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六名儿童误食有毒野果(贼娃子频繁出没)
“村里说是保护动物,伤不得,所以我们都没有靠近它们。”近日,古蔺县马嘶苗族乡红星村猴群频繁下山,许多村民的粮食作物“惨遭毒手”,对于如何应对这些“不速之客”,村民们一筹莫展希望找到办法“管管”猴群。
“猴子掰苞谷”频繁上演
村民很生气也很无奈
“我不耍了,我要快点回去收我的豆角,回去晚了猴子全给我薅完咯!”几天前,马嘶乡红星村村民李熙翠到泸州市区办完事,因害怕地里庄稼被猴子偷,婉拒了亲戚留她过夜的邀请,赶紧坐车赶回老家。猴子从何而来?李熙翠家所在的古蔺县马嘶苗族乡红星村森林面积广,村对面的发窝洞(小地名)里,一直“定居”着一群猴子。“树上吊着荡千秋的,洞口蹲着推石头玩的,大猴打小猴打得‘哇哇’叫的,到处都有。”李熙翠说,洞里有100多只猴子,每年,猴群不定时下山觅食,经常“偷盗”村民的农作物。“冬天刨洋芋,夏天摘豆角、掰苞谷,反正地里有啥就偷啥。”
最近,除了李熙翠家的豆角地遭到了破坏,其他村民辛苦种下的庄稼也不同程度受损。“前两天,那群猴子在我家玉米地里东掰一个西拿一个,差不多掰走了我一大背篓玉米。”看着自家玉米地被猴子“糟蹋”,红星村村民张杰有些生气,也很无奈。据多位村民介绍,近一个星期来,红星村的“河沟头”(小地名),村民的玉米地有的一整片受损,有的间隔受损,受损面积3亩多。此前,还有村民种了10来斤豆子种子,也全被猴子薅光了。
被猴群“偷盗”后的玉米地
村民善待猴群
猴子进课堂成了“活教材”
尽管长期受到猴群的“骚扰”,但村民们并未还击,而是在“自保”的前提下,尽力善待猴群。“村里打过招呼,说这些猴子是国家保护动物,既然来了我们这个地方,大家就应该好好保护它们。”村民唐国海说,他觉得这些猴子嚣张得很,到地里偷东西不说,还要扯着嗓子“嗷嗷”叫,只要听到猴子叫声,他就赶紧去地里看。猴子看到人来了,基本都会拔腿开溜,有时还顺带“打包”几个苞谷带走。“因为猴子怕人,为了在不伤害猴群的前提下保护庄稼,村民们选择白天不定时到地里去查看情况,只要看到有人在,猴子们就不会来。”在靠近猴群居住地的玉米地,有的村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出了一部分给猴群食用,没有阻挠猴子偷苞谷。保护猴子的意识,不仅在马嘶苗族乡当地村民中深入人心,也在当地学校教育中被广泛认可。马嘶苗族乡建新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生物老师任兴才告诉记者,去年10月,一只猴子下山,成了学校的不速之客,也成了孩子们课堂上的活教材。
“它都不走校门,是翻围墙进来的。刚开始还怕生,后面就完全放开了,在学校待了两个小时,吃饱喝足了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任兴才说,进校的猴子可能是觅食掉队的,有学生好心投喂了苹果、面包等食物。学校也借此机会,利用这件事儿在课堂上开展了科普讲座,和学生们交流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也教育学生不要轻易靠近和投喂野生动物,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据马嘶苗族乡红星村村支书徐波介绍,由于常年与国家保护动物做“邻居”,村里一直在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禁止捕杀,引导村民与猴群和谐相处。对于猴子偷盗庄稼致使作物受损,村里也一直在尽力补助。“村民作物受损严重的,村里会派人去实地查看、登记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助村民种肥钱。”徐波表示,马嘶苗族乡的猴群存在已久,最开始只有几十只,近年来村里周边生态好,粮食作物也多,猴子的数量有所增加,目测快200只了。
确保安全为首要
尽量做到“人猴双保”
古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高级工程师赵中国介绍,古蔺县生态良好,境内野生猴群较多,现有的主要是猕猴和藏酋猴两种,马嘶苗族乡的猴群属于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县里很重视野生动物保护,我们平时经常通过制作画报、小喇叭等宣传方式,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呼吁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对于如何应对闯入村民地里的这些猴子,徐波表示,过去通常用吼叫、驱赶等方式让其离开,但不知时间长了还管不管用。赵中国说,不管是野生猴群还是其他野生动物闯入人类生活区,在喂食方面,如果动物暂时难以找到食物,可以进行临时救助性喂食,但不能敞开式长期性投食,以防野生动物对人类产生依赖,削弱其自然生存的能力;在“劝离”方面,正确的应对方法是同时保障动物和人的安全。
首先,村民要保护好自己,不要招惹猴子,也不要做出过激行为,以免激怒猴子致其发起攻击。其次,要确保动物的安全,做到不围观、不伤害、不捕杀野生动物,让其自由活动,自发离开。最后,若野生动物长居不离,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拨打当地自然资源站电话报告情况,或及时报警求助。
温馨提示
随着古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近年来野生动物出没频繁
遇到野生动物请勿擅自驱赶或抓捕
及时报警求助
川江都市报记者 杨理 实习记者 罗帅责编 汤颂 刘笃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