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木匠(我就是个看牛匠)

少年时代在农村,我是背牛草背篼长大的,是个不折不扣的“看牛匠”!“看牛匠”每天除了放牛、牵牛吃水,更多时间就是割牛草。记得好像是五岁多点,母亲就找人用慈竹篾条帮我编了一个牛眼胆背篼,就是很小比喻像牛眼睛那么大点,实际比牛脑壳还大,我背起正合适。那可不是帮我做的玩具,每天都要背起它、拿起一把小镰刀,跟到姐姐些遍山割牛草。刚开始边玩边割半天割不满,姐姐们就从她们的大稀眼背篼里抓几把给我装好,装满一牛眼胆背篼嗨啧嗨啧背回去,老娘娘就会奖励我一颗猫屎糖!

老牛木匠(我就是个看牛匠)(1)

  七、八岁以后,牛草背篼也就逐渐从小稀眼背篼换成了和姐姐们一样的大稀眼背篼。割草也就从玩变成正儿八经干活路!那时喂的牛是用来耕田的水牛,都属于生产队,哪家有能割牛草的娃儿就去认养一头,生产队负责一天两三分记工分,大牛记3分,小牛记2分。一年下来也能挣个七、八百分工分,也算是为家里做了很大的贡献。

每天放学回家,我的任务就是至少得割满满一背牛草,也就够小牛吃一天了。牛儿长成大牛一顿就要吃一背,一天三顿就是三背,就得发动几姊妹一起割才够。下午一两点钟放学回家,吃了午饭就背起背篼出门割草。夏秋两季好割草,河边竹林头、田边地坎、山林边上到处都是丝茅草、马胡草、马鞭梢、马儿花,一哈儿就是一大背。遇到冬程天就恼火了,天寒地冻、草木不生,背起牛草背篼跑遍大半个生产队,都难得割满一背。那季节,我们几姊妹也有办法,先是匀到安排割自留山上几坡平时留起来未割、长得整齐茂密的“护草”(专门留起来过冬的牛草),自己家的“护草”割完了,偶尔也曾经打过别人家“护草”的主意,被别人攆得牛草背篼都追落了!还有就是到河边上竹林头扳硬头黄竹叶子喂牛,实在不行了还可以用猪圈楼楼儿上一楼的干谷草给牛充饥,反正不能让它饿到。一到腊月二十几头,我们几姊妹就要加班加点每天多割几背篼草来存起来,过年开头那几天好丢下工程(不做活路)走人户随便耍都有草喂牛,我们称之为过年草!

那是,家家户户娃儿些大多数都在喂牛,割草也就十分困难,队里小伙伴平时都在为牛儿的口粮发愁。于是一种割草赌博的游戏应运而生。我们老家娃儿些喊这种游戏叫打叉儿,也就是通过打叉儿赌草。在参与赌草的娃儿些都割了大半背草的时候,找一个地势相对平坦点的坝坝,竖起三根竹棍子搭成一个三角架叉叉,在离叉叉四五米的地上刮出一道横线,参与赌草的小伙伴每人抓出一把草放到旁边作为赌注,然后划锤包剪(就是现在的剪刀石头布)决定顺序,依次投掷镰刀击打叉叉,谁先打到叉叉就算赢,大家抓出的牛草就归谁。我们男生一般赢多输少,姐姐们割了半天都是在帮我们打工。我们一哈儿就赢了满满一背判起尖尖,欢天喜地下河洗澡摸鱼去了。姐姐们和邻居家的女娃儿些只好垂头丧气埋怨自己运气太差,背起空背篼继续找新的地方割草去了。其实她们哪里晓得,我们男娃儿些平时经常拿弹枪(弹弓)打雀子、锭(抛)石头打青果老木柑,早就练就了一身十分了得的投掷技术,女娃儿些玩打叉儿哪是我们的对手!

  割牛草最怕割到手,镰刀每天使用前都要在磨刀石、水缸边子上磨得飞快,遇到几个人抢割一片长得好的牛草,稍不注意就要割到手。有次在龟歇凼门口的冲口大田坎上,我和张二娃他们两姊妹抢割一片茂盛的油草,我割得又急又快,一不小心镰刀谝pian到左手中指上,一时间中指第一个关节皮筋割开一条大口子,鲜血直流。我妈呀一声大哭起来,捏住伤口跑去找大人。幸好母亲他们就在近处出工,拉起我就往灯杆湾跑,沿路滴了一路的血!因为灯杆湾牟二孃家最近,又晓得备有消炎粉。到了那里急忙抖了半包在伤口上,要了一块布角子(打衣服剩下的边角余料)包好缠紧就了事,害得我十多天无法割草。由于韧带割断没有缝针,以致这根中指一直打不伸,后来读师范要自愿选修音乐或美术,本来想学音乐,结果手指往风琴琴键上一放,音乐老师马上说你无法弹琴学美术吧!

  喂牛是一个系统工程。每天天一亮就要牵牛吃水,就是把牛牵到河边喝水、窝屎窝屎。夏天就直接把牛栓在牛滚凼头,或者栓到河沟里,傍晚再牵回牛栏屋。打扫牛栏也很烦,要把牛屎铲好挑出来晾晒堆到,第二年开春用来并红苕种(种红苕苗子)。这还不要紧,那时我最怕的是换牛鼻索(用于穿过牛鼻孔牵牛的竹篾条编制的索子)。一般都是在牛鼻索用久了磨断了,牛儿脱离约束打脱了才换一根新的。这情况得胆大心细,用牛草逗牛儿停下来,趁它不注意一把抠住它的鼻孔,把牛鼻索一头穿过去再打一个结栓好才要得。如果是在牛栏外面田头路上打脱,穿牛鼻索就更加困难了!必须要一个与这牛儿亲近的人拿着牛鼻索慢慢喷拢去豁到才能完成。遇到要打人的牯牛又高又大,我们娃儿些是不敢靠近的!据说就有农人被惹毛发疯的大水牛用锋利的牛角活活挑死过。

  从小到大在农村甚至离开农村参加工作之后,只要回家一天到晚都要和牛打交道,自然就对家里的水牛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有次生产队要卖掉我们家认养的一头半大牛儿,那天队长带着牛牙子(做牛买卖生意的中间人,促成交易成功买牛人就会支付佣金给牛牙子)和买牛的来到我们家,起初我还不晓得他们是来干啥子,还帮到大人端茶递水抬板凳。母亲带他们进牛栏看过牛儿出来,牛牙子把队长和买牛人一手牵一个拉到一边,捞起身上的围腰帕盖住两人的手,开始神神秘秘、摇头摆脑不说话,牛牙子的围腰帕下面像在耍魔术一般不停地抖动。我们几姊妹围在旁边一脸懵逼不晓得他们在搞啥子鬼名堂!事后母亲才告诉我们,他们这是在讲价钱,喊价还价全部用手指头在围腰帕下面互相比划,免得旁边的人杀价抢生意。我听了感觉搞笑,我们又不买牛,鬼才抢你的生意,大敞明亮直接讲价不就完了吗?!后来长大了才晓得这是牛市上的行规。等队长和买牛人都用力点了点头,牛牙子这才大笑道:“成了!付钱付钱!”买牛人马上摸出荷包开始付钱,我们才焕然大悟原来是要买走我们喂的牛!我哪舍得这么乖的牛儿被人牵走?!顿时难受得大哭起来,又跳又闹不准他们牵走。母亲悄悄劝我:拿镰刀割牛鼻索!我听了赶紧冲进屋在刀别子上取下一把镰刀,跑过去就准备割断买主已经牵出敞坝的牛鼻索,没有想到买主把牛鼻索交给牛牙子,笑着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小伙子喂牛喂得设力(辛苦的意思)!来!该礼节礼节!”说着居然递过来一张新崭崭的一元票子!我吃惊地用询问的目光望向母亲,母亲微笑着点头说:“拿到嘛,买主弄大的礼节呃!”心里再舍不得牛儿都不会给这么大一笔“巨款”过不去撒(要知道老爸三十晚些发给我的压岁钱都才只有两角钱啊),只得抖抖地借过钱眼睁睁看着一群人有说有笑牵着我们的牛儿爬上了对门的山路……后来才晓得,买牛人要给“看牛匠”牛鼻索钱也是牛市行规!

  其实我知道,在小时候那个农耕时代,耕牛就是农人的命根子!如果没有耕牛,庄稼特别是水稻种植就无法顺利开展,人们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白米饭将无处可寻!因此,旧时农村敬牛如敬神,耕牛累死老死也不忍食用,在早都要慎重其事厚葬的。就是过去生活困难时期,耕牛老得不能犁田了,也是忍痛悄悄卖到远处,眼不见则心安,所以许多老辈人是终身不吃牛肉的!在我老家农村对牛的膜拜甚至演化为一种祭拜仪式,小时候许多地方都还遗存着牛王庙遗址或地名,我们老娘娘在世的时候,说每年十月初一是牛王菩萨生,还要刀头敬酒备起到牛栏头祭拜一番,那天全体耕牛都要歇一天不干活,也要喂最好的牛草。

我晓得的对牛最有尊崇意味的是农村过年一直保留着一种与耕牛相关的民俗表演,那就是牛牛灯!那时,每年正月初十一过,每个公社都有一两拔牛牛灯在乡坝头挨门挨户耍!牛牛灯队伍才拢对门坡上,欢快的锣鼓声就老远响起来了。到了敞坝头,领队的灯头提着马灯开唱:“牛牛灯耍得圆,牵起牛儿来拜年……”四言八句顺口溜祝福语一套是一套!母亲赶忙递上至少一个月月红一元二角钱红包礼信,表演完把大家耍高兴了一般还要“冲水”(发第二次红包)。随后耍灯主角正式亮相:一人扮演“看牛匠”,身上背着装了一把牛草的稀眼背篼,一手一根牛鞭杆,一手牵起一条由两人身披草席或被单装成的耕牛,伴着铜锣、镲钹、坛鼓合奏的特殊音乐,欢腾跳跃表演牛犁田、吃草、打滚、刨虱子、洗水凼、放牛娃骑牛等动作,惹得我们全家和沿路攆来围观的邻居们哈哈大笑。一时间,欢快的锣鼓声、喜庆的鞭炮声伴随农人开怀的畅笑声传遍山村的山峦河谷……

  后来,田土下放,耕牛更是每家每户少不了,农村养牛迎来高峰期,也催生了耕牛繁殖、饲养、医疗等系列产业的兴旺发达。我们家三姐夫就看准耕牛市场开发了一个牛产业起始端项目:养了一头有大又壮的公牛,专门等待养母牛的农户牵牛上门配种!那时城乡正在风行娱乐城,三姐夫的朋友们便戏称他开办了一个“牛乐城”,几年下来确实找了不少钱。再后来,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种田人大都离乡背井打工挣钱去了,田土大量荒废,加之机耕普及,耕牛就失去了存在价值,我从事过的“看牛匠”这个职业也就永远退出历史舞台,载入中国农耕文化的史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