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讲胜败乃兵家常事(孙子兵法兵无常势)
一个人不仅仅要能够抓住当下可用的条件,对事情制定可行的谋略,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要有随机应变、果断行事的能力,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孙子兵法讲胜败乃兵家常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孙子兵法讲胜败乃兵家常事
一、一个人不仅仅要能够抓住当下可用的条件,对事情制定可行的谋略,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要有随机应变、果断行事的能力。
只有在关键时刻出其不意,抓住事情的有利时机,才能把事情办成,并将困难的问题解决妥当。
就好像在战争过程中,只有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选择突然袭击,才能使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种结果,就需要一个人具备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的精神,因为没有任何条件,是在刚刚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形成并且被发现的。
世间的规则永远在变化,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准确找到机会随时而变,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适合当下条件的位置,才能让自己时刻占据主动位置。
在《孙子兵法》之中有一句话: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古人常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就是指人生顺时而动的重要性,当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就必须及时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
在当时交通并不便利的时代,在战略上出现的变化通常是不能和将令相符合的,所以为了适应客观条件,即便违背军令,也要正确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以便让自己达到取胜的目的。
三国时期,诸葛亮兵出祁山的时候,连战连捷,一副所向披靡的架势。因此,魏主曹睿被逼只能亲自上阵,并率军前往长安抗击蜀军。
那个时候,出任新城太守的原守军降将孟达,想趁曹魏后方空虚的时候举兵谋反,如果孟达此举成功,就可以和诸葛亮形成对曹魏前后夹击之势,那个时候胜局就可以完全确定。
而孟达谋反的消息,被即将去往长安的司马懿得知。
就在关键时刻,司马懿当机立断,一方面急速行军,另一方面又派参军快速赶往新城,并制造了“司马懿大军已经离开宛城,往长安方向去”的假象。
孟达看了这一现象之后,果然中计,谁知道过几天司马懿的大军突然空降在新城城下,一举平定了这场预谋已久的叛乱。
这一切,都说明了快速应对变化的重要性,在这个世界上,所有能够占据主动位置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占据变化的顶端,随变化而动。
而且这个变化,所指的不仅仅是军令和实际战场之间的差异区别,更包括了“战略战术”与实际“战场”的相符程度。
二、就像当初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他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在于他固执地持守在自己所熟知的战争教条之中,没有将自己理解的战争理论,根据实际的战场形势而变化,只是希望战争能够根据自己所理解的教条一模一样的重新演绎,而忽略了战争存在千变万化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我们所学的任何教条都需要适应客观环境,而不是将自己所期待的重心寄托在客观环境需要适应的教条主义之中,而这也是关于变化很多人常犯的错误根本。
王阳明曾说过一句话,叫:临事遇变,束手无策,此通儒之所羞也!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时,就束手无策,这种人应该感到羞耻。
无论是古代的战场还是当今的人生,所有的事情都是不断在变化的,每个人都可能随时面临突如其来的问题,而当我们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现象时,不应该只有束手无策的无奈之举,更多的应该是当机立断地顺势而动。
更重要的是,人不应该死板的看待问题,在漫长的人生路中,任何一个智慧都可以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智慧,可以解决所有困境,如果执着于片面的智慧之中,就犯了过度主观的教条主义错误。
只有根据当下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因素,灵活地运用自己所理解的智慧,才能更好地让智慧服务于人生,而不是死板的困守于智慧之中,给自己的思维,戴上一个意识不到的枷锁。
《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叫:“上善若水”,而《孙子兵法》之中也有一个兵法的精髓叫:“用兵如水”。
所谓“如水”,并不仅仅是表面所理解如水一样的居于万物之下,滋润万物的大德胸怀,其中更有着顺势而动,不以自身意识为主导,随时顺应万物规则发展的坦然智慧。
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不断在变化且没有固定方向的状态,就好像我们永远不知道生活的下一步,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会迎来什么样的困难。
但是最关键的是,能够根据不同的困难和问题,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顺应客观环境,及时顺应变化而制定不同的策略,这便是生存的最高境界。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