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上取回来的种子怎么称呼 回到地面后将如何

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记者李春宇)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6月5日顺利发射,而搭载神舟十三号遨游太空的“种子乘客”回到地面已有一个多月,这些“太空种子”回到地面后又将如何“变身”?

据了解,搭载神舟十三号的种子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单位,包含紫花苜蓿、燕麦、食用菌等种子。将种子带入太空,是希望利用太空辐射及微重力环境进行诱变育种,并通过后期的筛选和培育,改良作物农艺性状,培育出优良新品种。

太空上取回来的种子怎么称呼 回到地面后将如何(1)

图为航天搭载的食用菌菌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供图)

相较于同位素诱变、射线辐射、化学诱变剂等地面诱变育种途径,在太空环境中,种子可能出现的变异幅度更大、突变点位更多,且变异的稳定性也更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研处处长魏建华说:“实践证明,在太空环境中,作物种子可以有效发生遗传物质变异。”

“这些变异经过千里挑一,甚至是万里挑一的严格鉴定和筛选,可以获得农艺性状显著改良的后代。再经过后续育种,可以培育出优良的农作物新品种。人们形象地称其为‘太空品种’或‘太空种子’。我国航天事业不断进步,为航天育种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魏建华说。

想让“太空种子”真正造福大众,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在太空中发生变异的植株,回到地面后经过严格筛选,以及数代的杂交、繁殖,才有可能得到优势明显、性状稳定的突变体系。这一过程可能长达十年之久,但是对于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而言,意义重大。

以搭载神舟十三号的紫花苜蓿种子为例,苜蓿是奶牛等草食动物的重要饲草,但目前我国优质苜蓿的自给率并不高,每年要从国外进口超百万吨苜蓿干草。而航天育种微重力环境下的突变很可能带来惊喜,进一步推动我国畜牧产业发展。

由于航天飞船空间有限,并不是所有种子都适合遨游太空。体积较小的种子,可携带的数量更多,产生有益突变的概率就更大。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通过神舟十三号将食用菌菌株送入太空,将菌丝装入试管,即可满足航天育种的试验要求,菌丝回到地面后可进行无性繁殖,快速开展后续筛选研究工作。

“希望通过航天育种获得一些遗传背景更加丰富的种质资源,有助于深化食用菌基础研究,为国家种质资源创新作出贡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王守现说。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北京频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