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薄小巧aero评测(VarjoAero体验清晰度不错)

前不久,Varjo发布了比以往价格更低的PC VR产品:Aero。与此前的VR-1、VR-2、VR-3相比,这款售价1990美元的产品在功能和配置更精简,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人眼级分辨率的仿生显示方案,而是采用全新的mini LED屏幕,单眼分辨率高达2880x2720,sRGB色域为99%;屏幕刷新率90Hz,ppd达35,FOV 134°。

轻薄小巧aero评测(VarjoAero体验清晰度不错)(1)

此前,mini LED已经应用在部分高端型号电视机、显示器、包括苹果MacBook和iPad等产品。Vajro Aero是首次用在VR头显中应用mini LED的设备。相比于LCD,mini LED可实现分区控光,以提升对比度、色彩和亮度表现。而且mini LED比OLED成本更低,没有纱窗效应,也可避免烧屏等情况。

轻薄小巧aero评测(VarjoAero体验清晰度不错)(2)

据Varjo称,VR飞行模拟是Aero的关键应用之一,这一点从名字的含义上也可以看出。除了模拟飞行外,还可以用于3D设计等专业场景。

与市面上大部分C端头显相比,Aero的价格还是很高,它独特的卖点是清晰的视觉,因此可能更受VR模拟的发烧友们欢迎,它可以带来主流C端头显不具备的超高清视觉效果。

那么,Aero的实际体验到底如何呢?与此前的Varjo产品相比又有哪些优化和升级?近期,外媒RoadtoVR对这款产品进行了测评,感兴趣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清晰度

从价格来看,采用mini LCD的Varjo Aero找了一个C端和B端产品的中间值(1000美元的Valve Index、以及自己3200欧元的Varjo VR-3之间)。而从视觉清晰度来看,Aero的PPD尽管比Varjo其他头显(60 PPD)有所牺牲,但依然比其他非Varjo头显更清晰。

轻薄小巧aero评测(VarjoAero体验清晰度不错)(3)

目前市面上分辨率较高的VR头显如Vive Pro 2、Reverb G2,分辨率分别为2448x2448和2160x2160,显示效果均足够清晰。相比之下,Aero的分辨率仅比它们略高(2880x2720),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采用的非球面透镜有效缓解VR普遍存在的眩光和God Ray(伪影)效果,因此视觉清晰度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Aero的透镜具备范围足够大的甜蜜点,即使人眼离开视觉中心,看到的大部分画面也足够清晰。这与菲涅尔透镜相比是一大优势,意味着VR头显滑动时,你的视觉观感不容易变模糊。

轻薄小巧aero评测(VarjoAero体验清晰度不错)(4)

体验者表示:运行合适的VR内容时,Aero的清晰度甚至可媲美人眼,比如在《半衰期:爱莉克斯》中,甚至能看到螺丝刀尖端的纹理等细节,这用Varjo其他头显都难以看清。另外,高分辨率还增强了Aero的立体视觉效果,因此一些低端渲染的图像看起来容易格格不入,比如体验者就发现,半衰期中的链条围栏竟然是个平面图。

除了清晰的视觉外,Aero的沉浸感也足够优秀。在玩《半衰期:爱莉克斯》时,体验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忍不住驻足欣赏周围的空间,沉浸感比此前体验过的VR头显更好。

尽管如此,Aero的图像显示效果依然存在缺陷,如:色差和最边缘图像失真。据悉,VR头显很少出现色差问题,通常可以通过软件来调节。因此,Aero中存在的色差问题,可能是软件优化的问题,也有可能与透镜有关。

轻薄小巧aero评测(VarjoAero体验清晰度不错)(5)

另一方面,Aero最边缘图像失真的问题并不明显,只有在转头的时候才会发现。实际上,图像失真或扭曲的问题,只存在于Aero的显示边缘,大部分图像没有这个问题,因此对于整个显示效果影响不大。不过考虑到1990美元这个高端价格,用户可能会期待图像更完美一些。

总之,市面上能够充分在Aero上展示清晰细节的VR游戏并不多,如果只是为了玩《Beat Saber》、《VRChat》,视觉效果可能提升不大。相比之下,Aero更适合用来玩《微软模拟飞行》等对视觉效果要求高的VR应用。

关于视场角

体验者称,与Aero官方公布的视场角(在12毫米出瞳距,水平FOV 115°,对角线FOV 134°)相比,用TestHMD1.2测量的实际结果,并不能达到这个水平。即使拆掉面罩,水平视场角也仅达102°,比Vive Pro 2和Valve Index的实测结果更小。

轻薄小巧aero评测(VarjoAero体验清晰度不错)(6)

此外,Aero的可视区域感觉并不像其他VR头显那么圆,而是感觉纵向有所切割,而且上下的宽度也不同。

轻薄小巧aero评测(VarjoAero体验清晰度不错)(7)

轻薄小巧aero评测(VarjoAero体验清晰度不错)(8)

他还指出,很可惜这款头显不支持出瞳距离调节,无法将实际FOV最大化。不过一定程度上,Aero的大甜蜜点还是可以给人一种大视场角的观感。

关于IPD和眼球追踪

Aero配备了200Hz刷新率的眼球追踪模组,以及电动的IPD调节方案,范围在57到72毫米之间。

首次戴上Aero头显后,系统会要求你盯住屏幕中心的白点,同时校准眼球追踪系统和IPD距离。电动IPD调节方案是自动的,在调节IPD的过程中,你可以听到物理电机的声音。

体验者表示:电动IPD调节系统会显示你的瞳距,我瞳距测试结果非常准确。除了自动调节外,也可以手动微调IPD(最少可调节0.5毫米)。

之前提到,Aero并不配备人眼级分辨率的仿生屏幕,也就是说不支持物理的注视点渲染。不过,通过眼球追踪系统,它依然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注视点渲染,目前只有支持Varjo SDK的VR应用能运行该功能。

在注视点渲染实际测试中,体验者发现它切换分辨率的过程非常自然,难以用肉眼识别,除非眼球追踪校准失败。

关于显示屏

此前青亭网曾提到,在VR中应用mini LED另一个好处在于可以实现类似于OLED中的纯黑色显示,实现更好的沉浸感。不过在实际体验中,发现黑色显示水平虽然优秀,但与OLED的原始黑色相比还是有差距。

轻薄小巧aero评测(VarjoAero体验清晰度不错)(9)

体验者发现,Aero的屏幕没有明显的纱窗效应,也就是说你看不到未发光的像素。只有在出现锯齿现象时,你能看到明显的像素。仔细观察它的屏幕时,也许能发现微弱的色差(像素之间亮度和色彩的不一致),但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发现。

关于配件

Aero并不配备内置音频和麦克风系统,需要你自行配置,这一点对于用户不够友好。

轻薄小巧aero评测(VarjoAero体验清晰度不错)(10)

此外,也不配备手柄,你需要额外购买SteamVR基站和手柄,如果购买Index五指追踪手柄和基站,则需要额外580美元。

遮光性好,无透视模式

Aero面罩的遮光性、密封性足够好,也就是说,你可能没办法透过鼻子和头显之间的缝隙看到周围环境。通常,玩家常常通过这种缝隙来寻找手柄或耳机,或是顺便控制电脑界面。尽管看到外面可能比较麻烦,但是沉浸感得到提升。

与Varjo VR-1、VR-2相似,Aero也不具备高清的AR透视功能,通常该功能主要用于Varjo的XR系列头显,因为XR头显的定位是一款AR/VR虚实融合的产品。不过,考虑到Aero优秀的遮光性,如果未来能够支持一定程度的透视,也有助于提升使用者的安全性,这对于C端头显来讲是关键的用户体验。

关于人体工学

Aero延续了XR-3和VR-3配备的光环式头带设计,体验感舒适。其头带共有三种核心调节机制(后脑勺、头顶、左右两边均有转盘),为使用者带来许多灵活性。通过调整头带上的转盘,你可以改变光环的松紧,头显的上下位置,以及显示器外壳与后脑勺绑带之间的距离。

轻薄小巧aero评测(VarjoAero体验清晰度不错)(11)

体验者表示:关于Aero的绑带,我希望它能配备Index、Reverb G2的那种弹簧式绑带,这样穿脱更方便,不用再放下手柄,用双手松开绑带那么麻烦。而且与Quest等可以从前往后戴的VR头显相比,Aero对于戴眼镜的人不太友好,留给眼镜的空间不多。

轻薄小巧aero评测(VarjoAero体验清晰度不错)(12)

软件体验

除了SteamVR外,在Aero上也可以运行Varjo的系统软件Varjo Base,这款软件包含了虚拟桌面等额外的工具,还可以在电脑端查看Aero的眼球追踪画面。此外,其他人还可以在桌面软件中控制虚拟指针,以便向Aero使用者展示VR中的内容,适用于VR演示或导览。

轻薄小巧aero评测(VarjoAero体验清晰度不错)(13)

在Aero中运行SteamVR也不需要额外的设置,可以在桌面端直接启动,足够方便。

轻薄小巧aero评测(VarjoAero体验清晰度不错)(14)

产品定位

体验者表示:Aero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VR头显,对于普通C端消费者来说太贵了。对于一些企业用户,其使用VR的场景可能对眼球追踪、清晰度有特殊要求,这时候Aero足够合适。除此之外,该产品也会受到VR模拟游戏狂热粉丝们欢迎。

轻薄小巧aero评测(VarjoAero体验清晰度不错)(15)

另一方面,如果普通用户想入手一台高分辨率PC VR,选择Reverb G2这样的4K头显性价比更高,画质也足够清晰。参考:RoadtoVR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