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最大的祠堂(潮汕地区的这座祠堂从民国就开始建造)
祠堂是一个宗族祭祀祖先场所,也是一个传承和弘扬宗族历史文化的场所,早在唐宋时期,潮州已有祠堂出现,是为纪念潮州刺史韩愈而建的韩祠。宋元以后,潮州一些官宦贵族也络续建立起祠堂,祭祀先祖,据《潮州府志》记载:“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因此祠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深洋村的梅康里中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祠堂,它是一座集石雕、木雕、嵌瓷、泥塑等潮汕传统建筑艺术于一体的艺术祠堂,祠内藏着无数潮汕传统建筑艺术奇葩,这就是“梅祖家祠”。祠堂外观古朴大气,它汇集潮汕传统建筑工艺的精华 。
其建筑工艺水平不亚于潮州彩塘的从熙公祠和府城的己略黄公祠,潮人把它称为"花蓝祠"。花蓝祠是因祠堂内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倒挂在屋檐下的6个石雕花篮,其工艺精湛,前无古物,后无渝越,成为潮汕石雕艺术一绝,因此得名花蓝祠。
该祠是曾与民国年间广东军阀陈炯明的结拜兄弟陈梅生所建。祠堂精美的石雕、木雕等比比皆是。屋顶装饰着花鸟虫鱼、龙虎狮象的嵌瓷画屏,祠堂大厅、拜亭、前厅四周墙壁的桁木之间,装饰着300多幅精巧的木雕艺术品和100多件石雕工艺品,这些装饰虽然历经近百年,仍熠熠生辉。其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陈梅生早年在汕头经商,创办“柿饼行”,稍后生意做大,北上上海,南下南洋,走南闯北,发了大财。后来他跟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并与陈炯明、马育航(音乐家马思聪的父亲)三人结为兄弟,由陈炯明掌管政治、军事,马育航负责组织宣传,陈梅生负责军需后勤,一起出来打天下。后因陈炯明提出建立与美国联邦制相仿的“联省自治”与孙中山政见不合,马育航又在上海遭暗杀,于是陈梅生于1921年回乡购地筹建“梅康里”,至1924年正式动工兴建。“梅康里”规划用地估计确5000平方米,为“前埕后厝”式,计划建设一座五壁联大厝,前面为大灰埕、照壁、花园,后面正中为祠堂的“梅祖家祠”,左右共有四座“四点金”、四座“下山虎”以及其他配套,至1929年陈梅生去世时,尚未建成。后由陈梅生长子陈祖武续建(陈祖武曾民国时期任普宁县长)至1934年尚未完工,前后历时10年。仅仅是中间的祠堂和左侧的两座“四点金”、两座“下山虎”,以及厝前大灰埕、照壁、花园等附属建筑,就耗资30多万银元。至1948年,陈梅生在柬埔寨“过番”的几个儿子事业有成,回乡准备续建“梅康里”,完成先父的夙愿。由于当时为解放前夕,社会动荡,人心浮动,一直迟迟未能动工。随后,他们重回柬埔寨,接着解放后“土改”,把“梅康里”收公,分给当地村民。
“梅祖家祠”祠堂里面阔21.94米,进深28.8米,建筑面积632平方米,分前、后两进;前进五开间,前、后进中间为大天井。大天井两侧为南北厅,南北厅左右各有两个房间,后进大厅前有一拜亭,后进也采用五开间,中间大厅三开间,大厅两边各有一间大房间,房间前各辟有一个小天井,小天井有门与大厅和南北厅相通。
在这里,祠堂安排配置了四个厅堂、八个房间、一座拜亭、三个天井。它的平面布局,采用相似“四点金”的方形为基础的九宫格式,中央为天井庭院,四正极为厅堂、四维为正房,形成“中轴”形中心对称格局,在此基础上,再沿纵、横两个方向扩展,沿纵向增加南北厅四间房、沿横向前,后大厅加宽用三开间。它的最大特点是以天井 庭院 为中心,上下左右四厅相向朝向大天井,形成一个纵横相交的十字轴空间结构,俗称四厅相向格局,也称“四厅汇”。这种格局,布局严谨、规矩方正,崇尚中央与中轴、讲究对称、主次分明,整体安排井然有序、上下左右呈合力之势,具有内聚性。梅祖家祠外观古朴、大气,整个前进建筑除两面山墙外,全部为花岗岩石结构件砌筑安装而成,所有花岗岩石构件均模仿木构件形式,仿木构造用榫卯连接和紧固,形成了一个非常坚固的石结构。
祠堂凹斗门楼三开间、三门式,有一对整石雕刻的檐柱,柱为狮脚花篮础,花瓣形圆柱身、柱头饰有西洋纹样、马面梁架有人物故事、宝瓶石雕装饰,梁下原有一对双面镂空石雕饰品,石雕艺人采用镂通雕为主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在坚硬的青石上雕出,一个葡萄藤蔓缠绕的回字纹骨架上,一群老鼠在结满荔枝、葡萄丛中偷吃果实,每只老鼠动态各异、生动有趣,这件石雕构图匠心独运、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玲珑剔透、技艺精湛,充分表现出潮汕石雕通透、精致的工艺特色,更叹为观止的是祠堂六个倒挂石雕花篮,每个花篮高约30厘米、直径20厘米,用一块青石雕成。
据说当时主人陈梅生为了展现潮汕石雕技艺,专门请具有石雕之乡的潮阳区贵屿镇泗美村石雕名匠庄来成等6人雕刻,每个花篮工钱2000银元,雕刻最好者还有标尾额外奖励,奖金还不止2000银元,可见当年主人为了达到尽善尽美,不惜耗费巨资。我们还能从残存下来的五个花篮篾条清晰可见,花卉形态多姿、人物神态活灵活现、维妙维肖。据传,雕刻一个花篮,时间长达一年多,雕刻时大小铁椎用了30多支,最小的只有铅笔芯大,还要伸进“篾缝”到里面雕刻,其难度可想而知,其中前厅的一个倒挂石雕花篮,门楼的一块双面镂空石雕和拜亭梁架上的一个倒挂木雕花篮,已分别于1952年和1959年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有关部门以国宝收藏,遗憾的是祠堂剩下的5个花篮全部残缺不全。
但残存的花篮“篾条”清晰可见,花卉形态多姿、人物神态维妙维肖。据说当年雕刻这些花篮时,石雕艺人费尽心思,有一次,一位艺人不慎把花篮里的一条牛绳子刻断,前功尽弃,无奈又得从头雕起。“梅祖家祠”的石壁、石柱全是“海石”,磨得光滑可鉴。
据说,当年建造祠堂所用的石材全部都是从外地采购,经水路运至榕江边。当时深洋村通往外界只有很小的乡间小道,要搬运这些巨大的石材实在不容易,然而主人不惜代价,用最高的工价,选用最好的搬运工,无路开路、遇水架桥,将这批石材在几十里外的榕江边用人力运至深洋村,这至今也成为村里人所津津乐道。
(图文卢顺满)来源今日潮汕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