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管理的建议(小学生家庭德育问题研究)

摘 要:家庭德育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多数家庭存在着德育观念不正确、德育内容不全面、德育方法不得当等问题,社会环境、家庭结构、家长素质以及学校教育都对家庭德育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家长应从转变德育观念、充实德育内容、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等方面着手,同时还要与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相结合,提高家庭德育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小学生德育管理的建议?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小学生德育管理的建议(小学生家庭德育问题研究)

小学生德育管理的建议

摘 要:家庭德育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多数家庭存在着德育观念不正确、德育内容不全面、德育方法不得当等问题,社会环境、家庭结构、家长素质以及学校教育都对家庭德育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家长应从转变德育观念、充实德育内容、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等方面着手,同时还要与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相结合,提高家庭德育的效果。

关键字:小学生 家庭德育 全面发展

自古以来,高尚的德行都被人们所推崇,小学生正处于品德、观念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时期对其进行道德品行教育能有效促进其高尚德性的形成。小学生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其中家庭德育是基础,对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多数家庭并未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或者是认识到了但不得要领,以至于在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大的欠缺,影响了子女的德育培养。

一. 小学生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 德育观念不正确

首先,“重智育轻德育”是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观念,虽然大部分小学生家长也认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生活中,知识和一技之长等智育方面的内容显然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传统的观念来看,现在似乎只有考上一个好大学才能成为“龙”或“凤”,因此,学习成绩成了大部分家长关注的焦点,每次考试结束,总会第一时间询问孩子的考试成绩,将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而为了提高成绩,又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目前的学校教育已然让小学生疲惫不堪,性情焦躁,因此家长不能过分强调智育,而应加强对小学生心理素质、道德习惯、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培养。

其次,家长教育孩子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听话”,认为孩子只有按照家长所说的去做才是正确的,这种德育观念可能会造成两种教育结果,一是孩子很听话,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创新性、独立思考、应对挫折等方面能力的欠缺就会逐渐凸显;二是孩子变得更加不听话,其逆反心理被激发,以至于对于家长的任何教导都持反抗的态度,家庭德育自然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 德育内容不全面

目前,很多家庭对孩子的德育的内容并不清晰,通常见到的是教孩子“不骂人、不打人”、“不拿别人东西”、“听话”、“见人有礼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认为有了这些就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了”。《小学德育纲要》是指导小学德育的纲领性文件,它将小学生德育的内容划分为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努力学习和热爱科学、文明礼貌和遵守纪律、民主法治观念教育、意志和品格教育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这十个方面,体现着“大德育”的特点,因此,家庭德育也应奉行“大德育”的观念,与学校教育有效配合。

(三) 德育方法不得当

由于大部分家长都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训练,他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用错方法。有学者将不当的家庭德育方式分为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干涉型等,其中溺爱型和专制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溺爱型的家长把孩子作为整个家庭的中心,对他们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其不良行为则视而不见,一味纵容,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生存能力极差,难以承受挫折,同时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性格极为自负,任性妄为;专制型的家长则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在德育方面对孩子实行严厉的管教,动辄打骂,“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可能会使孩子变得很乖、很听话,貌似很“懂事”,但在孩子的心理或道德方面上是否埋下了隐形炸弹我们不得而知。

另外,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不当教育方法,比如用物质奖励诱惑孩子做某件事,不注意自身言行,家庭成员的教育方式不统一或者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背离,等等。小学生处在一个极易接受外界影响的年龄阶段,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道德观念、心理素质和品格意志的形成,因此必须加以重视,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二 小学生家庭德育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方面

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利益最大化”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对“物质”的看重导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浮现,受这种“铜臭”气息的熏陶,小学生们难免会养成这样的恶习。其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上不良案件的曝光率增加,假冒伪劣、骗财害命、扶老人反被讹诈之类的负面新闻充斥着人们的视听。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较差,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之下会逐渐形成错误的观念。受这种“氛围”的熏染,部分家长的观念甚至也发生转变,认为教孩子讲道德、守仁义将来到社会上会吃亏,不如学“孬”一点没人敢欺负。第三,应试教育使教育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在升学压力下,其他教育均为智育让步,德育就这样逐渐被忽视。

(二)家庭方面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父母无暇抽出太多时间照顾孩子,因此,不少父母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教养。【1】[在农村,大部分小学生几乎完全由祖父母教养,据调查,2014年全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有6102.55万之多,【2】[这些留守儿童一年之中与父母的相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父爱母爱的缺失以及祖辈德育观念及方法的不当使得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更加突出。城市的小学生大多生活在包括祖父母、父母在内的大家庭中,其隔代教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祖辈与父辈教育观念的差异,在实际中则产生了德育内容和方法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困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道德观念和习惯的养成。

另外,家长素质也是影响小学生家庭德育的一大因素。首先,部分家长德育的观念和方法都有失妥当,《2014中国城乡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有37.82%的家长不知道教育方法。【3】其次,一些家长不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给孩子造成一种不良示范,比如,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或者是闯红灯、插队等。最后,错误的家庭消费观念和娱乐方式、不和谐的亲子关系、攀比心理等都对家庭德育有一定的影响。

(三)学校方面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小学阶段是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德育的效果难以量化,升学率或者考上重点中学的人数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一个学校的知名度,因此,大部分小学的德育工作流于形式,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主要是学生的成绩问题,使得家长对学校的德育内容不了解,也无法把握孩子在学校期间的品格、道德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或者调整德育方法,以至于家庭德育的效果受到影响。

三 改善小学生家庭德育的策略

(一)提高德育认识,充实德育内容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唯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 【4】并认为德行的培养应该及早开始。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德育非常重要。家庭教育在培养一个人的良好德行、健全人格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树立“德智并重”的教育观念,适当减轻孩子在校外的学习负担,及时关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给予正确引导。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家长要彻底改变“听话”的教育观念,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尤其是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父母应善于倾听和观察,选择正确的德育方法,用平和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指导。

关于家庭德育的内容,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有学者将家庭德育归纳为五个方面的核心内容:感恩与爱心教育、人生理想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文明礼貌教育以及自立与合作教育。【5】[笔者认为,除此之外,小学生的家庭德育还应包括基本法律常识、责任意识培养、劳动教育、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之间是互相关联的,某一方面的德育可能会需要其他教育内容的辅助,某一项能力的提升也可能有助于其他方面素质的养成。同时,丰富的德育内容也能帮助家长发现孩子生活中的教育机会,及时施教,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家长素质,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首先,家长应提高其专业素养,通过家长学校或者书籍、网络等渠道,了解德育理论和方法的相关知识,以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其次,家长应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时刻注意言行,因为家长的谈吐、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对孩子有重要的意义,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甚至认为,“孩子的一切良好习惯的形成,完全靠父母榜样的力量”, 【6】[因此,家长必须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作用。第三,家长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念也很重要,家长必须克服攀比心理,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坚守,这样才能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家庭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孩子的影响更深刻。良好家庭环境的营造离不开家长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保持家庭德育的一致性以及家庭氛围的和谐性也很重要。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指出,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是要建立一个“完整和团结一致的”家庭集体。如果家庭结构不完整,生活不和谐,就很难进行真正的家庭教育。

所以,家庭各成员应协调好德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并共同遵守,确保孩子受到的德育影响互不冲突。同时,家庭成员要和睦相处,互相关心、尊重和理解,创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家长要善用教育方法

如果方法不当,德育的效果只会事倍功半,溺爱型和专制型的教育方法都不是明智之举,家长应采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孩子,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包括谈话法、生活德育法、榜样示范法等。谈话法是指家长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事件,给孩子讲明道理。在使用谈话法时,家长的用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内容要有启发性,促使孩子接受教导,自觉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生活德育是指要挖掘日常生活的德育价值,强调孩子的生活体验,正所谓“生活是最伟大的教育者”,家长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并督促孩子进行道德实践;榜样示范法是指将孩子应该做或者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同时家长向他们说明这些“榜样”的好或者坏,使孩子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促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而又深刻的打进人们的心里”。[7]

家长要重视自身的行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作用,儿童具有强的模仿力,家长在开始教育子女以前,首先应当特别检点自身的行为。如果父母自己不是一个好公民,品行不端,那就不可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因而也就无法进行家庭德育。

实施家庭德育还要注意掌握尺度和分寸,父母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既要亲近他们,又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热爱子女,失去父母的爱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但爱也要有分寸,过分的爱是有害的。

此外,还要吸引儿童参与家庭经济管理并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四)与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相结合

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和家庭德育在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学校德育有较强的系统性,有集体的影响,有专业的教师;社会德育改变的是整体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氛围,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家庭德育相对于前二者来说,则更具针对性和影响力。三种德育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家庭德育必须与学校德育、社会德育有效结合,以促进家庭德育的效果。首先,家长应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或者方法,同时与班主任保持联系,对学生在家或者在学校的情况进行沟通,以确保德育影响的统一;其次,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中的人或者事,使他们对所生活的环境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意志,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