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必先立志(修习方法之立志)

立志就是立下志愿,树定志向的意思。愿是能产生力量的,它可以为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提供永恒动力;向就是方向的意思,它可以清晰地告诉我们人生前进的方向。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可能从来没有很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有的在日常繁杂事务中忘记自己的志向,也叫忘记初心。我认为,完全可以从王阳明先生那里得到一些启发。

修身必先立志(修习方法之立志)(1)

立志就是想明白为什么活着。王阳明先生认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无论你是什么行业、什么职业,大到领导,小到普通老百姓,都是从“立志”这个根本开始的,而我们之所以学了那么多道理,仍然迷茫,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立志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王阳明先生要从立志开始讲起的深意。王阳明先生从小就给自己立了一个志向,他说他读书是为了当圣人。在这里还是要强调一下,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立志,不是简单的立一个志向,而是说要明白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所以说这才是真正立志的一个内涵。现实我们多数人都是为了生存而赚钱,为了生活而忙碌。可惜,有的人赚到了钱也感到不幸福,生活上不缺吃、不缺穿也觉得不开心,症结就在于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忙,为什么活的问题。如果按照王阳明先生所强调的观念一样,给自己的品格定个性,确立一个志向,你的人生,你的生活便会马上变得有了意义。一个人要想达到人生中的目标,首先得树立起坚定的志向。王阳明先生认为“立志乃万事之本”。因为人是有很强的惰性的,如果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向前迈进的话,他很快就会屈服于自己的情绪,以及外在的环境,最终一事无成,虚度时光。

修身必先立志(修习方法之立志)(2)

立志就是立个为善去恶的志,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王阳明先生的一个学生,听完王阳明先生对于专一于着一个事物的理解之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弄懂了一点。他认为专一之功不是专注于外在的事物,而是无论待人接物,还是独居静坐都要一心专注于自己内在的天理良知。有一天,他的学生又问王阳明:立志立什么?怎么做才算真正的立志?王阳明先生就说:只念念要存天理,便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如道家所说的“结圣胎”。那么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立志就是确立一个“善”的思想,去除“恶”的念头。实际上就是让我们确立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抛弃动物属性的一面,向往人性高尚、神圣的一面。当我们确立的了这种姿态之后,就等于为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赋予了一种高尚、一种神圣的意义。当你充满着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时,你就会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每天都会以激扬奋进的状态投入每天的工作生活中去。说到这里可能还有不明白,我个人的理解是,比如想当官本来没有善恶,如果想造福一方就是善,想谋取私利就是恶。比如赚钱,靠做好一个商品来赚钱是善,靠在竞争中损人利己是恶。再比如只想作个平凡人,爱一个职业、靠职业生活是善,坑蒙拐骗、不劳而获是恶。

修身必先立志(修习方法之立志)(3)

立志就要静下来听自己心的声音、精心栽种培育。立志就像栽种树一样,不能一味地只培土浇水,还要经常修枝剪叶,不然就很难成材。王阳明先生在给学生写信时就经常用到这个比喻,他说立志就像农民播种一样,只有精心培育,细心栽种才能迎来秋天的丰收。他说,立志要尊师重道,以经典为师,以圣贤为师,目的就是去人欲、存天理。他还例举孔子,还说自己15岁立志修身做圣贤,直到15年后才终于把志起来了。俗话说,叫三岁看老。王阳明先生从小的时候就立志读书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一代圣人。所以,立志持志之难!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立志持志呢?王阳明提倡静坐,倡导学生在静坐中反省检察自己。只有当我们的“心停下来”,从儿时的梦想开始追根塑源,我们才能真正听到自己“心”的声音,你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而活?应该怎么去活?如果“志”立起来了,又在日常琐碎中该干嘛干嘛,王阳明先生叫:立志不真切。那是因为想得不透彻,决心不够大,后续措施没跟上。所以,当我们知道自己的“心”是怎么想的时候,还要拿出具体措施,经常对照查检,抓好反复回潮,努力养成自觉,形成习惯。

最后欢迎各位网友参与讨论,希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