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抗倭消灭了哪些地方的倭寇(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的抗倭名将)

其实中日之间的战争,早在明朝时就有过交火。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因其治军有方,战绩杰出,他带领的铁军被人们称为“戚家军”。

戚继光抗倭消灭了哪些地方的倭寇(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的抗倭名将)(1)

戚继光抗倭虽是嘉靖年间发生之事,但明朝的倭患最早在朱元璋的洪武时代就有了。朱元璋之所以实行海禁政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能杜绝倭患之发生。

到了永乐十七年,明军于辽东望海全歼来侵的倭寇,自此后,明朝海防较为平静,并持续了很多年,直到嘉靖年间,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在封建诸侯的支持下,日本海盗与中国海盗王直、徐海等人勾结在一起,在江浙、福建沿海攻掠乡镇城邑,明朝东南倭患随即大起。

明廷虽多次委派官吏经营海防,却因朝政腐败而难有成效。

直到时任浙直总督的胡宗宪,举荐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明朝的抗倭事业才真正开始走上正轨。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字敬,号南塘。汉族,山东蓬莱人。戚继光出身将门,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立志报效祖国。

戚继光的父亲是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从17岁承袭其父职位,开始了征战沙场的一生。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师级参谋),抵御山东海上倭寇。

戚继光抗倭消灭了哪些地方的倭寇(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的抗倭名将)(2)

两年后,在得到浙江总督胡宗宪的极力举荐后,戚继光得以调任浙江担当参将,负责镇守倭寇出没频繁的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及所辖各县。

此时的戚继光终于获得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上任不到一个月,浙中门户龙山所(今在镇海)遭受一股倭寇进犯。

明朝廷调集的数千军士抵挡不住倭寇的进攻。戚继光却英勇无畏地冲锋陷阵,连发数箭,射死了三个倭寇头目。倭寇们群龙无首,无心恋战,惶恐逃走。明廷官兵则士气大振,一举击退了倭寇。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继心里明白当时的沿海卫所废弛,旧军战斗能力低下,于是亲自去义乌等地招募了4000多名农民、矿工组成了的一支新军。

这支部军队通过戚继光的悉心栽培、严格训练,成为了精通战法,军纪严明的军队。在战斗中屡战屡胜,被誉为“戚家军”。戚继光很重视水师的发展,不仅督造了44艘战船,还壮大了水军的军事设备。此外,他根据中国沿海沼泽多的情况以及倭寇惯用重箭、长枪作战的特点,创造了一种攻防兼宜的“鸳鸯阵”,对防御倭寇起了很大的作用。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倭寇大举入侵台州。戚继光得到战报,紧急部署兵力。戚家军与倭寇在台州展开了激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作战,九战九胜,歼灭了倭寇5400多人,史称“台州大捷”。

凭借此战,戚家军打出了名声和威望,让倭寇闻风丧胆。

戚继光也因英勇善战,军功卓著,很快连升三级,转战福建继续抗倭大业。嘉靖四十一年(1562),世宗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负责福建用兵事宜。

戚继光抗倭消灭了哪些地方的倭寇(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的抗倭名将)(3)

戚继光和俞大猷两个人默契十足,可以说是军事上的伯牙与钟子期,很快就荡平了倭寇在横屿、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次年四月,戚继光在平海卫战役中,率领中路戚家军与右路福建总兵俞大猷、左路广东总兵刘显相互配合,取得“平海卫大捷”。

此次战役收复了兴化城(今莆田)、杀敌2200千余人,救出被俘虏的百姓3000多人,战果累累。

不久,戚继光又升了官,担任福建总兵负责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华、温州两府。这年冬天,仙游地区被一万多倭寇围攻,戚继光率军驰援,三战三捷。至此,入侵福建的倭寇基本被荡平。

此后,俞大猷、戚继光又率军抗击流窜在广东沿海的残余倭寇。至嘉靖四十五(1566)年,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消除,

明代的抗倭战争,历时40余年之后,终于结束了。

戚继光也因为抗倭大业而名垂千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