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道讲的是哪里的故事(墓道为什么是盗墓类作品最接地气的一部作品)

#影视杂谈#

电视剧《墓道》是纪实小说《关中盗墓贼》改编而成的,揭开了古老盗墓行业,奇异江湖的神秘面纱。

为什么是盗墓类影视作品最接地气的一部作品,我们结合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起聊一聊这部作品。电视剧《墓道》中所涉及和体现的知识面和知识点非常多。他们是如何进行盗墓挖掘的。

墓道讲的是哪里的故事(墓道为什么是盗墓类作品最接地气的一部作品)(1)

剧情里基本呈现三个步骤:

一:寻找墓室。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来进行寻找。

“望”即看地形,通过山体,地形,水流,阴阳面,罗盘等来判断。

“闻”即嗅气味,通过工具掘土看是熟土”、“活土”(也叫“花土”)还是“死土”的气味来分别,在盗掘前,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并根据土色判断。

墓道讲的是哪里的故事(墓道为什么是盗墓类作品最接地气的一部作品)(2)

“问”就是踩点。善于此道者,往往扮成风水先生或相士游走四方,特别注意风景优美之地和出过将相高官之处。他们一般能说会道,善于与长者老人交谈讲古。每到一个地方,以算命或风水先生身份拜访当地老人,从交谈中获取古墓的信息与方位。这种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一旦探听到古墓确切地点,便立即召集人手安排盗掘。

墓道讲的是哪里的故事(墓道为什么是盗墓类作品最接地气的一部作品)(3)

“切”即把脉之意。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指发现古墓之后,如何找准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离进入棺椁。第二层含义是指凿棺启盖后,摸取死者身上的宝物。从头上摸起,经口至肛门,最后到脚。摸宝物如同给病人切脉,要细致冷静,讲究沉着精准,没有遗漏。第三层含义是指以手摸触出土文物,由于其中的高手过手文物不计其数,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审视,只要把物品慢慢抚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价值几何。

墓道讲的是哪里的故事(墓道为什么是盗墓类作品最接地气的一部作品)(4)

二、开挖盗洞。方位确定以后中,选择合适的时间并且做好准备,剧中的盗墓者能够做到地面上不留土,到时候何况土堆了,也就是不留痕迹,让人觉得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这样高超的手法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在《墓道》第一集就有呈现。如碰到坚石,青砖也会用到炸药等。盗墓贼干完活以后会把洞口封起来或虚掩。有的洞口只有一个井盖那么大的口子,打开以后向下看,竖井十多米下去看不到底。

墓道讲的是哪里的故事(墓道为什么是盗墓类作品最接地气的一部作品)(5)

三、进入墓室。掌握考古,历史知识,八卦占卜之术,在进入墓室后依据墓室的形状和陪葬物品的摆放规律,判断墓室的年代,依据年代掌握棺木应该在哪里、陪葬的物品中陶器在哪里、金属器皿在哪里、两边的耳室里都会有什么等等。如汉墓一般都是塌陷的,灌满了土,说是墓室,实际上都东西都在土里。一般贵重的陪葬品会放在墓主棺木里其左肩部和右脚部。

墓道讲的是哪里的故事(墓道为什么是盗墓类作品最接地气的一部作品)(6)

如明清墓墓顶会很厚的,这是因为那时的墓大多采用七纵七横、共十四层的青砖砌起来的,有两米多厚。这样就需要在挖洞时避开墓顶。所以,一旦下铲子碰到了砖,那就要找其他地方往下打了。有时可能是靠近墓门,有时可能是靠近墓的后墙都有可能,完全是根据墓的本身形状特点来定的。看完形状,一想这墓内的棺椁可能是靠近墓门位置,那打洞的时候就靠近墓门,反之就靠近墓墙打洞。

墓道讲的是哪里的故事(墓道为什么是盗墓类作品最接地气的一部作品)(7)

他们明白墓的弱点就是墓墙或是墓底。墓的四墙、顶部都没有破坏,但墓本身已经被盗掘一空了。但一般较少采用竖井加横井再加直洞这种方法,以砖石结构的明墓为例:它的后墙最薄弱,基本上只有两层砖,所以打竖洞时可以沿着墓后墙打,把两砖厚的墓墙凿开并不费什么事。针对明墓来说,几乎所有的古盗洞都是开向后墙的。

盗墓者进入墓室的过程严重破坏了墓葬结构和遗存之间的共存关系,因此,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面对遭盗掘的残迹永远无法复原丢失的那部分信息,正是因为这种盗掘,给人类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墓道》这部作品就体现得非常明显。

《墓道》为什么是盗墓类影视作品最接地气的一部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