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永城以前叫什么 你知道永城及老家名字的由来吗

“永城”名字的由来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

割彭城(今徐州市)、睢阳(今商丘市睢阳区)二郡之地置永城县,至今已1400多年。县城始置于今西城区东北一公里许古城赵庄,唐武德五年(622年)将县城迁至马甫城(今西城区城关镇治所)。但是“永城”因何而得名呢?自古至今有三种不同说法:

  1. 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南青年》连载的《河南省县名由来》,写“永城县”道:相传,隋炀帝开挖汴水(时称通济渠),沿岸筑城,永城为其一。因城址较高,屡遭水击而不破,故名永城,取永远为城之意。

  2. 永城当地编故事:隋炀帝杨广坐龙舟去扬州观琼花,来到当地见很多地方都被水淹没,只有一座城市没被淹。隋炀帝脱口而出:“此乃永城也。”

  3. 当代考古专家、甲骨文学者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有记载,陈先生注明:“攸地之永,即今永城”。1988年2月24日,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史苏苑在给永城县志编辑高思廉的复信中也明确指出:陈梦家在书中所说:“攸地之永,即今永城是可信的”。

河南永城以前叫什么 你知道永城及老家名字的由来吗(1)

重点乡镇名字的由来

一、城关镇

今永城市西城区,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以前名曰:马甫城,同年永城县署从古城赵庄迁此。因永城素有“古太丘”之称,一度称太丘镇。清代在此建太丘书院。1945年1月,为纪念抗日名将彭雪枫为国捐躯,将永城县改名为雪枫县,同年9月县城解放,成立雪枫市。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县城称中山镇,次年10月,县城解放,在县城设城厢区(后改名城关区),1949年始称城关镇至今。

二、芒山镇

山城集:位于市东北30公里,现是芒山镇政府所在地。它北依芒砀山主峰,南临保安山,东傍僖山,西靠铁脚山和夫子山,处于芒砀群山环抱之中。此处春秋时期为宋砀邑,秦代先后为砀县、砀郡治所。刘邦曾一度为砀郡长、“将砀郡兵”,现尚残存古城墙约500余米。因保安山的南山头、北山头和其东的立山头像一只展翅的凤凰,古代曾称“凤凰城”。据传,唐代薛仁贵征东,“一马扑到黑风口、三箭射到凤凰城”就指此地。唐代称保安镇,清初改称清努镇。1940年4月1日,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率部在山区抗击日本侵略军壮烈牺牲,山城集改称雨亭集。建国后仍称山城集。

三、酂城镇

位于市西24公里,酂城镇政府所在地。商代为酂邑,秦代设酂县,两汉袭之,现有古城墙残存。酂城西汉属砀郡,东汉属豫州沛国。三国魏,酂县属谯郡(郡治在今亳州市)。东晋将建平、临睢、太丘三县并入酂县,仍属谯郡。十六国因之。北魏酂县废。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酂县,属谯州。隋大业六年(610年)置永城县,至唐宋金元,酂县和永城一直并存。金末兴定五年(1221年)升永城县为永州,酂县隶属永州。元代至元二年(1365年)酂县废,并入永城县,建国前多称酂县城,后称今名。

四、太丘镇

位于永城市西北20公里,为太丘镇政府所在地。周武王时曾在此立太丘社。春秋时名犬丘,西汉置敬丘侯国,东汉设太丘县。

五、陈集镇

位于永城市北10公里,为陈集镇政府驻地。原名陈家集,后简称今名。

六、陈官庄乡

位于市东北22公里,陈官庄乡政府在村南永徐公路南侧。该村曾称耿梨村、韩双庙。清初此村出一贡生名陈鲁官(又说始为陈庄,清末出一秀才陈汝秀当了官),故更现名。

七、茴村乡

位于市东北15公里,茴村乡政府驻地。原名棫村集,“棫”是一种灌木。有人不认“棫”字念成了“回”。明末因政府对回民采取打压政策,当地人避讳“回”字,遂把“回村”改称茴村。

八、薛湖镇

位于市北22.5公里,为薛湖镇政府所在地。原名召留村。世传唐代薛仁贵征东曾在此湖边卸盔甲休息,因称薛里卸甲湖,又称薛家湖、薛家寨,后简称薛湖。

九、侯岭乡

位于永城西城区东南9公里处,原为侯岭乡政府驻地(1998年迁至东十八里村)。明永乐元年(1403年)山西省高平县建宁村侯氏迁民来此,在湖地中的南北高岭上建村,始称侯家岭、侯岭寨,现称侯岭子,简称侯岭。

十、卧龙乡

在市西南30公里,来历不详。在侯庄新居民点为乡政府驻地。该乡原名洪福乡,因有洪福寺得名。洪福寺来历因附近财主认为清剿灭捻军的将领僧格林沁(僧王)带兵平定了捻军之乱,保护了地主阶级利益,闻信僧王在山东曹州被捻军所杀,因感恩僧王而建庙塑像纪念。因有贬低捻军嫌疑,20世纪80年代该乡依据境内有卧龙沟流驶,故改今名卧龙乡。

十一、十八里镇

位于永城市西9公里,十八里镇政府驻地。原名兴让集,后因距县城西18华里,改名为西十八里。1938年8月20日,日军来此村大屠杀,计杀平民百姓184人,在村北集中掩埋多人,被称做“万人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