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姚璇秋追思会现场(潮剧名家姚璇秋逝世)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图/姚璇秋老师生前受访时提供资料图片
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麦宇恒
潮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姚璇秋老师于7月2日七时零五分逝世。她走时无病无痛,享年88岁。
她一生为潮剧发展、弘扬与传承做出了杰出贡献,临去世前几天还在为潮剧发展奔波。
6月26日,姚璇秋还赴海南为汕头成功申报到2024国际潮团年会站台助力(上图),这可能是她生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的留影。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曾多次采访姚璇秋老师。她总是说:“潮剧是古老的剧种,有五百来年的历史。潮剧在党的支持下不断发展。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就尽我的责任做好演员、做好传承人这个角色,认真地演好戏,传承好潮剧。我为潮剧感到骄傲。我愿以尽余生之力,为潮剧贡献一切。”
1953年穿着红木屣走进潮剧团
1935年出生在澄海的姚璇秋,生活愁苦,她从小父母早逝,小小年纪,就在火柴厂当童工,两个哥哥进了孤儿院。人生活的环境越是艰辛,本能的,就越是希望有欢乐的东西去冲淡它。
姚璇秋刚刚懂事,就被潮剧迷住了。当时,潮剧六大班经常在澄海演出,戏班子就住宿在姚氏祠堂,只要有可能,她就会追着看戏,回家以后,就模仿着去唱。
后来解放了,她参加了澄海广播电台的节目演唱,她初试莺啼,恰巧被老正顺剧团团长郭石梅和炳光师傅发现,他们觉得这小姑娘嗓音清朗脆亮,是潮剧的可造之材,随后,就极力邀她加入老正顺剧团。
谁知,找到姚璇秋,说明来意,姚璇秋一连回答了三个“不要”。
她说她不要参加剧团,是看到了从事这一行当的人,有太多的悲惨不幸。剧团里有4岁就卖来的,已签了生死契,生死病亡,家人都不能追究。演员没有地位,经常被人打,拉弦的也可以打演员。她不想唱戏唱到天亮还不让睡觉,也不想被称为戏子,遭人看不起。
剧团领导告诉她,新社会,人民自由平等,戏班子解散,成立了剧团,废除了童伶制,烧掉了卖身契,今后演戏,是要为人民服务。这样醒目的话语,一下子让姚璇秋激动起来。不久后,她于1953年春天,提着网袋,穿着红木屣,吱吱嘎嘎一路走进潮剧团。
进入剧团后,姚璇秋有幸得到潮剧大师的指点,剧团指定杨其国教她习唱念功,黄蜜教她身段的基本功,陆金龙教她关目动作。老师教得严谨而尽心,学生学得勤恳而专注。
有一次,一个师傅半夜起床,朦胧间忽见外庭墙角的树下有两道白悠悠的影子不停摆动。他心生疑虑,然后壮胆近前,方看清楚,原来是姚璇秋午夜起身,正练习身段和水袖功。这让人不由得赞叹。
从《扫窗会》到潮剧界的“阿娘”
姚璇秋的开蒙戏是《扫窗会》。这是一出唱做俱佳的青衣首本戏,被推荐为培训演员的教材。姚璇秋一开始就在严师的指导下,排练这出戏,这为她日后几十年的舞台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3年12月,广东省举行戏曲汇演。刚刚进团半年多的姚璇秋携《扫窗会》参加了这次汇演。翁銮金饰高文举,她饰王金真。
秋风萧瑟的夜,只有蓝色天幕垂挂着,舞台布景及道具极其简约。姚璇秋一声“苦啊……”出场,阵阵寒栗凄凉之声。她执帚悄上,恨寄眉尖,眼含幽怨,却又恨爱交织。这是一出折子戏,却又是唱做俱佳的重头戏,没有扎实过硬的功夫,无法胜任。
舞台上只有两个人,对着做、唱足足一个小时,要想有始有终吸引观众,全靠演员入心的演唱、美妙的表演。而舞台上,姚璇秋年方18岁的光艳,靓丽的唱功,深深打动了人心。一曲下来,诸多名家,纷纷赞赏这是潮剧艺术一颗明亮的新星。
在广东潮剧界,不少人都称姚璇秋为“阿娘”。这是因为,她饰演过《荔镜记》中的黄五娘、《苏六娘》中的苏六娘、《井边会》中的李三娘、《辞郎洲》中的陈璧娘等角色。
在潮汕语言中,人们常称那些姣好女子为“姿娘”。姚璇秋的“阿娘”称谓,正在于她在不同剧目中出色扮演了一个个多彩多姿的女性形象,在于她善于理解人物内心隐曲、投注自己浑厚情感的演唱气质、演出风格。
梅兰芳亲笔为她题下“雅歌妙舞动京华”
1957年春天,潮剧以崭新的面貌、整齐的阵容,赴京演出。
那是一个乍暖还寒的春夜,剧场里,帷幕拉开,一个不为人们熟悉的剧种,不为人们了解的青年演员登场了。她那朴素自然、细腻到位的表演,她那委婉传情、圆润悦耳的唱腔,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弦。
姚璇秋,雏凤初鸣,崭露头角。她带着充足的艺术准备,征服京城。
散场以后,人们纷纷评说,“南海之滨,竟有这么才华出众的人才!”“古老的潮剧,竟有如此的艺术魅力!”随后,各家大报接二连三刊登赞扬文章,反应热烈。
1957年,对姚璇秋来说,是难忘的一年。潮剧有史以来第一次晋京演出,共带去了四台晚会。第一次进京的姚璇秋,担当了其中的两台长剧《荔镜记》和《苏六娘》的主角,她还演了折子戏《扫窗会》,这也是她的成名之作。
在京期间,潮剧还被推荐到怀仁堂演出,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出席观看。
京剧一代宗师梅兰芳先生还曾为她亲笔题写“雅歌妙舞动京华”。
拍摄艺术影片广泛传播潮剧
1959年、1961年,《苏六娘》、《荔镜记》(即《陈三五娘》)分别被拍摄成潮剧艺术影片。在影片里,姚璇秋成功塑造了苏六娘和黄五娘两个古代少女的形象。
“陈三是福建人,五娘是潮州人,他们的故事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他们的故事曾有过小片段的舞台表现,后来我们把这个故事排成剧,拍成了电影。”姚璇秋介绍,剧中的五娘为了追求婚姻自主,与心爱的陈三出奔。
这两部影片成为姚璇秋艺术生涯里的得意之作,让更多人从屏幕上认识了潮剧,认识了姚璇秋。姚璇秋说,在上世纪,不仅是潮汕人,全国各地也有不少民众喜欢看潮剧,“广东潮剧院去上海、北京、杭州等地演出时,锣鼓一响,就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其中很多人是临时买票”。
七十余载与潮剧共荣发展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一直关注着与潮剧相关的信息。
2020年10月13日,姚璇秋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谈起潮剧以及从艺70多年的经历,姚璇秋觉得自己很幸运,一直与这个古老的剧种共荣发展。这个凝聚着全体潮人智慧的剧种,在外面交流演出,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作为这个剧种的从艺者,她深感荣耀。
“2020年10月,来到潮州考察,这么关心地方的文化艺术,比如潮州木雕等,而且特别提到潮剧,我们潮剧界感到很光荣,很幸福。我为潮剧感到骄傲。我愿以尽余生之力,为潮剧贡献一切。”姚璇秋深情地说道。
姚璇秋:我愿以尽余生之力,为潮剧贡献一切
姚璇秋,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潮剧院名誉院长、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
她塑造了一系列不同性格的舞台人物形象,主演的《扫窗会》《苏六娘》《荔镜记》《续荔镜记》《辞郎洲》《革命母亲李梨英》《梅亭雪》《万山红》《江姐》《春草闯堂》等剧目都成为潮剧经典。
【附】
姚璇秋功力深厚,演唱艺术有丰富的表现力。她继承了潮剧青衣旦行的传统表演艺术程式,又广泛学习融化兄弟剧种的表演艺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对潮剧艺术传承有深刻的影响。
1989年,由姚璇秋录音灌制的《井边会》唱片,获中国唱片公司首届金唱片奖,并获泰华报人公益基金会最佳艺术特别奖。
2010年,她荣获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2008年,姚璇秋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潮剧的代表性传承人。
2021年,入选“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2021年,有着65年党龄的姚璇秋获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文 艺
编辑: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