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辖市和地级市哪个更大(浅谈直辖市在某些方面的无力感)

作者:@戏剧化评论员

原创,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出处

直辖市和地级市哪个更大(浅谈直辖市在某些方面的无力感)(1)

上海的外防输入压力非常大,可以说帮全国顶在了第一线,除此以外浦东机场入境货运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还多

不久前,上海进行了一段时间“精准”的国际化防疫探索,此次并没有闯出一条合适的路线,不得已走了回头路。老方法就是灵,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办法代价极高,虽然效果很好,但也非铜墙铁壁,动辄哪里冒出一个……一片……并且严重阻碍了国际化经贸关系,中国可是头号出口强国,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方方面面。这种日子何时到头,已经三年了,所以,承担中国近半入境航班的上海,试了一试。

直辖市和地级市哪个更大(浅谈直辖市在某些方面的无力感)(2)

浙江、安徽也派了千人以上规模,其他省市也支援了不少人员。

上海被广泛认为是很多方面的模范,思路和执行力都很强,当仁不让地勇敢尝试,代价也非常大,这份尝试的评价,现在为时过早。眼下要紧的是赶快把上海的疫情控制住,希望上海早日度过这段困难的日子。至于下一阶段如何防控,来日方长,从长计议……

直辖市和地级市哪个更大(浅谈直辖市在某些方面的无力感)(3)

上海的人均GDP到江苏只能排第4,全国人均GDP,前10名江苏4个,前25名城市江苏有8个

平时大家都很羡慕上海,这是中国最好的城市,在长三角江浙皖三省,上海是某种程度上的无冕省会,很受认可。但是这次,暴露出了直辖市的软肋,就是没有省作为后盾。

直辖市和地级市哪个更大(浅谈直辖市在某些方面的无力感)(4)

明代松江府,不包括嘉定、崇明,已是全国前几名的富裕大府

笔者所在的江苏,原本与上海一家,1927年7月7日上海正式以特别市的省份离开江苏,但是周围一圈仍归江苏,仅是市区分出。这种情况之下,上海和江苏不可能分得很清楚,江苏和上海之间的交通建设,江苏段里程高,自然是江苏掏钱多,上海不需要花什么钱。接轨大上海江苏也愿意,所以双赢。建国后江苏划了10个县给上海,这10个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此就是上海自己建设了。从经济发展水平大概看,这10个县(区)目前略强于南京、常州的县(区),但不如苏州、无锡的县(区),和历史上的对比情况类似。顺便说一句,明清时期国家赋税看江苏,江苏主要靠苏松常三府,上海所在的松江是大府,全国前几名的富裕地方,并不是段子讲的小渔村,以前非常好。

直辖市和地级市哪个更大(浅谈直辖市在某些方面的无力感)(5)

这次江浙皖支援上海的人员数量是很多的,从一个角度反映出直辖市的尴尬,就是缺少某些硬性实力。以江苏为例,苏州的工业规模和上海差不多,南京的科教比上海差距不大,无锡的集成电路产量全国第一……全省13个地级市的GDP都在全国前80名,苏州、南京全国前10,全国前30名江苏6个城市,前50名占了9个。

直辖市和地级市哪个更大(浅谈直辖市在某些方面的无力感)(6)

人均GDP是衡量非资源型国家和地区发达水平的指标

除此以外,江苏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国人均GDP最高的省,2021年在各省中率先跨入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

直辖市和地级市哪个更大(浅谈直辖市在某些方面的无力感)(7)

全国前15名如图,其中粤苏差距极小,都超过了韩国,相比各国均能到排全球前10

虽然江苏的GDP不是全国第一,但与广东差距微小,且比山东领先巨大。广东、江苏的GDP都很接近全球第9的加拿大。所以,江苏非常有实力,苏大强就是这个意思。

直辖市和地级市哪个更大(浅谈直辖市在某些方面的无力感)(8)

江苏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课文

这个时候回头看上海,作为单挑型的直辖市,确实势单力薄了点。地位高、经济强、国际化,这些是顶尖实力的一方面,但是远不如省能组织的强大人力物力。例如江苏有13个地级市,谁遇了大麻烦,别的城市可以及时支持调度,这是常规预案。但是直辖市不同,需要协调的事情会更多,影响也比较大。

直辖市和地级市哪个更大(浅谈直辖市在某些方面的无力感)(9)

2020年支援湖北

以上海的思维习惯,从来都是尽量不麻烦别人,但这次的困难远超上海的能力。遇到关键时刻,是要看硬实力的。长三角说起来是以上海为龙头,然而三省一市中,江苏的GDP等于浙江与上海之和,浙江高出上海一大截……无论江苏还是浙江,在有些非常重要的方面,实力都远超上海。

直辖市和地级市哪个更大(浅谈直辖市在某些方面的无力感)(10)

长三角灯光图

所以,长三角一体化的内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地拓展。这次的疫情,让我们看到了长三角三省一市除了经济文化建设,别的领域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作者:@戏剧化评论员

原创,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