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老子曾经说过:“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正是那些大公无私的人,反倒成就自己的好名声。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也不乏其人,比如“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1)

祁黄羊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人,颇有才干,曾经担任晋国中军尉一职,辅佐过晋国的数代国君,为晋国的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但最为世人所称道的,还是祁黄羊的大公无私。晋平公在位时,祁黄羊已经年老赋闲在家。当时,南阳(今河南境内)正好缺一个县令,要派人赴任,但晋平公又一时找不出合适的人选,他听说祁黄羊阅历丰富,善于知人,于是就派人请来祁黄羊,向他问道:“如今南阳缺少一位县令,您看谁可以当这个县官呢?”祁黄羊略加思索,便开口说道:“解狐这个人不错,他当这个县官,一定可以胜任。”

对于祁黄羊的回答,晋平公感到很吃惊,因为解狐向来和祁黄羊不和,于是便不解地问祁黄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您为什么还要推荐他?”祁黄羊微笑着答道:“大王您问的是谁适合当南阳的县令,并没有问我谁是我的仇人呀!”晋平公认为祁黄羊说得很对,很快便派解狐到南阳去当县令。果然,解狐上任后,十分称职,并为当地做出许多好事,深受南阳百姓的好评。

不久,朝廷里又缺少一位法官,晋平公便再把祁黄羊叫来,向他问道:“现在朝廷里正缺少一位法官,您看谁能担当这个职务呢?”祁黄羊考虑良久,很肯定地说:“祁午能担当此任。”对于祁黄羊的这个回答,晋平公又感到大大的吃惊,因为祁黄羊推荐的人正好是他自己的儿子,于是便问道:“祁午不是您的儿子吗?您怎么会推荐他呢?”祁黄羊又微笑着回答道:“祁午确实是我的儿子,但大王您问的是谁能胜任这个法官的职务,而不是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晋平公对祁黄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又派祁午到朝廷来当法官。

果然,祁午当上法官后,始终公正执法,没有任何的偏么,成为老百姓所称道的好法官。后来,孔子听到突变子祁黄羊的事迹后,十分钦佩地称赞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可谓公矣。”由于祁黄羊拥有坦荡的胸襟和无私的心底,所以他才能够做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并因此而让自己的名声流传千秋万代。可以说,正是因为他无私,所以才能成就他的自身。

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个如果没有为自己着想,那么他也很难做到为他人着想。而一个人最大的自私,其实就是无私。

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