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燕京大学的不解之缘(燕京大学创始者)

他与燕京大学的不解之缘(燕京大学创始者)(1)

从血缘的关系上来说,他是一个美国人,但他的父母是清末来中国的传教士,他更是出生在中国。他自己曾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司徒雷登。1949年8月8日,新华社播发了毛主席写的《别了,司徒雷登》,从此之后司徒雷登的名字家喻户晓。

纵观司徒雷登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一是跟父母一样,在中国传教;二是创办燕京大学;三是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在燕京大学的27年,是司徒雷登一生最重要的时刻,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之所在。

他与燕京大学的不解之缘(燕京大学创始者)(2)

1918年,北京的两所教会大学汇文大学和协和大学正准备合并,这项任务落在了司徒雷登的身上。他将北京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通州协和大学三校合并,最后确定的校名为燕京大学。为了把燕京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他定下了燕京大学的办学宗旨:

“我们的目的,是以养成一种合作、建设、服务人群的精神以服务社会国家。我们不要变成世界上最有名的学校,也不要成为有史以来最有名的学校,而是要成为‘现在中国’最有用的学校。”如果不是司徒雷登到处筹款,燕京大学不可能成为后来的燕京大学。

他与燕京大学的不解之缘(燕京大学创始者)(3)

仅靠募捐是不能让一所大学成为一流大学的,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也,司徒雷登很明白这点。建校之初,司徒雷登聘用了真正的学者前来任教,不问政治倾向、不问宗教信仰、更不问学术流派。可这一切都在1952年戛然而止,1952年秋,燕京大学的文理法系院并入了北京大学,工科则并入清华大学,而其他各系则分别并入了其他大学。

虽然燕京大学仅存在33年,注册的学生不超过一万人,但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举世无仇敌”的司徒雷登成为了各方都不待见的人,甚至背上了“美国在中国彻底失败的象征”,这一切都源自他于1946年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三年的时间。

他与燕京大学的不解之缘(燕京大学创始者)(4)

1949年走投无路的司徒雷登悄然离开中国,回到美国之后,他遭到各方的攻击。1962年9月,司徒雷登带着无尽的遗憾在华盛顿病逝。司徒雷登临死之前,曾希望自己骨灰能葬在中国的燕京大学校园里。

由于种种原因,他的遗愿没有实现。2008年11月17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司徒雷登死后四十六年他的骨灰安放在在浙江杭州半山安贤园。虽然不是北京,但杭州是司徒雷登的第二故乡,也算是实现了他的临终遗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