校际合作,缩小校际差距。同时,制定了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建立校长工作坊,开展系统的研究培训,着力提升校长队伍的专业素质。2020年,全区教师获得南京市陶行知奖、斯霞奖各1名;2021年获评江苏省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7人,市师德先进个人5人,师德先进工作者1人;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青鸟”好教师团队获评江苏省“四有好教师”重点培养团队;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和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先后获评南京市师德先进群体,彰显了雨花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办学品质的提升。

  在对外引进方面,该区创新教师引进路径,探索实施了多元化的引进方式,通过校园招聘、公开招聘、骨干教师名校长专项招聘等方式,优先引进优秀师资,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2021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228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目前该区共有特级教师14人,市学科带头人46人,市优秀青年教师70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达8.3%。

  在教师交流方面,教师轮岗交流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保障措施。基于此,该区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的指导意见》,建立常态化的教师交流制度,细化教师交流工作方案,鼓励教师跨校任教,积极开展教育集团内、外的交流,实现教师的多元互动、教学的交流合作、经验的互学共通和教师成长的相互助益。2021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交流教师149人,其中骨干教师交流占40%以上,集团内教师交流占15%以上。同时,借助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办网上名师课堂,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让所有学校的学生都能共享名师资源,进一步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十四五”期间,雨花教育将更加突出人民满意,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使教育更有温度、服务更为贴心,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百姓。

  徐承建 李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