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来历(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三侠五义)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部武侠小说《三侠五义》,这部《三侠五义》大约是成书于清代的嘉庆、道光年间。作者是一个贵族的弟子他叫石玉坤,这部小说是公认的经典之作,也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这部书它流传特别广在中国的民间有着深厚的阅读基础,书里面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的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的内容都产生了特别深远的影响,这部小说写的是北宋仁宗年间,包拯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众侠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这部书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大清官包拯包青天,可以说这是一个名垂千古的形象,这也充分体现了老百姓和广大的底层人民群众的一个内心里的愿望。

金庸武侠小说来历(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三侠五义)(1)

《三侠五义》又称是《大五义》,这里边的故事没有完,这时候出现了续书《小五义》,《小五义》的中心人物已经由《三侠五义》里头的包拯转成了包拯的门生颜查散,而重要的侠义人物除了前辈七侠五义之外,又增加了几个晚辈,就是钻天鼠卢方之子粉面子都卢珍、掣地鼠韩彰义子霹雳鬼韩天锦、钻山鼠徐庆之子山西雁徐良、锦毛鼠白玉堂的侄儿玉面专诸白芸生,加上《三侠五义》中的原有的人物小侠”艾虎就成了《小五义》。《小五义》它可不是紧接着《三侠五义》的结尾续写的,实际上它是从《三侠五义》的第100回开始写,部分的内容和《三侠五义》有点重复。这个小说是以襄阳王赵珏图谋叛乱为线索,历叙颜查散奉旨巡按襄阳,大印被盗,白玉堂坠铜网而死,众侠义云集襄阳,蒋平找回大印;智化用计,里应外合,收降襄阳王党羽钟雄;破铜网时,颜查散被沈中元劫持,众义士分头寻找,沿路行侠仗义;“小五义”不期而遇,结拜为兄弟。

金庸武侠小说来历(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三侠五义)(2)

《三侠五义》这部书它不仅仅是留给了人们对道义的认知,认同,它还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个充满侠义的江湖,给中华的文化留下了侠义两个闪光的字眼,一个个舍己为人,抱有强烈的社会良心的侠客,他们扶贫济困,称而扬善,路见不平替天行道,他们的故事让侠义这个词成了一种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本质上就是舍己为人,舍生取义,但愿这种冰清玉洁的侠义之风,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代代永流传。

金庸武侠小说来历(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三侠五义)(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