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师表经典名句(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本文乃未来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出师表》是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流传千古的名篇。文章最早见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篇名是梁朝萧统收入《文选》时所加。“表”属章奏一类,是古时臣下向君主有所请时使用的一种上行的公文。“出师表”则是关于军队出征的奏疏。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受刘备遗诏,辅佐后主刘禅执政。为了实现当年隆中对策时替刘备所定“成霸业”、“兴汉室”的宏图大业,诸葛亮于公元二二七年率军北驻汉中,出师伐魏,以图中原。鉴于后主刘禅羸弱无能,临行前,诸葛亮上,此表,劝导后主广开言路,秉法持正,任用贤臣,保持蜀中政治清明,使他解除后顾之忧,专事北伐,完成统一大计。

诸葛亮出师表经典名句(是流传千古的名篇)(1)

诸葛亮

道严而清晰的层次结构

刘想《文心雕龙·章表》篇论及《出师表》时说:“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全文约六百余字,叙述国复天下的志向,表白竭忠尽节的决心,吐露出师时复杂的心曲,体现“谨慎”的秉性和忠贞死节的品质,而能“志尽文畅”,不能不归功于它谨严的结构和清晰的层次。文章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指明局势,分析群情,揭出全篇告诫的旨意。开篇即以创业的未半、先帝的早逝、三分的局面和蜀汉的弱势,点醒形势危急,存亡攸关。继而笔锋一转,从内外两方面分析群臣毫不懈怠、奋不顾身的心志和感先帝之恩而图报效后主的心情。连说“宜”与“不宜”,告诫后主广开言路,秉法持正。各层之间,意脉贯通,丝丝入扣:申说不利局势,引起警戒;分析有利因素,增强信心;提出应取态度,保证实施。逐层深入,逻辑性极强。

诸葛亮出师表经典名句(是流传千古的名篇)(2)

诸葛亮

第二部分从“侍中、侍郎郭攸之”到“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推荐应当信用的文臣武将,兼论亲贤远佞的重要性。先调动直感经验,从皇帝宫中的文臣到丞相府中的武将,分别荐举贤良,一一评判其品行才能,交代其由来(先帝选拔、群臣议举),并说明经过昔日实践考验,望后主向他们咨询政务和军事,详尽周密,令人信服。又运用理性思辨,以两汉在用人方面的历史经验,论证亲贤远侯的治国道理,高屋建领,势如破竹。最后希望后主亲近和信用可倚重的贤臣,以兴隆汉室,行文如水到渠成,雄辩而信实。第三部分从“臣本布衣”到末尾,自陈忠贞之志,誓师北伐。述志时先以布衣受聘的经历表达知遇感恩之情,次以历经失败和危难,驱驰二十一年的历程,说明创业维艰,表白忠诚报国之心;再以刘备的临终托付,引起出师图报之意。由此自然过渡到誓师北伐。

诸葛亮出师表经典名句(是流传千古的名篇)(3)

诸葛亮

先叙出师的准备(南方已定、兵甲巳足)、目的(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进而分说各人的职分:自己委以“讨贼兴复”之任,宫中侍中、侍郎进“兴德之言”,后主刘禅“咨酿善道”、“察纳雅言”。思虑周全,详约有致;而且照应前两部分,首尾顾盼有姿,布置严密。末尾致辞行之意,结束全文,是章表应有之意。全文围绕出师反复劝谏,结构绵密,层次井然。

深切委曲的劝谏

此文劝谏时“理得而辞中”(刘勰《文心雕龙·诏策》),说理明白,措辞得体,具有深切而委曲的特点。诸葛亮是刘禅的臣子,又是其父辈,因而说理、陈情各呈风姿。

诸葛亮出师表经典名句(是流传千古的名篇)(4)

诸葛亮

因是父辈,刘备临终又诏刺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传》),说理时就或以危急存亡的局势开导,或以两汉兴隆和倾颓的历史经验教训启发,或以刘备兴复汉室的遗志勉励,或以君主治国的重任要求,诚恳详尽。文中连用三“不宜”,激励后主胸存大志,希望他秉法持正;又连用两“以为”、两“必能”,语气斩截,充满自信,明白削切,不容置辩。然而作为刘禅的臣子,诚如清代丘维屏所说:“武侯(诸葛亮)在国,目睹后主听用要呢小人,或难于进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师时叮咛痛切言之。明白凯切中,百转干回,尽去《离骚》幽隐诡幻之迹而得其情。”这就构成陈情委婉曲折的特点。

全文有十三处称先帝,寓难言之深意于言外。

诸葛亮出师表经典名句(是流传千古的名篇)(5)

诸葛亮

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狙”,忠贞的情志、满心的忧虑,倾泻而出;追先帝“殊遇”,隐指刘禅坐享刘备德泽,却无慑服众心的威望;光先帝遗德,批评刘禅还缺乏刘备的高德,先帝简拔,告诚旧人不宜随便废除;先帝“称能”,说明所荐非自己的私人;先帝痛恨桓、灵,劝谏刘禅不可效法亡国之道,先帝不以臣卑鄙,要刘禅象刘备一样信托自己;许先帝以驰驱,表白誓死报国的夙志;先帝知臣谨慎,祈望刘禅同样了解自己;恐伤先帝之明,表达不敢怠慢之心;报先帝,感刘备恩德;告先帝之灵,宣誓尽忠尽节;深追先帝遗诏,希望刘禅铭记刘备临终嘱咐,继承父志。

反复提醒,反复叮咛,委婉尽致,曲折尽情。

诸葛亮出师表经典名句(是流传千古的名篇)(6)

诸葛亮

平易而精炼的语言

吴曾祺评此文时说:“一字一句,都从肺腑流出,不假修饰,而自为文章之胜。”“从肺腑流出”,所以感人至深;“不假修饰”,因而平易晓畅。同时,在散句中时而夹以工整精炼的偶句,呈现一种整伤的语言美。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均精致流美,脍炙人口。多种修辞手法,又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如三用“不宜”、两用“以为”、“必能”,排比有力;“亲贤远小”、“亲小远贤”两句,更于整齐的排比句式中含有强烈对比。

诸葛亮出师表经典名句(是流传千古的名篇)(7)

诸葛亮

此外,双音词的构成和运用,灵活多姿。同义、近义字构成的双音词,如“危急”、“危难”、“晓畅”、“兴隆”、“斟酌”等;反义字构成的双音词,如“存亡”“藏否”、“损益”等,表情达意更加鲜明、生动、准确,因而富有久远的生命力,至今仍存活于现代汉语中。其中以反义字构成的偏义复合词“异同”(偏“弄”义),精炼别致,更具特色。不少词组言简意赅,含义隽永,富于表现力,成为成语:直接为后世援用的如“妄自菲薄”,经过提炼或改造的如“三顾茅(草)庐”、“不知所云(言)”等。《出师表》高度的语言艺术,也是它传诵不衰的原因之一。

诸葛亮出师表经典名句(是流传千古的名篇)(8)

诸葛亮

《出师表》体现的是忠贞报国的主题,蕴含着治国安邦的深邃思想,体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巳的献身精神,赢得历代志士仁人的仰慕和崇敬。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甚至两次写诗赞颂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推崇景仰,一至于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