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一生最大的败笔(宋仁宗有多仁)

宋仁宗是我国宋朝第四位皇帝,论能力,他不如宋太祖赵匡胤雄才大略,论学问,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艺,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他却是宋朝18位皇帝中最好的,仁宗在位42年里,执政宽简,为人温良,他把一个“仁”字,贯穿于治国的全过程。

宋仁宗对侍奉他的人很仁慈,在一个暮春时节,仁宗在御花园散步,走了一段时间,身边的人发现仁宗频频回头探望,却又什么也不说,不知道什么意思。等回到宫里,他急匆匆地对宫女说:“好渴,快帮我端水来喝。”

宫女奇怪地问:“陛下为何不在外面喝水,而忍渴这么久呢?”仁宗边喝边回答说:“我回头找了多次,没见掌管茶水的当值侍吏,又不便询问,因为我要一问,侍吏必然受到责罚,故忍渴而归。”

宋仁宗一生最大的败笔(宋仁宗有多仁)(1)

这无疑是一首反诗,吓得成都知府赶紧把举子捆绑送至京城,上表请求仁宗治该举子罪。仁宗了解后,反而哈哈一笑:“这不过是老秀才急于求官而做出的荒唐事,不足以治罪,可安排他去偏远小郡,出任司户参军一职。”写反诗都没获罪,皇帝反而安排了他的官职,由此可见当时言论的宽松和自由。

宋仁宗对大臣也很包容。宋仁宗当时宠幸张美人,张美人的伯父叫张尧佐,进士出身,在地方上任过推官、知州,在朝中出任过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张美人想光大自己的家族,就多次吹“枕边风”,希望仁宗提拔自己的伯父出任宣徽使。

有一次,在朝堂之上,宋仁宗把提拔张尧佐为宣徽使的方案提出来,谁料,谏官包拯当即表示反对,使仁宗的提议未获通过,而且包拯说话时,由于情绪激动,唾沫星子还溅了仁宗一脸,弄的他很没面子。

宋仁宗一生最大的败笔(宋仁宗有多仁)(2)

后来,张美人问及伯父出任宣徽使一事怎么样了,仁宗没好气地说:“你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难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吗?”

宋仁宗继位之初,因为年少,便由皇太后刘氏“垂帘听政”。当时,太常博士程琳为了巴结刘太后,竟向她献《武后临朝图》,暗示她效仿唐朝武则天,废除少年天子,取而代之。刘太后认为这不合常理,有负祖宗,严词拒绝。

宋仁宗亲政后,有人以此为由弹劾程琳,宋仁宗不念旧恶,一笑置之,还说程琳不过是向太后表达忠心罢了。不仅如此,仁宗还认为程琳“有才气,能断大事”,之后还连连提拔重用为三司使、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使程琳显赫一时。

宋仁宗一生最大的败笔(宋仁宗有多仁)(3)

在古代封建君主时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一个念头就可以杀人无数,甚至做出株连九族等暴行,历史上有太多残酷而无情的暴君。宋仁宗却是这种制度下的特例,他一贯地施以仁政,《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宋仁宗在位42年,54岁驾崩,据《宋史》记载,当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而当仁宗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本文参考文献:《帝国的脸谱-北宋官场众生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