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定而后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黄帝内经》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养生,就是要赶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积极地进行预防。如果平时不注意养生和保健,等到疾病发生再去医治,就为时已晚。

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预防重于治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定而后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1)

就像现在的新冠疫情,及时检测,一发现就及时隔离医治,使扩散降到最低。好比下雨前,观天色看天气预报,提前带好雨伞;如果你不带伞,就会被雨淋成落汤鸡。多些防患于未然的举措,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若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事防患于未然,是不是就可以将悲剧损失降到最低、最少?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厨房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导致厨房火灾。”主人听了不以为然,没有做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厨房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客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你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了,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

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位客人来吃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定而后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

事后弥补不如事前控制,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要想获得胜利、发展和丰厚的收益,更需要懂得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不察不足以知几彼,察应是平时,方可防患于未然!危机往往就蕴藏在太平盛世、安定祥和之中,最初都有细微诱因和苗头。危机危难的消弭,越早越主动;否则,若待到它们全面猛烈地爆发出来,那就不可扭转了。这就是防患于未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