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山在什么地方(走近大竹山)

不走近大竹山,你就难以理解人们对这座海防孤岛的撕心裂肺的情感;不走近大竹山的营房,你就不会了解驻岛官兵献身国防的精神源泉。记得某年暑假期间,山东兖矿健康状况集团第二中学的师生们赴我时任营教导员的大竹山岛体验军营生活,与我们驻岛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仅仅一周,那山、那水、那情感便刻骨铭心地印在脑海里。

大竹山在什么地方(走近大竹山)(1)

大竹山岛距长岛有两个多小时的海路,没有渡船,每次进岛需搭乘部队的给养船。当翡翠般的大竹山岛映入眼底时,海风送来锣鼓声,我带领驻岛官兵在码头列队欢迎来自煤海的园丁们。看到这种阵势,师生们高兴地一下子就把一路船摇日晒的辛苦抛在脑后。但他们并不知道,刚进岛时都有这种感觉。蓝天、碧海、绿岛,浪漫而富有诗意,实际上这仅仅是第一印象。

大竹山在什么地方(走近大竹山)(2)

大竹山岛坐落在黄海渤海交界处,1.462平方公里的海岛三面悬崖陡峭,栖息着成群的海燕、海鸥,呈原始状态的树林草丛把全岛装扮得郁郁葱葱,其间点缀着串串红樱桃和满树的桑葚、酸枣。站在海拔150米山顶的灯塔下环顾大竹山四周,这景色确有世外桃源的感觉,可偏偏就是生存条件太差,无淡水、无耕地、无居民、无航班,夏季毒蛇出没,到了冬季,满山的绿色就被凛冽的海风吹得一干二净。只要在岛上待一天,就会感受到这绿色掩映着的艰苦。但就是待一天,人们就会被这座海岛的历史,特别是“老海岛”可歌可泣的精神所震撼。该岛虽偏远孤小,自古以来却被称为京津门户的要塞门闩。在受屈辱的近代史上,列强的利舰曾7次经过这里侵入津门。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一个排的官兵败走台湾,带走岛上惟有的居民祖孙二人,留下一座荒岛、一口咸水井。如今。这口咸水井旁长着一棵挺拔参天的云杉,官兵们都亲切地称它为“扎根树”,这棵树,是“老海岛”精神的象征。

大竹山在什么地方(走近大竹山)(3)

为结束国防门户软弱的历史,一支缴过日本鬼子火炮、围歼过国民党王牌74师、在朝鲜战场屡建奇功的英雄团登上这座岛,开始了前无古人的国防施工。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没有任何施工设备,战士们手中的武器就是铁锤、钢钎、铁锨、十字镐。白天,抡锤打眼,手搬肩扛,锤声炮声号子声震天动地;晚上,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帐篷里,夏天挡不住雨水潮湿,冬天抵不住寒风肆虐,特别是到了冬季,孤岛的海风象一把把利刃,无情地割裂着战士们的身体。在如此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英雄团将士没有一个孬种。化身为王成的一级战斗英雄秦建彬在这里一驻就是17年。老政委潘世坤当年在惟一的苦水井旁栽下一棵云杉,伴随云杉的成长,他不仅奉献了自己19年的青春,家人也相伴付出了一切,女儿因常年的海岛营养障碍而患病,17岁积攒成顽症,至今不逾。

大竹山在什么地方(走近大竹山)(4)

官兵们把老海岛精神浓缩为16个大字,写在进岛最醒目的山壁上: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这种精神已经渗透在官兵的血液里。只要你站在劈山填海造出的营地上,只要你走一趟悬崖峭壁上凿出的盘山大道,内心就一定会受到老海岛精神的强烈撞击。由于防御形式的转换,人工挖凿的8000多米坑道、7000多米工事、300多个堡垒已淹没在杂草灌丛之中,但英雄保家卫国的忘我精神依然屹立在那里。在堡垒掩体上,在坑道口,到处可见国防老战士在石头上凿出的誓言:“守海防,洒热血,保祖国,流汗水”,“守海岛百炼成钢,新征途斗志更旺”,几十名战士退伍前刻字并留言:“人走红心在,毛主席挥手我再来”!

大竹山在什么地方(走近大竹山)(5)

“我再来”,决不是迷恋那难以言语的艰辛和苦涩。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奉献无悔,铭记那气壮山河的岁月,怀恋大竹山情结。

大竹山在什么地方(走近大竹山)(6)

一位60多岁的“老海岛”不顾体弱多病,带着老伴儿、女儿进岛感受精神遗产;有三位老兵回家后甚至为此茶饭不香,妻子孩子说什么也搞不懂,三个家庭相约租摩托艇过海登岛回访部队。大竹山的这一切让妻子们流下热泪,孩子们重新懂得了父辈、懂得了今天;一名干部转业后当上新华书店领导,组织中层干部,带着演出队和彩电、书籍、VCD,驱车千里到大竹山岛学习;一名退伍兵在地方升职过上舒服日子,不忘风大浪高中断水断菜的大竹山岛,冬季带上9个大缸进岛教战士生豆芽……

老海岛精神造就国人景仰的一代英雄,也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哺育着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军人。在驻守大竹山岛的某部炮营,每一名官兵身上都可以看到“苦我一个人,平安千万家”的胸怀和感人肺腑的“老海岛”精神新篇。时任营长从小接受精忠报国的熏陶,他父亲参加解放军时,是母送子、妻送夫,父母又把他送到海防线上。党育家教坚定了他的志向,大学毕业后几次放弃较好的任职机会,义无反顾地三进大竹山岛,超强度的施工训练,长期的高盐分的生活,使37岁的他早早患上“三高一椎”症,换来的是兵营建设一年一个台阶,被两级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营,他先后5次立功,被评为全国要塞区唯一的优秀共产党员。老母亲理解孩子为啥不离岛。已70多岁的她以当年干妇救会主任的那股劲,非要上岛看看儿子、看看当战士的孩子们。冬季赶上风浪大,坐车都晕的老母亲一口吃了4片晕船宁。看到风浪中赶来的白发老人,战士们感动地以庄重的军礼相迎。 在大竹山岛,虽然艰苦,但只要你问苦不苦,官兵回答都是:“不苦!”但说起苦,特别是风浪天,能把一切苦都翻腾出来,那年大风刮了22天,驻岛官兵半个月吃咸菜、喝坑道水。一位战士父母因风浪大在长岛等了7天。第8天风浪稍小赶到大竹山岛,但浪打涌推还是靠不上岸。父母在船上哭,战士们在岸上流泪。一次,军区派来的慰问演出队也因此上不了岸,战士们只好隔海观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三位嫂子上岛》就是真实写照。小岛的苦魔面前有酸辛、有眼泪,但无逃兵。时任五连连长22岁考上沈阳炮兵学院,体检时医生惊奇地发现他有高血压、高血脂。医生问:“是不是海岛来的?”回答说:“是。”“想不想上学?”“想。”医生听罢毫不犹豫地填写了一串合格,因为医生也曾守过岛了解海岛高盐生活之苦。军校毕业时他却放弃了跳出苦海的机会,毅然把志愿定在大竹山岛。他运用所学知识,带领战士进行科技练兵,总结出一整套以防快速登陆为重点的现代火炮技术,使火炮射击达到快准密,展示出“海上钢钉”的威武素质。

大竹山在什么地方(走近大竹山)(7)

师生们进岛体验的日子里,正赶上大唱“军人道德组歌”活动,其中《爱国奉献歌》这样唱道:“头顶边关月,情系天下安。当兵走四方,时刻听召唤。爱心献给千万家,真情捧在百姓前。”但只有知道军人家庭的故事之后,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歌中唱得爱心是那么艰辛、那么伟大。五连连长是一个6次受嘉奖的硬汉子,但提起沂蒙山区的家,他硬咽一阵子说不出话。父亲常年病卧在床,因住不起医院,多病的母亲被逼学会打针。妻子做工挣钱赡老,下了班还要忙活地里的庄稼,怀孕后不得已辞掉厂里的工作。临产时,丈夫正好训练新兵,总算请了5天假,赶了3天路到家后孩子还没生。假期不能超,丈夫揩干妻子哀怨的泪水连夜匆匆返队。似乎是亲情的呼唤,他前脚走,孩子就急着出生,妻子只好自己冒着雨雪一步一捱走到医院。“我们家家几乎都一样”,副教导员的妻子快人快语,说起自己的苦楚如数家珍:定了亲事三年见不到人,该结婚时因上学又等三年,生孩子赶上部队集训,一个月子连顿饱饭也没吃上。现在说是随军了,可一头在长岛一头在竹山,几个月也见不了一面。可她们爱自己的丈夫,都为丈夫在大竹山岛守边防感到自豪。“五一”节刚结婚的小两口,新娘小李来自唐山,因新郎守土有责,他们就在岛上度了蜜月。“俺就图他人好”,小李羞涩地透露出自己的恋爱史,她悄悄告诉记者,“已经有了,该回家了”。看着幸福溢表的小李,想起军嫂讲的伴随罹难怀胎十月的故事,真不知应该道喜还是应该安慰。偏巧,当师生们随船离开大竹山岛时,又看见一位军人的妻子,一个多小时她那流泪的双眼一直盯着远去的大竹山岛。大竹山岛消失在远处她还在那里看着。那也是一位“五一”结婚的新娘子,丈夫是岛上的一名志愿兵。此时此刻,师生们突然明白,是什么让大竹山岛的男人变得那么刚强,让女人变得那么柔情,原因只一个——都是为了“家”。

大竹山岛官兵的执著奉献精神和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宽大胸怀,强烈震撼了师生们,开展学军联谊活动之后,全校就出现情系国防、兴学报国的热潮。第二年再次组织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拥军小分队,又向驻岛官兵送去图书、电视和专业知识,临行前挥书留言:育人大竹山,卫国英雄营;煤海连碧海,同心筑长城。表示一定把老海岛精神和驻岛官兵的“吃苦不言苦、苦干不苦熬、依靠不依赖”思想境界带回学校、带回矿区,使学校素质教育进一步向新的目标提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