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历史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之一,苏联军民经过顽强的抵抗终于扭转了战场上的局势,从而将战场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而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苏联将军崔可夫的表现着实令人敬佩,正是有了他和广大军民那不屈不挠的意志,卫国战争中最为华丽的篇章才能谱写出来。

二战历史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

外交官原本是崔可夫的职业

1900年的俄罗斯帝国坐拥广阔的版图,可是帝国却显得像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没有活力。

在这乱世之中,奥谢特尔河谷的谢列内普鲁德村的一座小木屋里,降生了一个骨瘦如柴的小男婴,他被取名为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

村子里的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出身贫寒的小孩会在日后的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2岁的崔可夫迫于生计来到了圣彼得堡的马靴工厂中做工,

不甘于平凡的崔可夫在心中暗暗发誓自己有朝一日也要穿上马靴,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二战历史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

(崔可夫画像)

1922年,崔可夫获得了在工农红军军事学院学习的机会,此处乃是苏联军事学院的开山鼻祖,值得一提的是,朱可夫元帅、华系列夫斯基等人也是这所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

崔可夫于192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此后他便以外交官的身份前往中国。崔可夫在中国期间十分注重中文的学习,可见其对于工作认真之态度,

他还四处游历也增长自己的见识,华北、华南和四川都有他的足迹。

在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中也可以看见崔可夫的身影,彼时的他主要负责情报收集和整理工作,但战场上的作战情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清洗成就了他

1936年崔可夫回到了苏联,而此时斯大林正在发起大规模的肃反运动 ,也就是"大清洗"。在这场恐怖的政治运动中,斯大林的个人专制体制建立了起来,

广大人民群众遭受着严重的苦难,大量的军队高级将领在此次肃反运动中遭到了迫害,但是一批年轻的军官却因此而有了好运,他们被破格提拔为高级将领,

当然,这自然也包括了崔可夫。1938年,崔可夫被任命为步兵第五军的少将军长,三个月后他又获得了高升,在白俄罗斯取得了一个司令官的头衔。

很快国际局势就迎来了变化,日本的全面侵华以及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法西斯主义与全人类公然为敌。

崔可夫此时再次出访中国,在此期间担任军事顾问一职。可随着德国人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形势,他也意识到自己必须去保家卫国了。

斯大林格勒的血战

德国人在前期的战斗中确实取得了优势,可是莫斯科的失败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不甘心的希特勒将目光瞄准了斯大林格勒,

他曾表示:"莫斯科是整个苏联的大脑,斯大林格勒是苏联的心脏,要将斯大林的名字从欧洲的版图中抹去!"

B集团军群顺利的占领了顿河西岸的区域,希特勒的狂热信徒保卢斯则率领着第六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前期的战果令希特勒十分满意,

但他此时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将第四装甲集团军调走去支援A集团军。

可是保卢斯还是凭借着飞机和坦克的支援占据着战场上的优势,斯大林格勒岌岌可危,狂妄的希特勒甚至扬言要在十天内攻占此地。

斯大林本人也不得不做出回应,他罢免了此时驻守城内的洛帕金将军,任命崔可夫巩固城池。崔可夫和保卢斯二人此前的作战经验都十分稀少,保卢斯长时间都是待在作战指挥室内,而崔可夫此前则是主要进行外交活动。

临危受命的崔可夫没有时间去演练所谓的作战技巧,但他毫无惧色:"我发誓绝不离开这座城市,我将采取一切方法坚守,我决心要么守住这座城,要么就战死在这里!"

很快他就投身于部队的整顿当中,他饱含深情地对着士兵们说道:"斯大林格勒是我们最后的战场,为了保卫这座城市,我们不能继续后退,我们要与敌人背水一战,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撤离!"

二战历史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3)

(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的军民)

在狂轰滥炸的火力支援下,保卢斯的军队成功地攻入了城区,而崔可夫则制定了"拥抱敌人"的作战计划——即与敌人近距离进行作战,甚至是贴身肉搏。

马马耶夫高地成了双方血战的必争之地;城内不满的瓦砾堆为崔可夫实施"狙击手"战术提供了良机,像瓦西里·扎伊采夫这样的神射手一时间另德国人闻风丧胆。

打不开局面的保卢斯只得将装甲部队开入城内,可苏联人的喀秋莎火箭炮正等着他们…

二战历史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4)

(德军进入斯大林格勒)

保卢斯一时进退两难,而希特勒又强行要求他在冬季之前攻下城市。

他的放手一搏确实起到了效果,城池的十分之九已经被他攻下,崔可夫的部队也只剩下四分之一,看上去保卢斯已经赢得了胜利。

雪上加霜的是,崔可夫此时还忍受着湿疹的困扰,他从未放弃,只要还要一个人,他就会抵抗到底。他的坚持是有意义的,朱可夫元帅可以专注于实施"天王星计划",

而随着凛冬将至,德军的补给成了大问题。随着冬季的来临,保卢斯自知再无胜利的机会,他希望希特勒能允许他投降,

可是元首给了他一个"元帅"头衔妄图给他"打鸡血"。可是天不遂人愿,从不违抗希特勒的保卢斯成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个被俘虏的元帅。

崔可夫为何能胜?

斯大林格勒不仅仅是苏德战场上的转折点,此次战役的胜利还鼓舞着整个反法西斯同盟的士气。

崔可夫在整个战役中的表现可圈可点,首先就是他展现出了坚决的气势。

这不仅仅体现在他对战士们的各种言语上的鼓动,更体现在他的以身作则上,哪怕是自己身负重病以及顶着城池几乎丧失的压力,他也没有表现出任何退宿的念头。

他的表现自然也影响着留在城内抗战的军民们,哪怕军队丧失了四分之三,苏联人也丝毫没有放弃的打算。

而崔可夫和广大苏联军民的苦撑待变也成功地给朱可夫创造了打击德军的机遇,同时也将德军拖入了拉锯战之中,折磨过拿破仑军队的俄罗斯寒冬也开始折磨着第三帝国的军队。

而巷战中的智慧也算是可圈可点,贴身肉搏战术和狙击手战术的应用给与了德军以重创。

二战历史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5)

(保卢斯被俘)

保卢斯和崔可夫都有些欠缺战场上的经验,但也不能说保卢斯在此战中完全没有亮点。

保卢斯利用飞机坦克等武器来协调整个军队的推进,层级一度占领了十分之九的城池、消灭了四分之三的军队,不能说完全没有取得战果。

当然,与其说"纸上谈兵"的保卢斯"元帅"不争气,不如说希特勒的作战安排出现了失误,他盲目的认为前期的胜利已经确保了斯大林格勒唾手可得,于是抽调走了一部分军队。

从士气上来说,德国人之前已经在莫斯科遭受失败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不可一世,他们想赢下战役的心理也恰恰反噬着他们。

此外,德国人的后勤补给也逐渐的暴露出了问题,尤其是当冬季来临之际,保卢斯的军队处在内外交困之中,德国空军所空投的补给完全满足不了过冬所需的补给量。

就这样,作为希特勒狂热信徒的保卢斯也只得表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

功成名就

战斗经验欠缺的崔可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获得了最好的经验,此后他便平步青云。库尔斯克战役中也有着崔可夫的身影,随后他一路向西,连战连捷,最后的柏林战役中也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也亲眼见证了第三帝国的倒塌。

战后的崔可夫于1955年晋升为元帅并且在军中担任诸多的要职。功成名就的他并没有选择闲着,而是继续总结着二战的经验,并致力于发展苏联军备以及军事理论方面的研究。

在他的晚年,他没有丝毫懈怠,《在战火中锤炼青春》和《在华使命》是他所著的两部重要的回忆录;

除此之外,还有《集体英雄主义的集团军之斯大林格勒:经验与教训》、《战火中的180天》、《空前的功绩》、《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斯大林格勒近卫军西进》、《在乌克兰的战斗》、《本世纪之战》等重要著作。

可以说,崔可夫为苏联的军事事业奉献了他的一生。

二战历史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6)

(柏林会战)

当然,崔可夫并不是完全没有污点。当中苏交恶之际,他曾极力主张使用核武器来打击中国,只不过这项提议最终作罢了…

二战历史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7)

(崔可夫之墓)

1982年,这位著名的苏联元帅闭上了双眼,享年82岁。

参考资料:

《伏尔加卫城记——斯大林格勒战役》 闻立欣

《苏德战场是打败法西斯的主战场》 彭训厚

《如何评价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地位》 吴伟

《西洋世界军事史》卷3 JFC·富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