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

庆陵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泰昌皇帝朱常洛和皇后孝元郭氏、孝和王氏、孝纯刘氏的合葬陵寝,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庆陵前后有两进院,彼此不相连接,在二进院落之间有神道相连。朱常洛是明代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他在位仅29天,史称“一月天子”,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皇帝,但他的陵寝在十三陵中却是独具特色的。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1)

庆陵

泰昌皇帝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

朱常洛(1582—1620年),万历十年(1582年)八月十一日生。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长子,母恭妃王氏原为慈圣皇太后的宫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立为皇太子,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病死。八月太子朱常洛继位,改年号为泰昌。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逝于乾清宫,葬于庆陵。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2)

紫禁城乾清宫

王恭妃原名王淑蓉,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的宫女,一天,万历皇帝到太后宫中请安,“私幸”了王氏,王氏遂有身孕。但万历皇帝却不承认此事,太后盼望得到皇孙,太后命人拿来《起居注》,对照当时日期,神宗只好勉强承认了。按照明朝宫廷规矩,皇帝的起居有专人记录在册,叫《起居注》。宫女没有正式的名分,对众多的宫女,君主是应接不暇的,她们只有在偶然的机会里才可能得到承幸。若君主心血来潮,去和一个宫女交欢,由太监记下时间。明朝规定,宫女承恩,必有御赐记物,文书房内侍记录年月日时辰及赐物,倘若有孕,以便核对。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万历皇帝将王氏封为恭妃,住在景阳宫,实际上等于关进了冷宫。在万历十年(1582年),王恭妃生下了皇子朱常洛。王恭妃生下光宗朱常洛后就与儿子住在一起,母子相依为命。万历皇帝的宠妃郑氏后来也生下一个儿子,万历至爱不已。郑贵妃为使自己的儿子能够继位,就对王恭妃与朱常洛百般陷害排挤。万历二十年(1601年),在太后和大臣们的全力争取下,万历皇帝不得已立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洛搬出景阳宫。儿子当了太子,但是王恭妃依然盼不到出头之日,她被幽禁在景阳宫,在无数个寂寥的深夜,辗转难眠,悄声嗟怨,整整十年不能与儿子见面,晋封就更谈不上了。

王恭妃在景阳宫深知皇宫险恶,日夜替儿子担忧害怕,哀怨自己命苦,哭瞎了眼睛。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也就是册立太子后10年,王恭妃病危,太子多次请求皇上允许他去探视,最终获得批准。当太子赶到母亲居所时,景阳宫依然深锁不开。太子无奈,破锁而入。 临终时,王氏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可惜早已双目失明。她伸出手抚摸着儿子,百感交集,凄然泪下,只说了一句话,“我儿长大,我死何恨”然后就断气了。可怜这位宫女、皇贵妃,在深宫中苦熬了近30年,却始终没有盼到出头之日,就这样离开了人间。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3)

修复后的陵墙

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一个月,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皇帝,也是明朝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朝后期三大疑案中的“挺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并称“晚明三大疑案”即发生在这一时期。

郭皇后(?~1613年):顺天(今北京)人。父博平侯郭维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册为皇太子妃。时李选侍(后封为康妃)擅宠,太子妃不得近,间被责骂,积忿沉疴,未见太子登极,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十一月,孝元贞皇后郭氏卒。谥恭靖。熹宗即位,上尊谥孝元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圣贞皇后,迁葬庆陵。

王皇后(?~1619年):顺天(今北京)人,新城伯王钺之女。熹宗生母。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孝和皇后王氏去世。熹宗朱由校即位,尊谥孝和恭献温穆徽慈谐天鞠圣皇太后,附葬庆陵。

刘皇后(?~1615年):祖上是海州(今辽宁海城)人,被选入太子东宫,成为明光宗朱常洛的妾:淑女。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二月,生下朱由检。朱由检即位为帝后,为母亲上尊谥曰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毗天毓圣皇太后,迁葬庆陵。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4)

修复前的庆陵

挺击案

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期间,由于王皇后无子,故朝臣主张立万历长子为太子,皇长子朱常洛,万历十年出生,是万历皇帝宫女所生。皇三子福王朱常洵,万历十四年出生,是万历皇帝宠爱的郑贵妃之子,万历皇帝希望福王为太子,郑贵妃亦不断向皇帝进言。但朝臣坚持立朱常洛为皇太子,而皇太后李氏,皇后王氏也支持立朱常洛。势力之争终于爆发明朝立国以来最严重宫廷仇杀事件——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宫外男子张差手持木棒闯入大内东华门,一直打到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后被内监捕获。对张差梃击太子宫之事,朝内争论不一。张差的供言,结果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指使。不久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前後五次会审庞保、刘成两人,由于人证消失,庞、刘二犯有恃无恐,矢口否认涉案。六月一日,万历皇帝密令太监将庞保、刘成处死,全案遂无从查起。梃击案与宫内权力之争是否有牵连,至今未有定论,成为明宫疑案之一。梃击案掀起的轩然大波暂时平息。然而宫闱争斗并未真正结束,在泰昌、天启年间更为剧烈地展开,“红丸案”、“移宫案”接踵发生。

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继位,改年号为泰昌,所以习惯把他叫作泰昌皇帝。朱常洛登基后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朱常洛即位后,颇具心计的郑贵妃为保全自己,取悦新帝,从侍女中挑选了8名能弹会唱的美姬进献给泰昌帝。本来以为新君继位,会有一番作为,不想登基大典后仅十天,泰昌帝无所事事,耽于淫乐,即位后更不注意身体,没过几天就阴虚火旺,卧病不起。泰昌皇帝命身边太监速召李可灼进宫。李可灼诊视完毕,泰昌皇帝命快快进药。诸臣再三嘱咐李可灼慎重用药,泰昌皇帝则不断催促赶快喝药。到日午,李可灼进一粒红丸。泰昌皇帝先饮汤,气直喘。待药入,即不喘。于是称赞李可灼为“忠臣”。大臣们都心怀不安,等候在宫门外。一位太监高兴地出来传话:皇上服了红丸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李可灼又进一丸。泰昌皇帝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有自制的红丸仙药,没过几个时辰泰昌皇帝就死了。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泰昌皇帝朱常洛逝于乾清宫,葬于十三陵庆陵。这时他即位仅29天,史称“一月天子”,成了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泰昌皇帝之死究竟何因,始终未解,这件因“红丸”引发的宫廷案件,史称“红丸案”。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5)

乾清宫

移宫案

移宫案,发生于明泰昌元年(1620年)。太子朱常洛继位时,郑贵妃派侍女李选侍侍奉泰昌皇帝。泰昌皇帝因红丸案死后,立泰昌皇帝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为帝。泰昌皇帝的爱妃李选侍又想继续侍奉天启皇帝朱由校。当时,郑贵妃、李选侍、魏忠贤来往甚密。魏忠贤想利用朱由校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坚持让李选侍居住在朱由校所在的乾清宫内。而内阁诸大臣站在乾清宫门外,终于迫使李选侍移居哕鸾宫。史称“移宫案”。此案议论颇多,后来成为派系斗争的代名词。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6)

乾清宫内景

建陵历史

庆陵的地下玄宫自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营建,七月二十九日合龙门,历时四个月,耗帑银150万两。且工程质量精细,除玄宫全部用石料外,其“后、中、前殿”,有“重门相隔”。天启六年(1626年)地面建筑完工。与以往一些陵墓的玄宫相比,过去玄宫建筑是砖石并用,而庆陵全部是用石材,各殿之间重门相隔,工程质量十分精细。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7)

修复前的庆陵

该陵寝原为景泰帝所建,因景泰帝为英宗所贬,葬于西郊金山,所以空出一处皇陵。由于泰昌皇帝在位时间仅29天,来不及修建陵墓,故继位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将泰昌皇帝安葬于此陵墓。

陵寝规制

陵园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占地约2.76万平方米。前后有两进方院,彼此不相连接,在二进院落之间有神道相连,并于第一进院落后建单孔石桥。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陵门,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院内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各五间。第一进院落的建筑现均为遗址。第二进院落,前设陵寝门(三座门),内建两柱牌楼门和石供案,案上摆放石质香炉一,烛台、花瓶各二。方院之后为圆形宝城,在宝城入口处建有方形城台,城台之上建重檐歇山式明楼。楼内竖圣号碑,上刻“大明”、“光宗贞皇帝之陵”。明楼后宝城内满填黄土,中央夯筑上小下大的圆柱形体为宝顶,底部直径约28米。冢前拦土墙与宝城墙等高,并与宝城城台及两侧墙体围成一个平面近于“月牙”形状的院落——哑巴院,院内有随墙式琉璃影壁。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8)

庆陵

探访路线

陵前神道上建单孔石桥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一座,亭内竖碑,螭首龟跌,无字。庆陵主要建筑已修葺完毕,然而,简陋的铁栏杆大门和门旁两侧残垣断壁依旧,这些遗址足以见证久远的历史。庆陵目前尚未开放,因此无法入内。我们只能沿围墙转了转,最先注意到的便是将陵寝分割为前后两院各有一道红墙黄瓦的高大围墙,已修葺一新。前后两院,彼此不相连接,前院主要保存有祾恩门、祾恩殿台基遗址。绕过围墙,前院后面正中有一修葺一新的后门。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9)

单孔石桥和神功圣德碑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10)

神功圣德碑

对着后门中轴线上有一座单孔汉白玉石桥,过石桥是斑驳的石板小路,路两侧树木茂密,杂草丛生,在路的右侧在茂密的柏树枝叶间隐约可以见到一个由青砖垒砌而成似“冢”的小山,两处院落分处山前、山后的格局。小路的尽头对着后院的陵寝门(三座门),陵门已修葺一新,大门紧闭。我们借助门缝往里看,陵园内牌楼式棂星门只剩下两根汉白玉石柱,明楼已修葺。沿着围墙行走,我们发现庆陵的排水涵洞修建十分考究,全为条石起券。宝城两侧的水流从左右宫墙下的涵洞流入,经后院石桥,从前院的右侧绕过陵前注入河槽。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11)

对着后门中轴线上有一座单孔汉白玉石桥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12)

前院后门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13)

对着后门中轴线上有单孔汉白玉石桥,过石桥是斑驳的石板小路,路两侧树木茂密,杂草丛生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14)

在路的右侧在茂密的柏树枝叶间隐约可以见到一个由青砖垒砌而成似“冢”的小山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15)

陵寝门(三座门)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16)

地下排水涵洞

十三陵纪实(探访十三陵庆陵)(17)

明楼

庆陵尚未对公众开放,时至今日,庆陵孤零零的明楼任凭萧瑟风雨的冲刷和历史岁月的洗礼,依然默默地矗立着,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见证着陵寝的肃穆与奢华。

参考文献

孙克勤,孙博,2014,明清皇家陵寝。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孙克勤,2018,一个人的紫禁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克勤,2020,一个人的紫禁城。香港:中华书局。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