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李逵有哪些重要情节(水浒好汉在戏剧舞台最多见的是哪几位)

一部水浒,活跃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施耐庵笔下刻画的梁山泊众将,陆续走入了农舍,走进了讲堂,登上了戏剧舞台,更成为一些影视剧作品的主角,展示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水浒传李逵有哪些重要情节(水浒好汉在戏剧舞台最多见的是哪几位)(1)

(京剧《大名府》剧照)

事实上,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经典小说,都是数个朝代累积型作品,它的成书本身就与相关戏曲题材的影响难脱干系。而成书后的小说,又催生了许多同题材的戏曲作品。

古典名著《水浒传》成书过程中,作者施耐庵就事先参考了许多“水浒戏”的内容。书中有的章回情节,甚至直接借鉴了戏曲的内容;有的人物描写与刻画,也借鉴了戏曲对人物的“定性”。包括戏曲中表达的“替天行道”主旨,都对作者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戏曲从元杂剧算起,历八百多年传承不衰,经历明、清、民国,在不断发展中进入了现代,如今有360多个剧种。

在诸多的舞台剧目中,以水浒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必不可少。自宋代至今,“水浒戏”一直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没有断过档。

仅京剧中就有:《李逵负荆》《盗甲》《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打渔杀家》《李逵探母》《乌龙院》《扈三娘与王英》《李逵大闹忠义堂》《坐楼杀惜》《林冲夜奔》《野猪林》《浔阳楼》《翠屏山》《大名府》《醉打山门》《丁甲山》《清风寨》《桃花村》《收关胜》 《石秀探庄》《扈家庄》《活捉三郎》《蜈蚣岭》《时迁偷鸡》《时迁盗甲》《艳阳楼》《白水滩》 《通天犀》《武松打虎》《武松打店》《狮子楼》《十字坡》等。

其它剧目,还有滇剧《打饼》,粤剧《时迁偷鸡》,婺剧《扈三娘》,吉剧《燕青卖线》,乐亭大鼓《宋江发配》,北路梆子《宋江》,河北梆子《林冲夜奔》,昆曲《活捉》,柳子腔《庆顶珠》等等。

归纳来看,在舞台上历久不衰的梁山人物,主要是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此外的是宋江、石秀、燕青、杨雄、阮小七、孙二娘、扈三娘、顾大嫂、周通、徐宁、王英、秦明、黄信、乐和等一众人物。而以偷盗为生的“鼓上蚤”时迁,竟然也在戏剧舞台上占有一席。与梁山好汉相关的人物,则有潘金莲、王婆、阎婆惜、潘秀英、祝彪、栾廷玉、蒋门神、西门庆、高俅、高衙内、陆虞侯等等。

水浒传李逵有哪些重要情节(水浒好汉在戏剧舞台最多见的是哪几位)(2)

(京剧《时迁盗甲》剧照)

在诸多水浒剧目中,京剧《野猪林》是比较著名的。1962年它就被拍成电影,搬上了新中国银幕。

京剧《野猪林》取材水浒小说中的一段故事,描述北宋年间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奸臣太尉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高俅暗令押差在野猪林内杀害林冲灭口,不想被林冲的结义兄弟鲁智深搭救。后来在山神庙,林冲杀死仇人陆谦,冒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

最早把这段故事搬上京剧舞台的,是京剧武生宗师杨小楼。他与溥绪共同编创了京剧《山神庙》,后改名为《野猪林》,由杨小楼扮演林冲,花脸郝派创始人郝寿臣扮演鲁智深,上演后享誉剧坛。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对这出戏重新加以整理改编,与郝派传人袁世海、梅派传人杜近芳等在上海天蟾舞台合作演出,再次引起轰动。后来李少春又对该剧作了多次修改,使其日臻完善,成为当代京剧舞台历久不衰的优秀剧目。

水浒传李逵有哪些重要情节(水浒好汉在戏剧舞台最多见的是哪几位)(3)

许多没看过《水浒传》小说的人,都是从这出京剧中知道了林冲、鲁智深等梁山好汉,知道了高俅、高衙内和陆虞侯。

京剧《打渔杀家》也是很有名的传统剧目。同题材的还有汉剧、蒲剧、川剧、豫剧、晋剧、山东梆子等。

全剧由“得宝”、“庆珠”、“比武”、“珠聘”、“打渔”、“恶讨”、“屈责”、“献珠”、“杀家”、“投亲”、“劫牢”、“珠圆”等折组成。“打渔”和“杀家”两折一直上演不衰,几乎所有有名的老生和花旦都会演这两折。后来这两折戏并成了一折,即《打渔杀家》。

剧中故事,讲的是梁山好汉英雄阮小七易名“萧恩”,获得一颗宝珠。此珠顶在头上如果入水,可以避水开路。

后来,这颗宝珠成了萧恩女儿萧桂英与花荣之子花逢春的订亲信物。

萧恩与众兄弟分手后,带女儿在江边打渔为生。遇故人李俊携友倪荣来访,同饮舟中。因天旱水浅,打不上鱼,欠下了乡宦丁士燮的渔税,丁自燮遣丁郎催讨渔税,遭到李俊、倪荣怒斥,得罪了丁府。

丁府派教师爷率家丁锁拿萧恩,萧恩忍无可忍,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而后萧恩又上衙门,状告渔霸丁士燮。但丁府与官衙勾结,县官吕子秋反将萧恩杖责四十,且逼其过江至丁处赔礼。萧恩愤恨之下,重显梁山好汉神威,带着女儿黑夜过江,以献宝珠为名,夜入丁府,杀了渔霸全家。

尽管《打渔杀家》的故事已经游离于小说水浒的情节之外,但剧中的主角还是梁山将。

水浒传李逵有哪些重要情节(水浒好汉在戏剧舞台最多见的是哪几位)(4)

黑旋风李逵是水浒戏演绎的主角,与其相关的剧目数量竟然居于前列。

李逵绝非正统的英雄形象,尤其在元代戏剧里的李逵,一定不是《水浒传》里的李逵。

李逵是《水浒传》成书之前便已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主角。《水浒传》作者对其进行了再次加工塑造。

在水浒原著中,“黑旋风”李逵虽有忠义耿直的一面,但给人的印象并不佳。多人评价他是鲁夫莽汉、杀人不眨眼,甚至是吃人的“恶魔”。

但在戏剧舞台上,李逵的形象则基本得以颠覆。

在元杂剧《双献功》里,李逵诙谐幽默且有智谋,为救人而入囚牢与狱卒虚与委蛇,最终诱使狱卒吃下混有蒙汗药的羊肉泡饭,机智救出受害人孙荣,随后提着两颗人头上梁山献功。《双献功》的剧情在小说《水浒传》里没有,但写的却是梁山名人李逵。

在传统京剧《李逵探母》中,李逵的形象被塑造得比较丰满。基本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孝心又有重大失误,让人看得唏嘘不已。而京剧《李逵负荆》中的李逵,刚正不阿。当他误以为宋江真的抢亲之时,表现出对宋江的态度是怒不可遏、泾渭分明;在杂剧《黑旋风仗义疏财》中的李逵,处事有理有节,勇于担当,还主动劝说燕青将为梁山采购的粮食赠予偶遇的穷苦百姓···。

可见,戏曲中的李逵形象与小说并不雷同。小说中的李逵性格特征虽对戏曲有所借鉴,但总体塑造的是一个粗鲁、蛮横、好赌、惯于惹事生非的莽汉形象,并不受人喜欢。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