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ip改编潜力评估报告(网络文学与影视剧联姻都在挨批IP)
-
喜欢电影知道怎么订阅电影票友吗?往上看你很聪明的。
“IP”之火——“网络小说改编热”
现在的影视圈,拍戏不叫拍戏,叫“IP开发”, IP即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缩写,意为“知识(财产)所有权”,简单来说:但凡点击量不错的网络小说、游戏都会被推出影视剧、舞台剧等等,这也成为近年来影视资本追逐的热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有114部网络小说被购买影视版权,跨越古代、现代,题材涉及青春、仙侠、悬疑等。其中,90部计划拍成电视剧,24部计划拍成电影。
今年五一档,“大IP电影”将迎来首次大对决:《何以笙箫默》、《万物生长》、《左耳》等争夺票房,之后的暑期档和贺岁档也都有IP电影的身影。
而在2015年接踵而至的电视剧作品中,备受期待的《芈月传》、《花千骨》、《盗墓笔记》等,都改编自网络小说。
据业界人士透露,《何以笙箫默》的电视剧改编版权费,已达百万元,据研究者王璐认为,“在网络小说的电视作品版权费中,已属天价。”
然而,即使是这“天价”般的版权费,和知名编剧的版权费相比较,也仍然称得上划算。
以2014年热播的电视剧《红高粱》为例,该剧购买原作者莫言的改编版权费1000万元,编剧赵冬苓的费用1000万元,合起来花在改编上的成本高达2000万元。
由此可见,在知名编剧成为电影票房和电视剧收视率保证的影视行业,知名编剧收入水涨船高,会给影视公司带来一定的压力,一方面要保证票房和收视率,另一方面又不敢冒险将影视剧本交付给不知名的编剧,在双重焦虑之中,将目光投向那些已经取得了较好市场反响的网络小说,自然成为了影视公司的较好选择。
2.受众市场的保证
影视行业之所以如此重视网络小说,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是粉丝受众的活跃和市场的保证。
许多网络小说在之前的网上连载过程中,积聚了大量粉丝,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这使得影视出品方在市场推广和宣传方面,可以更轻松有效地借力以往的读者基础。
如《何以笙箫默》小说2003年在网上连载,是内地言情小说的新生代作品,该书于2007年由朝华出版社出版,在豆瓣读书上有10万余人评价,分值高达8.0分,可谓承载了整整一代“80后”的青春记忆。
正因为此,小说改编为电视剧后,吸引了大量粉丝组团观剧,在百度贴吧、豆瓣电视剧里热烈刷屏评论,为该剧带来了相当的人气。
又如网络作家流潋紫起初在晋江文学网上连载《后宫甄嬛传》,每天几乎都有数万名网友点击阅读,大量忠实的粉丝伴随着故事的发展,辗转追随于作家的博客和各大网站,组建多个QQ群持续讨论情节人物,提出建议,对作家给予不懈支持,从而推动了小说的实体出版,并使得电视剧《甄嬛传》未播先火,打造了国内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奇观。
3.产业链的拓展
网络小说与影视行业甚至电商的跨界融合,是网络小说改编的又一个优势。在媒体融合时代,借助复合式平台,产品可以多次、多元开发,打造出一条小说—动漫—影视剧—桌游—手游—文化衍生品的完整产业链。
如《甄嬛传》热播时,剧中光彩夺目的服饰、琳琅丰富的各色食物小吃等都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电商网站则不失时机地推出了“《甄嬛传》同款”的服装、首饰等产品进行售卖。《甄嬛传》的播映也带来了同名小说和漫画在网上的热卖,带动了衍生产品的开发。
2015年《何以笙箫默》首先登陆东方卫视时,东方卫视就和天猫合作,推出了“边看边买”模式。观众在收看《何以笙箫默》时,就能购买剧中钟汉良、唐嫣穿戴的服饰用品并享受优惠,还能参加每天的抽奖互动环节,形成了影视行业和电商良性互动的新范例。(范侃)
延伸阅读:网络文学的变量
网络文学带来的烦恼和惊喜,是这个时代不能忽略的文学话题,也是当代文学必须面对的现实,它关乎新文学和新作家的成长,某种程度也关乎中国文学如何向世人展现其自身的面貌
审美层面的变量
中国网络文学借助新媒体传播,对21世纪全球文学的发展是具有探索价值的。这是一个文化多元丰富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学表达艰难尴尬的时代。
艰难尴尬体现在文学对当下现实把握的无力,体现在个人经验的扁平化、雷同化,体现在文学想象的狭隘、艺术穿透力的孱弱。网络文学能否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为文学审美提供新的经验?
目前,网络文学与传统纸媒文学在创作方式上“各寻各路”。网络文学以在线写作、在线更新、即时互动、持续连载的传播方式,确立了其“大众化”的审美范式。
传统文学特别重视小说结构,网络小说则更重视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对生活“可能性”的书写,在网络中则被转换成对生活“不可能性”的书写,超级异能、架空历史、宇宙幻想成为叙事的常态。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扮演了多重角色,在审美上超出了传统文学的固有范畴,发挥着大众娱乐的文化整合功能,获得了越来越大的文化影响力。
近年来,出现了一大批改编成热门影视游戏的网络文学作品,如改编成电视剧的《甄嬛传》《步步惊心》,改编成网游的《诛仙》《斗罗大陆》,改编成电影的《失恋33天》《裸婚时代》等等,网络文学成为大众文艺的一股源头活水。
网络作家的生存方式和写作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网络文学的审美特性。
网络上的写作者,最初大多是文学爱好者,当他们尝试写作的时候,首先面对的是生存问题,因此他们必须在与生存的抗争中摸索自己的写作之路。
一方面他们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作,另一方面他们的写作又是对生存的直接反映,网络作家这种“在生存中写作”的方式更接近文学的原生状态,虽缺乏技巧,却有鲜活的在场感。
尽管和主流文化有所交接,网络文学目前仍属于俗文化范畴,但我们不应该在雅文化和俗文化之间划出鸿沟。
表现方式的变量
在中国传统叙事文学中,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志怪小说和公案侠义小说等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叙事模式,其“故事记忆”无疑对网络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文学从中国古代故事里脱胎、演变,形成了一套新的讲故事方式,所运用的手法包括延伸、翻写、借境、重塑、重构、羽化等,这正好和网络作家的民间身份高度吻合。
网络小说越写越长的现象备受诟病,多数人认为这是商业化导致的结果,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还不够全面。
分析一下网络文学的发展轨迹,我们会发现,超长篇网络小说的规模化出现与2010年移动阅读基地正式商用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移动阅读是造成网络小说越写越长的主要推手。
尽管故事已成“行云流水”,网络小说的语言却不能拖沓,必须简洁明了,一段话绝不能超过三行字,否则用户不接受。为什么?道理很简单,眼睛受不了。
如果全文皆为短句子,每个章节固定在3000字,网络文学的叙事方式和节奏自然就有别于传统的纸媒文学,这是可想而知的结果。
网络语言也对文学语言形成了挑战,文学语言如何包容新的语言形态,如何准确并最大程度地承载时代信息,是包括网络作家在内的每个作家都无法回避和必须面对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网络和影视传媒的影响下,文学语言本身的艺术性越来越不被关注,这对文学意义的消解也是根本性的。因此,在考虑当代文学语言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进行更加彻底的反思,将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媒介纳入到研究范围之内。
受众层面的变量
网络文学的读者大多比较年轻,相当一部分人涉世未深,他们更需要一些形象生动、通俗流畅的故事来感知社会、认识世界、愉悦心灵。现阶段,网络文学要努力为最广泛的大众阅读人群提供优秀的通俗小说。
应该相信网络作家当中的优秀作者,会逐渐摸索出一条既符合文学规律又不违背市场规律的道路,解决好市场与文学之间的矛盾。
总之,网络文学带来的烦恼和惊喜,是这个时代不能忽略的文学话题,也是当代文学必须面对的现实,它关乎新文学和新作家成长,某种程度也关乎中国文学如何向世人展现其自身的面貌。面对网络文学,我心里有一句话挥之不去:信息时代提供给网络作家难得的成长契机,你们将如何用文学来回报它?
-
爱看电影关注 电影票友
电影票友:猜电影 ,有惊喜
-
喜欢电影点下方绿色电影票友订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